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事不是本地人,聊天总是说此地这不好那不好,这样恰当吗?

缺失的意象


这个没有什么适当不适当的,这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即使是本地人,聊天时也总是会说此地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的。

作为本地人都会对本地有不好的看法,作为外地人,到了个新的地方,需要适应,适应能力强的,很快就适应了,适应能力差的,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适应,对于难适应的人来说,肯定会跟人说那个地方这样不好那样不好。

每个人对一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每个人对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只是有的人会放在心里不轻易的随便吃说出来,但是有的人就会心直口快存不住话有什么就说什么。

对于说话很直接有什么说什么的人来说,他们很难意识到说此地这不好那不好是否适当,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一定能做到不说了,所以,适当与否取决于说的人,作为旁人,明知道不适当也不能说什么,听听就过吧。



幸运泡沫


确实不恰当。

有时候对这种说法并不需要太在意,我身边也总有这样的人,说这不好,那不好,最后我只是笑笑一回,不去跟他辩论。

我觉得这种事情分人,这种人可能不但对当地有一些不好的评价,对其他事情肯定也是爱发表意见,总是挑毛病,可是他们虽嘴上说可有没见他们换个地方或换个环境,他们也就那么一说,不必在意。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大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觉得当地有适合个人发展的条件存在,能够相聚就是缘分,还是以诚相待。

如果觉得这种人实在是难以忍受,无需与这种人继续相处,远离之,省的怼他也不是,不怼他也不是[呲牙]


平静的海水很蓝


人,其实是有地域优越性,就如同有职业优越性,甚至是乘坐的交通工具也存在优越性,就如同,自驾车的鄙视做地铁的,坐地铁的鄙视做公交的,做公交的鄙视骑电瓶车的,骑电瓶车鄙视骑自行车的,这种优越性是与生俱来的,就如同小时候你在一群小孩子里面独自拿着棒棒糖享受,其他小孩子馋馋的看着你时,你洋洋自得的时候。

凡是都有个度,超过这个度了,就会变成面目可憎了,例如疫情期间发生的几次国外回来的人感觉自己应该得到“优待”,觉得自己得到“不公待遇”的那种过度的优越感,实在令人唾弃。

我是上海人,工作的地方有很多外地人,我之前就职的外企公司就明文说明,在公司内部,员工与员工的沟通,只能用普通话和英文,不能使用本地家乡话,目的就是减少和避免地域优越感(也可叫地域歧视),诚然,现在上海很多的老一辈的人,还是有地域歧视,这个是很难改变的。

如今,因为工作等原因,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所以,遇到类似的情况实属平常,我们无法要求别人一定要怎么做,和做到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遇到类似的人说类似的话,只能说明这个人本身其实是自卑的,只能依靠无实质意义的低于优越感,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获得认同感和虚荣感,这种人,你即使怼他几句,招来的肯定是反驳,不要跟傻子争论,因为对方会把你拉到傻子这一个档次,然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轻易的击败你,即使你觉得不合理,我觉得还是用善意的微笑和呵呵来替代无意义的争执较好。


PikyXie


不太恰当,如果有人这么说,那他的情商有点低,你不要明说,这地好不好,你如果不愿意你可以离职


剪辑手l


外地人本地人,都是中国人,在人与人之间都有爱,大家不应自髙自大,互相理解才是基楚,互相帮助才是道德


开心加善良


正常,先入为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走遍天南海北,还是家乡最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的环境,一定有自多啊适应,往往把啊适应的归咎于不好。


雪满冰河不用呼船渡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陈子午


个人素质,没必要计较


用户710481478642


有些人其实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比如有些员工经常和别人抱怨,工资太低,明年不来了,结果另一个也这么觉得,第二年另一个真的不来了,第一个说的还在,而且几年后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