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的鐵馬甲

金兀朮的鐵馬甲

金兀朮的鐵馬甲

金兀朮的鐵馬甲

金兀朮的鐵馬甲

士騎鐵塔

山西省文物考古所,在山西候馬董海董明金墓出土10餘幅金朝士馬交戰雕磚,這是一批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將士戲裝,手持兵器坐騎戲馬,馳騁疆場,鋼鞭對槊格,弓箭對刀槍,大刀對長矛。騎術精甚,緊張激烈,扣人心絃佔鬥場面。更有二幅雕磚是人馬身披全甲鐵騎飛馳交戰場面。是金朝軍馬武器裝備真實寫照。

金兵軍事民主,“國有大事,適野環坐,畫灰而議,自插者始議,議畢,則漫滅之。人不聞聲,其密如此。將行軍,大會而飲,使人獻策,主帥聽而擇焉。其合者,即為將,任其事,師還大會,問有功高下,賞以金若干,舉以示眾。”金軍騎兵披甲,開始為生甲輕甲混合編隊。“率皆騎兵,旗幟之外,各有字記。小大牌子繫馬上為號。每五十人為一隊,前二十人全裝重甲,持棍槍;後三十人輕甲,操弓矢,每遇敵,必有一二人躍馬而出,先觀隈之虛實。或向其左右前後結隊而馳擊之。百步之內,弓矢齊發,中者常多。勝則整隊而緩追,敗則復聚而不散。其分合出入,應變若神,人自為戰則勝。”“其用兵則戈為前行,人號曰‘硬軍’,人馬皆全甲。”範仲熊所親見,“粘罕寨兵萬人,皆槍為前行,號曰‘硬兵’。人馬皆全副甲,腰垂八稜棍棒一條或刀一口,槍長一丈二尺,刀如中國屠刀。此皆驍衛之士也,弓矢在後,設而不發,弓力不過七斛,箭多者不滿百支。”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鄂王行實編年》對金軍裝備這樣寫道:“初,兀朮有勁軍,皆重鎧,······又號‘鐵浮圖’堵牆而進,官軍不能當,所至屢勝。”

1140年金兀朮金軍佔領東京汴梁之後,向南進發,與南宋順昌府長官司陳規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金兀朮率鐵浮屠軍3000至順昌城下,他親巡視順昌城,訓斥諸高爾夫球,說,如此小城,我用靴子尖就可以將其踏破,動員鐵浮屠鐵甲兵攻下順昌城,在城裡吃早飯。金軍蜂擁而上,順昌城州制汪若海記述說:兀朮所將,號常勝軍。······其所將攻城,土卒號鐵浮屠,又曰鐵塔兵,被兩重鐵兜牟,周匝皆綴長簷,其下乃有氈枕。“以鐵騎為左右翼,另柺子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來,所不能攻之城,即溝集此軍。”鐵浮屠鐵塔兵就是金兀朮新軍,重鎧鐵甲,列隊齊進,其勢兇猛難遏,所向無敵。金軍遠途而致,又沒有用早餐,軍馬飢餓,劉琦準備了大量的竹筒,將黃豆煮熟,裝入竹筒中,宋軍各備大長刀,金軍鐵甲兵與宋軍交戰,宋軍把裝有煮熟的豆倒入金軍馬前,再將竹筒扔於陣前,軍馬因飢餓,見熟豆而低頭食豆不前,這時宋軍以大刀砍馬腿,金騎兵之馬被砍倒倒,再加上大量的竹筒絆倒,所以金兵馬成片的倒地,一時喪失了戰鬥力,這就是劉琦順昌大捷的絕招。

金軍裝備由輕重甲混合編隊發展到人馬全甲重裝,使全軍從長白山跨兩河,飲馬長江。宋人見金騎兵披戴重甲,猶如鐵塔一般,故名鐵塔兵。這種鐵甲兵“矛盾戈戟,器械粗純,盡用紫茸絲絛穿聯鐵甲,號紫茸軍。其次用黃茸,號黃茸軍,其次用青茸,號青茸軍。紫、青、黃三軍一名細軍”(見《三朝北盟》卷241《金人敗盟記》)我們從記述中可以看出金鐵塔兵紫、青、黃三色的識別部隊標誌及所屬級別,以紫茸軍為最上,青、黃茸則次之。

金兀朮的鐵馬甲

金兀朮的鐵馬甲

作者女真聖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