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誰都希望有一個天才寶寶,但卻容易陷入誤區

,覺得只有智商高才是檢驗天才與否的唯一標準,其實與生俱來的一些能力也是非常珍貴的,比如領袖力、創造力等。

不過很多家長可能對於孩子某些天賦的行為表現產生了錯誤解讀,不僅沒有加以培養,反而忽視甚至是抹殺,尤其是以下這些行為往往是天才的“隱藏特徵”。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特徵一:喜歡發號施令的“領袖”

有些孩子好像迫不及待要長大,想要獲得一些權利,表現為喜歡發號施令,在家甚至是學校時常指手畫腳。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這樣做不太禮貌,太過於喜歡管閒事和出風頭,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也能說明孩子是很有主見的,他們在小小的年紀便已經有了領導意識,如果保持下去,說不定未來真的可以做團隊的領導者。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特徵二:年輕的“大亨”

美國教育基金會的會長夏保羅曾經說過:美國人有一個共識,在諸多成功中,賺錢最能培養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必須從小教孩子理財,培養他們的財商。

在大多數的家庭中,孩子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獲得零用錢,比如親友的紅包,父母的慷慨。

有些孩子有了錢就會立即花掉,但有一些卻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會把錢攢起來,漸漸有了一個小金庫,別以為這樣的孩子吝嗇,說明他們有理財的意識,財商很高,想必未來很擅長規劃和理財。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特徵三:愛好“刨根問底者”

孩子的求知慾是與生俱來的,但有強弱之分,有些孩子很喜歡刨根問底,即便是生活中一個小小的事物,也能聯想出大量的問題,很多家長疲於解釋,感到相當無奈。

其實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是非常樂於思考的,對待這種行為應該鼓勵,如果家長覺得問題有些超綱,自己答不出來,可以跟他們一起探索答案,養成勤學好問的品質。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特徵四:小小“設計師”

動手能力是非常可貴的,有些孩子在這方面就很有天賦和興趣,比如平時喜歡寫寫畫畫,把頭腦中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用過畫筆描繪出來,還有的喜歡玩可塑性強的玩具。

比如把黏土捏成動物和人的形象,還有的喜歡做小手工等,這些行為都表示孩子很喜歡設計,保持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或許未來就會有望從事相關的行業。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特徵五:故事“講述者”

孩子普遍喜歡聽故事,總是纏著父母給自己講有趣的故事,但是喜歡做講述者的卻不多。

偏偏有一些孩子具備了這個特徵,他們可能從書中、電視節目中甚至是自己的想象中獲得了故事素材,於是便圍著父母說個不停,也許家長會覺得他們前言不搭後語,或者內容很荒繆,但也說明孩子想象力極為豐富,表達能力也很強。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特徵六:小小“演講者”

美國從學前班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演講能力了,中國並不注重這方面,不過有些孩子卻會不自覺的展現出天份。

比如,班級競選幹部他們會主動站出來表明態度,在家中也會當著大人們的面侃侃而談等,喜歡演講的孩子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更強,將來看待問題一針見血,往往是團隊中的領頭人。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家長對於孩子應該付出更多的關注,擅長通過他們的行為來分析孩子是否具備某些能力,能夠在沒有成人引導和培養的前提條件下,就表現出某種能力的隱藏特徵是值得欣慰的,千萬不要因為忽視而錯過了養成天才的好機會。

麗麗為大家推薦一款書籍《兒童正能量讀本》,這是一套能夠培養孩子優秀品格的成長寶典。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這套書結合了孩子的思維方式,構成了一個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把很難理解的“大道理”變成了“好聽的故事”,點點滴滴的小故事彙集了起來,就像一盞盞心燈一樣,給予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激勵和指引。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兒童正能量讀本》還能夠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戰勝自我,並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處事。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想要讓孩子愛上讀書,不妨讓孩子看看這套書,讓從中學到知識和道理,不僅能夠加強孩子生活中為人處世方面的知識,還能夠讓孩子喜歡上讀書。

同時父母還可以搭配著《哈佛給學生做的1400個思維遊戲》的書籍,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讀書的樂趣,這套書能夠全方位的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若你家娃有這些“隱藏特徵”,也許他是個“天才”,父母別瞎糾正

這套書共有6本,分別發散了孩子的形象、創新、數學、邏輯、綜合等思維能力,讓孩子的能夠逆向發散思維,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敏捷,讓孩子喜歡讀書,才是讓孩子吃讀書的苦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