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是不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

螳螂先生


秦朝李斯是不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

对这个题目,可以引申为如何看待李斯之死?

公元前208年,大秦帝国一代丞相李斯与其子李由被腰斩于咸阳。死前,李斯对其子李由说“我很想再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在上蔡东门追逐野兔,看来这一切已经不可能了”,然后父子两人都哭了起来。

这样有悲痛的场景,让人看着唏嘘不已。

作为李斯来讲,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落到这个下场。但天道轮回,在他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时,这个结果可能就注定了。

李斯在死时内心可能充满了悲凉与冤屈,因为他为秦工作三十余年,作出的贡献太多了。

那李斯的历史功绩有哪些呢?

01.谏辅秦王政,作出了“天下一统”的决策。

李斯给秦王政上了一篇《论统一书》,论述了由秦国来实现“天下一统”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劝说秦王应该抓住这个“万世之一时”的良机,实现天下一统。李斯的上疏正迎合了秦王政的心意。为此,秦王政便拜李斯为长史。

02.谏阻逐客,为秦王收揽各国人才

正当李斯受重用之际,因“郑国渠”事件,秦王政下了“逐客令”,把所有其他六国去秦国做事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李斯是楚国人,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离秦的途中写下有名的《谏逐客书》,向秦王政陈述了利害关系。

《谏逐客书》情辞恳切,确实符合秦国的历史和现状,且又有较强的说服力,秦王为此折服,立即取消了“逐客令”,还派人追至骊邑召回李斯,恢复他的官职,继续使用他的计谋,并且提升他为廷尉。

03.参与重大改革,巩固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天下,李斯从任廷尉至任左承相期间,参与了重大改革。李斯在辅佐秦王政创立皇帝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立碑刻石等方一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力主实行郡县制,更是功绩昭著,影响深远。

秦统一后,承相王绾等劝秦始皇恢复周朝“封国建藩”的旧制,得到了群臣的赞同,唯独李斯表示反对。他联系周文王、武王分封子弟及同姓诸侯的历史教训,指出分封制的种种弊端,不利于秦的统一和巩固,同时又阐明了只有推行郡县制才能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李斯的建议为秦始皇所采纳。于是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避免了分裂割剧、诸侯混战局面的重演;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此外,为防止六国旧贵族据地拥兵反抗,消除分裂割据之隐患,李斯辅佐秦始皇“夷郡县城,销其兵刃”、“使后无战攻之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统一。

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将史描大篆,加以省改,成为小篆,规定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为推行这种统一的书体,李斯亲作《仓颇篇》,并与赵高的《爱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等,一同作为标准文字的范本,在全国推行。文字的改革与统一为秦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李斯可谓我国文字改革的先驱者。

04.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经济政策和“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的经济思想。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在《琅琊台刻石辞》中,李斯辅佐秦始皇把从前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发展成为“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经济政策。

“上农除末”是我国古代农本思想的传统体现,而“则力农工”则冲破了传统农本思想的束缚,具有解放生产力的进步性。

由此可见,李斯在入秦后至秦统一六国之初,顺应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动乱趋于安定这一历史潮流。他辅佐秦王政剪灭六国,完成统一,推行改革,经略边疆,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使秦帝国成为两千多年前世界上疆域最大、文化发达的统一国家。

可以说,李斯是秦王朝前期顺应历史发展的政治改革家。

然而,最后落到腰斩于市、灭三族的命运,都是由于自己选择的结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7月,秦始皇东巡病死沙丘平台。遗诏给正在北边监兵的公子扶苏,要他把兵交给蒙恬,立即回咸阳治丧。中车府令赵高扣留诏书,想立胡亥为帝,以便自己篡权。

但要想实现这一阴谋,必须通过丞相李斯。李斯为了保全自己,遂与赵高、胡亥合谋,以秦始皇的名义,立胡亥为太子,诈称“扶苏为人不孝,其赐剑以裁!”,恃蒙恬“为人臣不忠,其赐死”,这就是“沙丘政变”。

由于他的选择葬送了秦国的国运,从这点来说,他一点都不冤。

而且,其还曾为了一己之私,妒贤嫉能,毒杀了自己的同学韩非子,使这个法家集大成者过早的死亡,造成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的一大损失 ,至今令人扼腕。

在任丞相时,为统一思想,向秦始皇提出了焚书的建议,摧毁了无数古代文化典籍。

在秦二世当政时期,为讨好秦二世,他上《行督责书》,建议秦二世要以严刑峻法来督察责求文武百官和百姓的言行,使他们不敢反抗,以达到君王独断专行的目的,对秦二世起到了助纣为虐作用。

从李斯为历史所做的贡献来讲,无疑是伟大的,但他参与沙丘政变,矫诏杀死扶苏,逼死蒙括,又在秦二世当政时期,助封为虐,从这些方面来说,他又是个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置他人于死地而往上爬的封建政客。

因此,李斯的死是自己的悲剧,但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云端白杨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李斯是不是一个悲剧历史人物?要俺看,不是,真不是!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听了直搓牙花子:“这都让人家赵高腰斩夷三族了,还不悲吗?”

哎!这事看你怎么看,您要是单论这结果,没跑,李斯这人确实够悲催的,但您要是把这个结果放到他整个人生的履历中,这就不是。

老话说的好,你种的是什么因,就应该得什么果不是。

好咱接下来把这事捋捋,大家伙听听俺说的到底对不对。

开头的李斯

大家伙都知道李斯这人,早年间就是上蔡县这地管理文书的一小吏,官虽然不大,但混个温饱这也没啥大问题。

但有件事触动了他的心弦,这事在《史记》的《李斯列传》中有记载。

说有一天,李斯肚子胀,一路小跑往茅.房里钻,人有三急吗?这进去的时候,太过急切,这就闯了进去。

得咧!整赶上茅.房里的老鼠在里边呢?他一进去,把这骨瘦如柴的老鼠就给惊到了,吓的老鼠,呲溜一声就没影了。

李斯到是吓了一跳,所以这事印象比较深刻。

没几天他又去米仓,一打开米仓,得咧,他就瞅见那老鼠个顶个的肥硕,瞅见人一点都不惊讶,该干嘛干嘛,我行我素!

瞅到这情景,李斯就想到了几天前那茅.房里的老鼠,有感而发: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这辈子有没有大的出息,完全是由环境造成的,就和这老鼠一个道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仓鼠论。当然这话作为名言当然是对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

那么李斯是个明白人,他就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混吃等死的过着,他想要出人头地。

所以就辞掉了小吏的工作,去齐国拜入荀卿的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归来这就奔着秦国去了。

后边的事,也不用俺介绍了,李斯这就发迹了,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啊!那么秦始皇也是投桃报李,许了他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那么这个时候的李斯,那是风光无限好,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要知道当年他把秦始皇最为看重的韩非杀了,秦始皇都没拿他怎么样。

那么这个时候的李斯悲吗?显然不悲,他用的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之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反对分封制,依然决然的推动商鞅遗留下来的郡县制,什么参与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等,这也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之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布局,就是在他的手上定下来的。

请问这个时候的李斯悲吗?显然不悲!这就是走上人生巅峰的节奏啊!就已经达到了李斯的人生高潮。

后来的事

但老话讲的好,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李斯还想着再进一步,更进一步,一个贪字就葬送了李斯所有的一切。

咱都知道,秦始皇这人压根就是个工作狂人,为了更好了解地方,这就巡游天下。

巡游天下这事,您别以为这是游山玩水,不是这个。秦朝的时候,通信不发达,离着秦国都城咸阳远一点的地方,您不倒腾个三俩月的,这都联系不上。

而且这郡县制,你还得考核当地官员的业绩,他要是来个谎报啥的,你光从奏折当中也看不出来,所以秦始皇就选择了这么一种统治方法,实地勘察。

最终秦始皇也就死在了这种巡游的路上,就死在了沙丘这块。

在这里咱说个小知识。

咋说呢?沙丘这块对于历代帝王来说,这真心是个不祥之地。

这地在商纣王时期就大兴土木,建立了苑台,大家伙知道的酒池肉林,就在这地,所以这地的繁华可见一斑。

所以商纣王在这里待过,而且时间很长,最后自焚而死;接着是赵武灵王被活活的饿死在了沙丘这地,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乱;接着就是秦始皇巡游天下,到这里也死了,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谋。

所以打秦始皇之后,这地基本上就被废弃了。

好了,咱接着说事。

那么李斯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可上不了台面,人家秦始皇的传位诏书他都能给人家改了。

立了一个光知道吃喝玩乐的胡亥做为了秦二世,把原本做为秦始皇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扶苏,下诏书逼迫自杀了,在把死对头蒙恬也给逼死了。

当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其中有一条就是扶苏贤明,却被胡亥逼死,皇位就不应该由胡亥这小儿子来当(秦始皇一共二十三个儿子,留下姓名的只有四个,胡亥是第十八个)

也就是说,在李斯的帮助下,这胡亥才做了皇帝,标准的得位不正啊!这从而给李斯自己个挖坑埋下了伏笔。

胡亥这人压根就是胡闹,什么国政不国政的,一股脑全丢给了那溜须拍马没胡子的赵高了,自己个躲在宫墙里边享乐去了。

那么这个时候,一直想要保全自己权势的李斯,才发现这风向不对头。

大小权利全部落到了赵高的手里边了,他在朝内还受到赵高的节制,估计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那么在赵高的设计下,李斯,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就被下了大狱里边。

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知道这事到了这个地步,赵高是不会放过他们的,而且还会无休止的羞辱他们,所以这倆人选择了自杀。

那么李斯认为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雄辩之才,只要让他能见到胡亥,他就有被赦免的可能。

说道这里,俺只能说李斯的糊涂和他的悲哀。胡亥他只是个胡闹喜欢享乐的人,他可没有秦始皇那种大智慧,大野心的人。

你就算是见到了胡亥又能咋样呢?更加重要的是,人家压根就不想见他,人家还有很多事要忙乎呢?

所以李斯见到的是赵高,和赵高手里的刑具,天天上刑自不必说,打的那叫个皮开肉绽的,最后李斯撑不住了,这就招了假供,把自己算是推上了绝路。

暴怒的胡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他就认为自己被李斯出卖了,所以李斯被腰斩,夷了三族。

而赵高也就真真的实现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治已经成了筛子的秦王朝。

那么从这件事当中,咱不难发现,李斯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完全是他自己作死造成的,为了保全他的相位,他的荣誉,篡改诏书。

悲吗?不悲!一饮一啄,种因得果,所以他算不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从一个刀笔小吏登上秦帝国宰相的高位,辅助嬴政一统天下建立不世功勋,一篇《谏逐客疏》传诵千古。但是醉心权力的李斯最终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市,夷灭三族。李斯既是一个眼光敏锐、见解独到的政治家,又是一个胆小苟且唯利是图的庸人。

李斯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他在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等重大而有影响的问题上,功绩卓著,被后人誉为“千古一相”。

李斯自幼拜师荀况学帝王之术,入秦后向秦始皇分析当时的天下形势时指出:“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王,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 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李斯提出了灭六国的具体策略: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 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 之,离其君臣之计。”

秦国就是根据李斯制定的以武力进攻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战略,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秦国地处西北一隅,为了发展壮大,历代秦王任用东方各国人才。这些人在秦国掌权引起秦宗室大臣的嫉恨,他们上书秦王“逐客”。

李斯用一篇《谏逐客书》,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和道理,帮助秦国改正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为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秦完成统一大业后,为秦国确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两千多年,影响极为深远。

秦实现统一不久,不少大臣主张恢复分封制。李斯力排众议,提出废分封、建郡县,把全国分为36郡,各郡郡守直接由皇帝任免,彻底加强了中央集权,标志着新兴的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隶制度。

李斯主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创造出小篆,为文化的传播和文字发展立下 殊勋。李斯堪称“千古 一相”。但是“沙丘之变”中,李斯出于私心,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使赵高的阴谋得以成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客观的评价李斯,他的一生历史功绩是主要的, 功是远远大于过的。

李斯年轻时任郡县小吏,一次“见吏舍厕中鼠食不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 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鼠叹本质是“鼠在所居,人固择地”,即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发展,人应该主动创造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鼠叹之后,李斯拜儒学大家荀子为师,学习经世致用、建功立业之术。

入秦后,李斯凭着卓越的远见、高深的谋略,赢得了秦王嬴政的信任和器重。秦国在其辅佐下踏上了统一中国的征途。

秦朝建立后,私学议政之风盛行,导致朝廷政令不通、公信力下降。李斯建议将民间私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学说著作一律焚毁,这就是有名的“焚书”事件。“焚书”固然破坏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但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逝于沙丘。赵高策划了改诏易主的阴谋,在赵高威逼利诱下,李斯的义利观开始动摇,最终选择了与赵高同流合污。

秦二世登上帝位后,横征暴敛、贪图享乐,为保全自身俸禄爵位,李斯写出了媚上固宠的《行督责书》。这篇文章极尽 媚态,主动迎合秦二世,对秦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李斯一起发动改诏易主阴谋的赵高,一直欲除李斯而后快。在赵高的构陷下,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具五刑,腰斩于咸阳。临刑之际,李对子哀叹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李斯死后,赵高把持朝政,指鹿为马,甚至弑杀秦二世,两年后秦朝正式灭亡。

李斯才华横溢、功勋卓著,为秦王朝的建立和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参与沙丘之谋,为求自保献媚固宠,对秦朝的灭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斯的人生悲剧,偶然中蕴含着必然。在历史和人生的关键时刻,李斯德不配位的人性短板暴露无遗,趋利的自然性战胜了“义”的社会性,最终导致国丧身诛的悲惨结局。

李斯出生在战国末年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传统道德体系崩溃,百家学说各争雄长。李斯选择修习最能彰显个人才华的“帝王术”,一生与秦帝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李斯认为,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应该像 粮库里的老鼠,要抢占好的地位,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

李斯的社会人格目标在于追求做一只所处自在的“官仓鼠”,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富贵名利。可见,李斯的成就动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卑贱”之位,是对位高权重高贵之位的向往。

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追求对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李斯这样的人,更容易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虽然李斯在治国安邦上有很大的能力,但他人格的先天缺陷、动机上的极端功利主义对其日后的成败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被任为丞相,无论其自我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得到了极大地实现,早已远远超出他“官仓鼠”的人生目标。斯是在践行法家的政治主张时,由于个人急功近利,把法家的理论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到了扭曲的地步。正是由于缺少对道义的顾及,“人格侏儒”李斯才能从那个社会大变革时代脱颖而出。

秦朝建立后,儒生们议论国事,应该只是个学术上的问题。可是李斯将其上纲上线,建议,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可以说,是李斯一手制造了秦始皇的“焚书”,也是李斯积极推行文化专制,消灭言论自由,他的这把火烧掉的是人的“言论权、话语权、思想权、质疑权、批评权、议政权”。

焚书事件之后,李斯处处迎合、屈从最高统治者的心态进一步表露,已由一个醉心功名的政客完全堕落为一个失却目标的鹰犬。

从制造“焚书之祸”,到参与“沙丘之变”,再到媚献“督责之术”,李斯已经完全背离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政治操守和价值取向,最终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权位害。

司马迁在《史记》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李斯是 “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之人。李斯在政治实践中,采取非道德的方式,以个人的眼前利益为导向,缺乏必要的政治伦理观念和政治家应有的价值坚守,甚至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

李斯为了实现自己 “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的人生目标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杀斯之身者非高,而斯自杀也; 夷斯之族者非高,而斯自夷也。”这或许就是李斯一生的注解。


历史漫谈君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斯的下场皆是咎由自取

李斯是秦国廷尉,曾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升任为丞相,继续辅佐秦始皇、秦二世,可谓劳苦功高。就是这么一个劳苦功高的两朝元老,却在秦二世登基不久,就被腰斩并屠戮三族,下场不是一般的悲惨。

李斯(影视作品)

李斯之所以被秦二世下令腰斩,是因为李斯被陷害意欲谋反。而陷害李斯的幕后黑手就是秦朝有名的大奸臣赵高。

李斯被腰斩是发生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当时,秦国各地起义不断,遍地狼烟。秦二世做为天子,非但不加征缴,仍旧我行我素,继续加大酷刑厉法的力度和对百姓的压榨。到了后期,秦二世甚至于连最基本的朝议都懒得去,秦国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给赵高定夺。身为秦朝右丞相的李斯联合左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秦二世,建议秦二世减轻百姓的劳役及赋税,这样造反的人就会减少,秦国慢慢就会好起来。

让秦二世不理朝政的人就是赵高,赵高对权利的欲望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只有秦二世尽情享乐,赵高才能尽情享受权利的乐趣。显然李斯等人的建议不符合赵高的利益,阻挡了赵高向权利顶峰前进的道路。于是赵高便利用秦二世对自己的信任,陷害李斯意图谋反。昏庸的秦二世被赵高利用,下令处死了向自己进谏的李斯。

▲赵高(影视作品)

李斯向秦二世进谏而被害死,按理说应该让人怜惜。俗话说“文死谏”,李斯之死毕竟是一个臣子为帝王江山社稷而进行的“忠言劝告”。但李斯的死并没有让人感觉多么悲痛,因为李斯最终能有这样的结果,全因自作自受。

李斯的作茧自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死在了东巡的路上。秦始皇在驾崩以前,命中车府令

赵高给公子扶苏下诏令,打算传位给扶苏。赵高没有听从秦始皇命令,私自将诏书扣押,并暗中联合公子胡亥伪造假诏书,意图推举胡亥为新天子。

▲秦二世胡亥

但这件事没有身为丞相的李斯配合肯定会露馅。赵高向李斯说:“如果扶苏继位,蒙恬等人会替代李斯在朝廷中的地位,李斯便会失去权利功名。”李斯为了一己之私,加入到赵高的队伍,联合胡亥、赵高,伪造假诏书,赐死扶苏与蒙恬。

李斯身为丞相,在秦始皇去世后,非但不加以遵守先帝遗愿,反而害死法定继承人,推举昏庸的胡亥继位,这无疑给自己后来被处死埋下隐患。李斯的行为就是作茧自缚,最后害的自己身首异处。

其实,李斯其人还是蛮有雄才大略的。比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是李斯提出的在秦国采用郡县制。郡县制的提出及应用,在历史上是很前卫的。如果李斯将心思用在对的地方,在秦始皇驾崩后,能够恪守臣子之礼,或许秦国不会二世而亡的。


史无眠


李斯在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华夏的过程中,立下了汉马功劳。秦朝建立后,李斯作为丞相,提出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设郡县,建立中央集权等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

按说,李斯已经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已然到达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地位。并且大权在握、封侯拜相,本来是跟悲剧的历史人物不沾边的。但秦始皇逝世后,丞相李斯的一系列抉择,却为其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影响李斯人生命运的历史性时刻,应该是沙丘之变。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过程中,突然暴毙于沙丘。赵高和胡亥胁迫李斯,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最终,作为丞相的李斯妥协了,于是秦二世胡亥正式即位。

诚然,李斯的抉择是受赵高和胡亥的胁迫,可是作为大秦帝国的宰相,并非没有力挽狂澜的力量。扶苏为太子,但素来与蒙恬亲近,在思想上又更倾向于儒家。因此,在李斯看来,即使扶苏为帝,自己的丞相之位也一定不保,自己设立的法令也可能彻底倾覆。

因此,李斯在最后关头选择了铤而走险,助纣为虐。对于权力的欲望,使他无法再清醒的思考。也许,一切都始于“仓鼠”“厕鼠”的思考,成也如此,败也如此。成,是他辞去小吏,到齐国,拜荀卿为师,佐于秦国;败,是他性格中过分对权位的迷恋。

最终,李斯被赵高构陷,腰斩于咸阳,夷三族。梦幻的开局,却落下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


青史有铭


李斯只不过是权力的游戏里失败的一方,谈不上所谓的悲剧。

李斯看到厕所和粮仓里的老鼠,碰见危险的时候截然不同的反应,发出“屁股决定脑袋”的感慨,以之为人生哲理,不断向上攀爬。

他从少年就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师从荀子,学的是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有所成后,立马跑到吕不韦门下,寻找进去秦国上流社会的机会。

《谏逐客书》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机会,他迎合了始皇帝想要统一六国的追求,给嬴政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开始参与到秦国逐鹿天下的计划中。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郡县制,为秦国管理庞大国度制定了严密的法律制度,秦国在他的管理下皇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中,终于,他当上了丞相,人生也到达了顶峰。

盛极则衰,权力造就了位极人臣的李斯,但也把他高高的捧了起来,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财富。原则、道德、安国、为民,甚至他自己毕生所学的法制,这些曾经的底线,通通被他丢弃。

李斯和赵高修改遗诏,害死扶苏、蒙恬,立胡亥为秦二世,祸国殃民,作恶多端,终于是死在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可以说是死有余辜,不值得同情。


樱花下饮茶


秦朝时,李斯虽出生卑微,却助始皇一统天下。而后李斯位极人臣,但是最后却落得腰斩于于市。为什么他的人生会悲剧收场呢?且让无敌细细说来。

李斯

李斯的人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始皇帝生前与死后。现在让我们重新开始回顾他的人生吧!

位极人臣

1

.胸怀大志

李斯,楚国人,胸怀大志。后辅佐秦王,终于成就显赫人生。李斯出生于楚国,年少的时候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在这期间他曾说:“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大志向。随后他拜师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之术,出师后分析天下大势,认为秦国有一统天下之势。而后自荐为吕不韦幕僚,又被吕不韦推举给秦王。李斯把握住机会,给秦王出谋划略。最终,助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成就大秦万世基业。

2.功成名就

李斯助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官拜丞相统领百官,功成名就。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册封李斯为丞相,为百官之首。李斯随及向秦始皇提出各方面的政策稳定天下。第一:李斯有感于周朝分封天下,导致诸侯攻伐数百年,应该废除分封设立郡县制。 第二:建议书同文,车同轨,方便万民。 第三:设立三公九卿,分管各部,人思其职。

李斯,在此时深受皇帝器重,功成名就位极人臣。

秦始皇

《史记•李斯列传》评价李斯才能: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此时此刻,李斯志得意满年少时的大志终于成为现实。可是之后,李斯却迷失了自己,导致自己人生悲剧落幕!

作茧自缚

1.嫉贤妒能

李斯曾举荐韩非,却因嫉贤妒能,残杀好友。秦始皇初期天下还未一统,求贤若渴,李斯因此举荐自己的好友韩非给秦始皇。韩非出生韩国贵族,法家代表人物。这和秦始皇以法治天下不谋而合,因此深受喜爱。这时候李斯可坐不住了,你韩非受重用,那我以后还有地位吗。于是向秦始皇说韩非坏话,导致韩非被下到监狱。最后又逼迫韩非自杀身亡。李斯嫉贤妒能的性格,导致人生的悲剧,初见端倪。

2.与虎谋皮

李斯贪恋荣华,篡改始皇帝遗诏,与虎谋皮!秦始皇巡游天下,却不幸死于沙丘行宫。遗诏另大公子扶苏回咸阳继位,可是中车府令赵高与二皇子胡亥对皇位有想法。但是他们二人并不能左右局势,于是就拉李斯入伙。赵高对李斯说,太子扶苏重用蒙恬肯定会对你有所冷落,如果你帮助二公子胡亥一定保你世代荣华。

李斯心动了,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他篡改遗诏,赵高胡亥二人为虎作伥,也为自己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

3.悲剧收场

李斯篡改遗诏为自己的悲剧亲手种下了种子,最后悲剧收场!胡亥登基后,不理政事,军国大事全由赵高处理。李斯因此上书,希望胡亥能够亲贤臣远奸逆,却被胡亥不喜。后来赵高设计说李斯谋反,下令将李斯满门腰斩于世。李斯贪恋荣华,最终却被夷三族,一生悲剧收场!

李斯

《史记•李斯列传》评价李斯的悲剧: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李斯虽然饱读圣贤之书胸怀天下,却仍然与一般人一样贪恋荣华富贵导致自己悲剧结尾。或许到死他才明白:宁与君子为敌,莫与小人为友。可惜,上天不会再给他一次机会!


无敌通史


说到秦朝的丞相李斯,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着王权富贵的他,晚年却落得一个腰斩街头、夷灭三族的下场,这也正是李斯的悲剧。

从功成名就到万丈深渊,有时便只在一念之间。也正是因为李斯晚年在沙丘那一念的决定,从而也就铸就了他一生的悲剧。

悲剧的开始——“沙丘之变”

秦始皇在其第五次东巡的路上,因自身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再加上旅途劳累,最终患上了重病。在他生命垂危之际,秦始皇开始安排后事,他口述令赵高写了一封给公子扶苏的信,让他迅速返回咸阳办理丧事,并继承皇位。然而还未等到信件送出,秦始皇便逝世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便有了赵高密谋李斯帮助胡亥篡位的机会。

秦始皇死后,赵高便计划着帮助胡亥篡位,以此来达到自己谋权摄政的目的。此时扣留了秦始皇诏书和御玺的他,便一本正经地对胡亥说:“我可以帮助你篡改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并立你为大秦太子,从而取得皇位。”胡亥听后大喜,爽快地答应了。因李斯身为秦朝的丞相,自然是权重如山,所以这件事还得争得李斯的帮助才行。于是,赵高便去找李斯并对他说:“丞相,始皇帝驾崩前赐长子扶苏诏书,令其速回咸阳服丧,并继承皇位。但是现在始皇帝的诏书与御玺都在我手中,这立谁为太子并继承皇位这件事情,现在可是丞相你我二人说了算啊。”李斯听后大怒,对赵高说:“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当臣民能去商议的,当然还是要遵循始皇帝的意思。”心知李斯痛处的赵高不紧不慢的对他说:“若是扶苏继位,丞相你觉得你与蒙恬相比,扶苏会重用在他身边的大将军蒙恬呢?还是连理政思想都与之相左的丞相你呢?我想等扶苏继位后,丞相你估计就可以回家安度晚年了吧!”接着,赵高又力陈胡亥诚信厚道、慈悲仁爱,若是李斯同意这个请求,便可确保丞相之位安然如故。

此时的李斯,正像是打破了醋坛子一样,心中百感交集。他思考了良久后,最终他自负的认为自己难不成还斗不过一个宦官与执跨。因此,李斯心中的小我战胜了大我,便不顾秦朝的兴衰,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从此也就引发了李斯一生的悲剧!

悲剧的发展

胡亥继位之后,赵高的权利与日俱增。但他始终把开国功臣李斯视为眼中刺,认为他会阻碍自己以后的计划,因此赵高便处心积虑地想把李斯除掉。

阴险的赵高便又设计对胡亥说:“现在陛下你年少继位,缺少治国理政的经验。万一要是在朝堂之上做出什么错误的决定,那么必定会影响到你的威望,以此而来有些大臣恐怕就会心生谋反之意。陛下不如就长期待在宫中,由小人来替你传达他们的意思,然后来禀报陛下。这样一来陛下你就不会在朝堂之中出什么岔子了。”原本不思朝政,只知花天酒地的胡亥听后大喜,此后胡亥便深居宫中,而朝中大事便由赵高一人独揽。

悲剧的高潮及结尾

一天,赵高对李斯说:“现在天下局势不稳、盗贼肆起,而陛下却仍大量征收劳役修建阿房宫,自己因身份低微而不便进谏。于是我这不就想到了李丞相你,丞相你劳苦功高此事你去最为合适。”赵高又说:“我可以给李丞相寻找进宫进谏的时机,到时候便会通知你,这样丞相就可以见到陛下了。”然而李斯却并不知道这件事是赵高筹划的阴谋,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赵高每逢胡亥花天酒地,与宫中美女玩乐之时,派人去告诉李斯说:“陛下正有时间,你可以去进谏此事。”因此,李斯便起身前往。接二连三的李斯去了三次,胡亥就大怒对赵高说:“这个李斯是什么意思?平时我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不来找我,偏偏在我设宴喝酒之时,来和我说一些盗贼的鸡毛蒜皮之事,他这是看不起我吗?还是故意来打扰我?”

【胡亥剧照】

此时,赵高便向胡亥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堂之中目无君主,又是“沙丘之变”的参与者,当时他选择帮陛下争取皇位,有可能是他自己想要谋权篡位,争当你的位置啊!我还听说当时陈胜吴广起义时还路过李斯儿子李由镇守的三川郡,而李由却没有半点出击攻打的意思,反而他们之间还有书信来往,没有调查清楚的我也不敢前来禀报陛下这件事。”秦二世听后大怒,便立即令人去调查此事。

得到消息的李斯,意识到自己摊上事了,便立刻上书揭发赵高的罪行,建议胡亥将其除掉。但早已对赵高深信不疑的胡亥,则认为是李斯在诬陷赵高。不分青红皂白的胡亥便将李斯逮捕并关进了监狱,并索性交给赵高来处理此事。落到赵高手里的李斯,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赵高经常令人对李斯严刑逼供。

【李斯剧照】

长此已久,李斯因身体吃不消,最终意志也被击垮而被迫承认了赵高的指控,承认了自己有谋反之心。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阳市街头被当众腰斩,并被夷三族。

总结

对于秦朝的开国功臣李斯,他不仅帮助嬴政完成了吞并六国的霸业,也在以后秦朝的治国理政中有着重要的贡献。比如李斯建立的郡县制,不仅很好的巩固了秦朝的政权,而且还规定了朝中各部的职责与分工,更好的协助了嬴政治国理政;还有他统的文字,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更有他统一的货币、度量衡、车轨等,无一不被后人所称赞。而其设立的郡县制,更是在以后的封建王朝中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有着一身功绩的李斯,劳苦功高一辈子,在其晚年的时候却落得了一个腰斩于市的结局,这无疑是李斯的悲剧。

因此,李斯也确实算的上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


史墨千秋


不是特别的悲剧,在于他没能看清局势,先发制人。


晓小云朵


我个人认为,李斯得到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他不是悲剧人物。

这里提出一些自己小小的看法。

前半生的风光

李斯出身寒门,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后来被嬴政所提拔。最后当嬴政统一全国后,李斯成为秦朝丞相,可以说一时风光无二。

那么,他前半生主要做了什么呢?

1、提出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大家都知道郡县制的影响力很大,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在沿用,一直演变到如今的省市县制。由此就能看出李斯的高瞻远瞩,其才能之高令人敬佩。

而且按理说,如果不推出这个政策,李斯势必会因为自己的功劳获得很大的土地,但是他并没有,他为了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是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又得罪了其他贵族。

2、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书同文、车同轨。

李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能够促使国家的统一。只有语言文字等统一起来,那么原六国人民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贸易,增加他们对共同国家的认同感。

3、修缮制定了一套《秦律》以及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这就可以看出李斯造诣之高。

4、焚书坑儒。

这是李斯提出的统一人民思想的政策,对文化方面是有一定危害的,但不得不说,这个政策在统一思想方面确实起到了作用。

后半生亡于追逐权力之中

在秦始皇死后,他和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赐死了扶苏,将胡亥捧上皇位,成为秦二世。后来赵高诬陷李斯谋反,李斯经过酷刑被迫承认罪状,最后李斯死于他自己订立的法律之下,腰斩而死。死时无一人怜悯,百姓皆拍手称快,一代奇才,落到如此下场,让人无言。

说起李斯这个人,他非常有才华,为秦朝统一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也为秦朝之后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呢,他的下场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首先,秦始皇死后,他为了私利违背秦始皇的意愿,杀害扶苏,反立胡亥,这是对先帝的不忠。因此最后会被赵高背叛。

而且,在秦始皇对自己国家的现状一筹莫展之时,他不仅没有劝告秦始皇要休养生息,反而还大肆动用民力、奴役百姓,这是不义。所以他死时无人怜悯。

但是呢,我觉得像李斯这样的奇才,他不需要后世对他如何可怜,抑或是如何痛骂。当他为了私利和赵高合作开始,他肯定心中对自己的所为,对未来的结局已经有了判断,无非是生或死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