第一天 立志

  • 有那樣一口氣
  • 人活著要爭一口氣
  • 人死了要咽一口氣
  • 有了這一口氣,困難不再成其困難
  • 有了這一口氣,磨難不再成其磨難
  • 正是因為有這一口氣,董存瑞可以捨身炸碉堡
  • 正式因為有這一口氣,黃繼光可以挺身堵機槍
  • 這一口氣,可以成就英雄
  • 這一口氣,可以造就為人
  • 這一口氣,是執著,是堅持,是勇毅,是不屈......
  • 有這一口氣,便是真人


百折不撓蒲松齡

有志者,事竟或,破籤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裡,三千越甲可春吳。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室名聊齋,淄川縣蒲家莊人。生於明末,卒於清初,終生科舉不第,以教書為業,晚年成歲貢生。其文言小說《聊齋志異》臉炙人口,廣為流傳,飲譽海內外。

蒲松齡一生,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他為了溫飽挖空心思;他一輩子用幾十年的時間參加科舉考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非常痛苦;但是他卻堅持創造了《聊齋志異》,給後人留下了鉅額的文學財富。

為了謀生,蒲松齡做了長達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師。私整教師就是鄉村小學教師,而且是到私人家裡教書,待遇非常低微,所以蒲松齡一家生活非常艱苦。他有一首詩,叫《日中飯》,寫到快收麥子的時候,家裡沒有糧食,只好煮了一鍋稀飯,他那時候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一看煮好了稀飯,搶先把勻子搶到手裡面,到鍋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裡邊放,二兒子不了上去跟哥哥搶。蒲松齡的女兒就很可憐地、遠遠地站在那兒看著自己的父親。

蒲松齡非常心疼,“我怎麼樣養活我這些可憐的孩子啊!”蒲松齡還寫了一篇文章叫《祭窮神文》。他說:“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麼親,你怎麼整天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就是你一個護院的家,我就是你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鬆,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

蒲松齡19歲成為秀才,秀才是科舉考試當中最低的功名。又過了近20年,成為康生,生還是秀才,算是秀才中的前幾名。直到72歲,才成為貢生。貢生有幾種,蒲松齡是“歲貢”,又叫“挨貢”。就是做生時間長了,排隊挨號捱上了貢生。做了貢生以後理論上可以當官了,請松得到一個虛銜“需學訓導”。這個儒學訓導就是縣學的副長官,相當於現在一箇中學副校長了。但是蒲松齡這個儒學訓導前還加了兩個字“候補”。就是你雖然有這個資格,但是還得看山東省除了淄川縣以外,其他縣有沒有空出名額來。

在這樣生活艱苦、科舉屢試不第的情況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物質精神雙重打擊,蒲松齡任然活到75歲高齡,而且創作出之後膾炙人口的《聊齋志異》,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個老頭很厲害。為什麼呢?就因為他有這樣一個座右銘,胸中擁有這樣一股志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