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縣:小鵪鶉“孵”出致富路

平羅縣:小鵪鶉“孵”出致富路

3月18日7時30分,平羅縣紅崖子鄉紅瑞村幾棟整齊劃一的白色圓拱棚裡,大型排氣扇呼呼地轉著,時不時有熱乎的鵪鶉蛋順著斜坡滾動到架子前。

王海花推開2號棚的門,將散落在架子上的鵪鶉蛋小心翼翼地放到筐裡,3個小時的撿蛋工作完畢後,她又推著飼料車將食槽加滿。“別看它們體型小,能吃得很!一天要喂20大袋飼料。”王海花說,她在這裡每天工作6個小時拿100元的工資。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她,去年脫貧。

去年,紅崖子鄉通過招商引進寧夏綠洲特畜禽養殖有限公司,投資建設100萬隻鵪鶉養殖場項目在紅瑞村落地。

這些棚裡,有一座是移民海進寶承包的。2013年,海進寶一家7口人從西吉縣搬遷到紅瑞村。有一次,在村裡做防疫工作的他發現了鵪鶉身上的商機——鵪鶉蛋、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

平羅縣:小鵪鶉“孵”出致富路

海進寶捧著一筐新收的鵪鶉蛋。

“每棚產蛋期10個月,年產鵪鶉蛋840萬隻20.5萬斤,每座棚年淨收益10萬餘元。”

“效益來得這麼快?”

“1月至6月是鵪鶉養殖的產蛋高峰期,一個棚每天掙3000餘元,去掉成本2000元,還能留1000元。”

和公司負責人尹成國閒聊中,50歲的海進寶決定讓妻子李存花去企業打工,一探究竟。

5筐、10筐、30筐……隨著鵪鶉蛋的產量一天天的增長,一個棚的收入也從每天幾百元變成了3000餘元。

“想脫貧就不能等人把飯喂到嘴裡,想致富更不能等,飼料和技術都由公司提供,咱們只需要出苦力就行。”

說幹就幹!海進寶和妻子算完賬,便去銀行申請了10萬元的貸款,剩下的尾款和尹成國協商從前期賣的蛋錢里扣。

海進寶購入3.2萬隻鵪鶉苗。35天后,一顆顆營養豐富的鵪鶉蛋在架子上滾動,海進寶和妻子忙得不亦樂乎。

“等鵪鶉長到第11個月過了最佳產蛋期就賣掉,還能掙3萬餘元,到時候就能把買新鵪鶉苗的錢補上啦!”海進寶說。

“我們通過建設鵪鶉孵化、育雛車間進行孵化、育雛,降低了鵪鶉種苗成本,為養殖戶提供技術、飼料、防疫免疫指導。”尹成國說,新的鵪鶉苗正在路上,等疫情結束,市場恢復正常後鵪鶉蛋的銷量就會回到供不應求的狀態。

今年,紅崖子鄉結合農戶實際,將由政府投資建設養殖區,建設標準化鵪鶉養殖棚20棟,採取“企業+農戶+基地”的運行模式,吸納建檔立卡戶就業30人以上,帶動20戶當地移民參與養殖。目前,該鄉鵪鶉養殖12.9萬隻,有4戶農戶有養殖意願。

如今,富民產業在平羅縣幾個移民村遍地開花。紅崖子鄉扶持帶動5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事養殖業,探索托管養殖模式,引進睿悅瑜租賃紅瑞肉牛養殖園區,村集體經濟年增長15萬元,帶動40戶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託管養殖,戶均增收7500元,吸納20餘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園區就業;紅翔沙漠甜瓜合作社季節性用工80人;白雲食品加工廠解決26名移民群眾穩定務工。紅崖子鄉紅瑞村和紅翔村均已脫貧出列,減貧1248戶6528人。

製作:中共平羅縣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平羅縣:小鵪鶉“孵”出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