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援鄂醫生王海生戰"疫"總結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王海生

東營援鄂醫生王海生戰


山花爛漫、城市甦醒, 2020年3月18日,黃岡市中心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最後2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實現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的工作目標。我們慎終如始,一直戰鬥到最後,在這裡,山東醫療隊共救治患者411人,其中重症、危重症92人。現在正原地休整,等待撤離。


2020年1月25日,疫情前線告急,來不及告別父母,來不及安撫妻子,我第一時間報名隨隊緊急出征湖北。我沒有多麼偉大的情懷,疫情來勢洶洶,面對未知我也心存憂慮和忐忑。當時有一個念頭在我的心中盤旋“重症出身的我,有著豐富的護理經驗,國家有難,我應該挺身而出,用我微薄的力量,為同胞們過關。”就這樣,我作為一名白衣戰士應召出戰,義無反顧的踏上征程,縱使心中有萬般不捨,但我從沒有後悔過。


東營援鄂醫生王海生戰


昔日並肩作戰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提前投入使用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承載著生命的希望和期盼。1月28日晚11時,我作為重症組的成員收治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觸患者的那一刻,我彷彿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場景,心中的顧慮一掃而光,因為生死麵前來沒有多餘的時間想其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讓患者活下去。


一路走來,戰友們不計生死,敢衝敢拼的精神時刻感染著我。開始的時候條件不夠,但是這難不倒敢想敢做充滿智慧的的護理精英們:改良式氣管切開用密閉式吸痰管的應用減少了氣溶膠的擴散;雙通路供養解決呼吸機供氧不足保證了患者的氧氣供應;簡易胸腔引流瓶的製作保證了搶救的時效……這些都極大的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和質量。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在這裡我們相互扶持,共同進退,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當所有人的力量聚積到一起時,足以扭轉乾坤。


東營援鄂醫生王海生戰


因為這場突發的疫情,我們破萬里長風,在這裡相遇,特殊時期我們甘願扮演著患者的家人、兒女、晚輩的角色。我分管的患者病情危重,氣管插管,持續CRRT治療,病情兇險,雖然盡全力搶救還是與世長辭,我代替他們的兒女,給老人整理最後的容顏,讓老人能幹淨整潔、安詳的離開,我的心情一度壓抑……


後來,陰雨綿綿的天空放晴了,窗外的櫻花漸漸開了,我壓抑的心情也得到了釋放,重症患者的日漸康復使得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倍增。記得,他出院前隔著厚厚的防護玻璃的對我們的“敬禮”;他們好轉時對我們說出的話第一句話是“謝謝你!山東人”;他們說“你們不該來到這裡,我這是傳染病”;他們說“不是父子勝似父子”;在病患的身上,我感受到黃岡人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品質。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向全國人民展示了黃岡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們在困難中的積極、樂觀,無不感染著我。


東營援鄂醫生王海生戰


面對病毒,社區工作人員、警察、志願者、外賣小哥、全國人民,都是醫護人員的堅強後盾,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愛的力量,也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為中國救援的速度和力量感到驕傲和自豪。在這期間,同醫院的同事在隔離病房的“偶遇”,隔著玻璃互相加油;與自己的“救命恩人”在黃岡戰疫前線重逢,並肩施救患者.....


生命的美好給我帶來了人生中最淚目的柔情。此時此刻,戰場內病患清零、戰場外碧草晴空,我第一次為自己是重症專業自豪,為自己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感到自豪。特殊疫情,近距離直面生死,在這條生死線上,我能用我所學的知識、技術和力量去挽救生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此生不悔!


東營援鄂醫生王海生戰


支援黃岡期間,受身邊黨員同事的影響,我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認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去。懷著對黨的無比嚮往,我寫了入黨申請書並“火線入黨”,成了一名預備黨員,“火線入黨”是一種自豪,更是一份責任,我把參加此次戰“疫”,作為檢驗入黨初心的試金石和經受組織考驗的實戰場,我將接受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竭盡所能履行黨員義務,在疫情防控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2020年3月18日,我和團隊上交了一份滿意的“黃岡密卷”,我也即將踏上歸程。回去後,我依舊會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是父母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感謝與隊友們、黃岡人的共同戰鬥,這段不平凡的經歷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生命中並將激勵我一生,成為我寶貴的人生財富。


東營援鄂醫生王海生戰


逆風前行、勠力同心,相信全國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馬上就會到來,到那時,我們的眼神將不再小心翼翼,腳步將不再匆匆忙忙,心情將不再擔憂恐懼;到那時,我們可以和陌生人微笑相迎,和每一個親人幸福相擁;到那時,城市完全醒來,車水馬龍,笑容將會掛在每個人的臉上。我相信,那一天就快到了……


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 王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