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它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蚁鼻钱沿袭了殷周时期用海贝作为货币的习惯。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像黑色的小鬼脸。

蚌埠所在这个区域在春秋时期处于吴国和楚国之间,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以后疆土逐渐扩大,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蚌埠所在的钟离国在经济上和楚国来往更紧密,因而在蚌埠时而能发现蚁鼻钱。

蚌埠市博物馆馆藏一枚蚁鼻钱,长1.8厘米,宽1.1厘米,厚0.3厘米,重2.8克。其形近似瓜子形铜饼块,仿货贝状,实心。两端宽窄不同,外框与人面孔的轮廓颇为相似。正面突起呈龟背状,上铸阴文,背面底平,无文字。窄的一端有孔,不穿透。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蚌埠市博物馆藏蚁鼻钱

蚁鼻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广泛流通的一种有文铜贝。楚国是使用货贝为币最早和时间最长的国家,后出现无文铜贝,蚁鼻钱即铸以文字,脱胎于此。对于蚁鼻钱产生时间,研究者分歧较大,有春秋中晚期、战国初期、战国中期等多个观点。

蚁鼻钱有着其自身发展的过程,前后基本遵循着实心化、轻型化、小型化、圆形化的规律:钱腹部最初为空腹,后演变为实心;钱背部最初为空背,之后是平面背,后期背面内凹;钱孔早期是穿透的,后多为不透;钱的形态变化也是遵循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宽到窄、由厚到薄的规律。

蚁鼻钱虽然小巧精致,但它的铸造却堪称春秋时期四大货币体系中最为复杂的。

当时的人在铸造金属货币时先要制好钱范,即钱模子。工匠们将青铜溶液浇铸在钱范上,再用另一块钱范盖在上面,待其中的溶液冷却后就能取出钱币。一般而言铸钱通常使用陶制的钱范,而根据考古学的发现,

繁昌县博物馆竟然收藏有铜制的蚁鼻钱钱范。为了防止铜范在铸币过程中熔化,需要在铜范外层涂一种特殊的材料,使得铜范形成保护膜,将其与高温铜液隔绝开。相比陶制的钱范,铜范的更容易保存。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繁昌县博物馆藏蚁鼻钱青铜范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繁昌县博物馆藏蚁鼻钱青铜范拓片

关于蚁鼻钱这种名称并不是楚国贝币原来的名称。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最早记录这种铜仿贝为蚁鼻钱是宋代洪遵《泉志》,他说:“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

至于鬼脸钱这一俗称,至迟清代出现,清人蔡云《癖谈》一书中记载:“洪《志》有蚁鼻钱,乃旧谱上狭下广之说图之,今俗通称鬼脸钱,则额当在上,口当在下。”至于缘由,可能与常见蚁鼻钱的面文、穿孔与轮廓的形状相关。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1982年发行的蚁鼻钱主题邮票

相较于同时期常见的布币、刀币与圜钱,

蚁鼻钱自身独具特色:

第一,它取象于货贝。作为货币的货贝,其流通范围是从南方地区逐步扩展至北方地区,再收缩退回至南方地区的,楚国是以货贝为币过渡到以铜贝为币的先行地区;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铜贝

第二,币形小而轻。同时期的布币、刀币最初均为日常用具,经历了一个由形体重大的实用物,向轻小适用的便携物演变的过程。

蚁鼻钱是从仿货贝形状而来,货贝形小体轻,以个论值,故而蚁鼻钱自始便个头小、重量轻,以个计值,以一贝为单位;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空首尖足大布

第三,币文为阴文。布币、刀币、圜钱的币文皆为阳文,而蚁鼻钱的币文为阴文。币面的阴文为楚国货币的主要特色之一,不仅蚁鼻钱,楚国金币的币面文字也是阴文。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燕明刀

除了形状之外,蚁鼻钱的另一特色在于其复杂的币面文字。古人认为其为蚁鼻钱上铸的记号,“面有文如镂刻,不类字。”然而,随着出土蚁鼻钱的增多,以及相关学者的长期研究,已经可以肯定,面文都是铭文,而非一般的纹饰或符号。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蚁鼻钱

,其面文样式为蚁鼻钱中出土次数最多、数量最众、范围最广的一种。正因如此,对它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有“贝”、“咒”、“竞”、“晋”、“哭”、“巽”等多种释读,当前从“巽”者居多。“巽”字之含义也有记地、记重、记值、币名等多种解释。除此之外,蚁鼻钱还有“各六朱”(一说“紊”)、“君”、“金”(一说“全”)、“忻”(一说“釿”)、“行”、“匋”(一说“安”)等十余种面文,且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而不断增加。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不同面文的蚁鼻钱

就分类而言,蚁鼻钱属于贝币的一种。早在夏晚期,贝币已得到使用,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商周时期则更为普遍,较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钻一穿孔,便于携带,是为货贝。贝币因其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逐渐充当流通货币。贝币材质有金、银、铜、铅、玉、石、骨等多种类型:石贝、骨贝作为货币较早流通使用;铜贝、铅贝则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金贝、银贝、玉贝可能主要用于赏赐馈赠。

春秋以后,传统贝币逐渐为金属货币所取代。而蚁鼻钱作为有文铜贝的一种,一直使用到楚国灭亡,最终为秦朝颁布的半两钱所替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蚌埠市博物馆藏的神秘楚国货币,为什么像鬼脸?

商周时期的贝币

蚁鼻钱不但年代久远,而且铸造工艺已脱离了就范刻文的阶段,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