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3月20日,學校召開了本科在線課程工科組教學交流視頻工作會。副校長鄭清春出席,各學院教學副院長、系主任、教師代表,以及教務處相關人員等120餘人在線參加了會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根據疫情防控期間工作部署,為最大程度減少延遲返校帶來的影響,做到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學校廣泛開展了線上教學。本次視頻交流會即是一線教師線上教學一個多月來教學經驗的深入交流。來自9個教學單位的14名老師作了報告,報告內容廣泛、分析深入,涉及根據課程特點對傳統課程進行線上教學改造、線上教學平臺使用效果測評以及線上教學工具使用、線上教學中學生學習特點分析、疫情防控期間在專業課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等線上教學的等方面。交流會歷時4個多小時,精彩紛呈,集中展示了開學以來線上教學的實際情況。


機械工程學院教師穆浩志講授的《工程製圖》課程需要學生動手實操,穆老師採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式,學生繪圖後拍照上傳,再與學生進行討論修改,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工程訓練中心針對課程主體為實訓環節的特點,調整課程安排,據工訓中心教師姜佳怡介紹,中心針對疫情防控期間授課特點,對課程安排進行了總體的調整,搭建並開放了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部分試驗項目通過虛仿平臺完成,需要現場開展的實驗項目保留至下半學期進行。華信軟件學院教師羅宗卉針對學生需要編寫程序,並體現程序編寫過程的特點,讓學生通過錄屏方式,保留作業完成過程,保證學生作業獨立完成,並便於發現作業完成中的問題。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學生線下完成的《工程製圖》課程作業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學生線下完成的《工程製圖》課程作業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華信軟件學院的學生作業

要求錄製程序編寫過程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戴敏、劉冰利用專業優勢,對多個課程平臺使用情況及網絡情況進行測評,發現並總結各平臺的優勢及不足。教師戴敏採用在線直播課程與MOOC、SPOC錄播課程同時進行的方式,實現不同類型課程的優勢互補,同時利用騰訊會議進行討論,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劉旭光每次上課都會準備多套備選方案,保證課程順利進行。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教師王雯針對學生平臺使用情況,發起平臺使用滿意度調查,根據學生學習體驗及時調整平臺使用方案。海運學院教師李葒娜針對專業特點,與學院教師就多個線上教學平臺進行逐一比較,並最終採用平臺釘釘開展教學,收效良好。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張銘針對線上教學不便於展示過程推演的特點,在教學中使用手寫板等設備,通過同屏展示,讓學生清晰看到推演過程。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戴敏

展示多途徑綜合教學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劉旭光準備多套備選方案

保證課程順利進行


同時,各位教師結合教學經驗,指出了線上教學的不少新特點。電氣電子工程學院教師李曉靜發現線上教學學生精力集中時間較短,調整課程節奏,著將將傳統的每節45分鐘的課程拆分成多節20幾分鐘的短課,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於曉在教學中大量增加實例,同時採用問題驅動的方法,調動學生思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王達健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大大增加案例分析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熱情。同時,多位教師普遍反映,在網絡平臺交流中,眾多原本不願參與課堂交流的同學也都積極參與進來,到課率較傳統面授課程有所提高,學生課程作業完成情況也相對較好。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化學化工學院劉旭光老師《有機化學》課程的

學生作業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教師解玉紅

展示的學生課程作業


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們結合專業知識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教師田華在《工程材料及其形成前沿》課程中,介紹了本次抗擊疫情中所使用的多種新型材料,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職業理想。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教師解玉紅就微生物學學習與疫情防控佈置隨堂作業,引發學生熱烈討論。


天理戰“疫” |開課一個月,天理網課教學經驗大交流

環境科學與安全工程學院學生

就專業學習與疫情防控展開討論


副校長鄭清春代表校黨委向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表示感謝,對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情況給與了肯定。指出疫情當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們沒有退縮,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指出,要通過線上教學抓住機會,做好教學改革,在學校、學院、教研室多個層面進行深入交流;最後強調,要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學生管理隊伍進行密切溝通,保證我們的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一個也不掉隊,順利度過這個非常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