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买房了!


疫情之后,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买房了!


居家禁足这几月,刷新了很多人的购房认知。



以前,人们买房注重“向外”看,重视地段、交通、周边配套设施等。疫情期间,人们每天呆在家里,活动范围只能从客厅散步至阳台再到卧室,房子的户型、采光、通风条件,极大决定着家庭幸福指数高低。这些“内部”细节,也将被越来越多人列为日后买房重点考量项目。

这些项目大致可分为硬性和软性两个方面,硬性包括小区环境、设施、户型等,软性包括物业服务、性价比等。


01

小区景观好、密度低、配套齐全

疫情期间,由于小区封闭式管理,在家闷坏的业主只能带着口罩在小区内转悠。这时候,小区内的园林景观决定着业主的身心健康和居住体验。

景观好,绿化率高的小区,能让业主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极大提升幸福感。

此外,低密度住宅小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购房时的考虑要素。

疫情发生以来,“减少聚集、不去人多的地方”是防疫的基础条件。密度较低的社区,无论是人数总和、通风条件还是采光度都可让住宅自带免疫系统,构成健康防护网。

而居住在户数密集的小区里,疫情期将增加感染风险。就像非典时期某个集中性感染的高密度小区,一个单元里的卫生间抽风机开动,受污染的空气就直接吹向了对面单元,最终传染了其他住户。

经过此次疫情后,低密度住宅小区无疑是更多人的理想选择。


此外,小区内部的配套设施如菜场、药店、便利店、水果摊、小超市等是否齐全也很重要。如此才能保证小区封闭管理时,业主的日常生活能够正常维持。

02

大户型,三、四室受热捧

考虑完外部环境,室内条件就成为下一个要重点考虑的方面,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户型。

本次疫情导致了长时间的全民隔离,不少人在家办公,明显感受到室内空间不够用,

直接激发了人们对于大户型的渴求。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从购房者的行为偏好上来看,2020年2月份,三居室的意向用户占比由7月份的45.2%上升为45.5%,持续位居找房热度首位。

另外,在户型选择上,2月份找房户型为四居室的占比持续上涨,已经达到17.4%。可见人们对大户型的偏爱。

疫情之后,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买房了!


除了大户型,购房时也要考虑户型朝向、房间布局、公摊面积等情况,南北通透、房间宽敞、私密性强的户型会更舒适,而南北双阳台的户型优点较明显。

其次相较于传统的高层洋房,大平层产品会更受欢迎。除了面积更大,户型、房间也可以更加多变,功能性也更强,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生活所需。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别墅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除了住宅的刚需功能外,别墅内还可规划泳池、KTV、健身房、台球室等休闲娱乐区域,让足不出户的你也可以和家人拥有精彩纷呈的生活。


03

科技住宅实现美好生活

考虑完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之后,在生活场景中,科技住宅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日前,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陈江根表示,地产企业应该逐步提升住房的质量和科技的含量,切实满足人们对住房健康的需求。

万物智联的时代已经来临,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持续引领着社会变革。作为城市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智慧社区也开始频繁被各行各业所提及。


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04

好的物业能保命

考虑完硬件,也别忽视软性服务。在前期,软性服务没有硬件显化,但在日后入住体验与安全方面,却有着巨大影响。其中,首先需要考虑的软性服务便是物业服务。

买房时既要看物业公司的资质,也要对比同物业的其他小区,参考业主的评价。


从此次疫情就可以看出,行动积极、服务周到、管控严格的物业,更值得业主信赖。疫情爆发后,他们第一时间做出紧急预案,贴出公告、全面消毒、准备物资、封闭小区等等,让不少业主感叹:“好的物业能保命!”。

差物业则让人焦头烂额。那些物业缺位的小区,门口无人看守、出入证无从办理、公共区域无人消毒,

业主身在其中担惊受怕,毫无安全可言。

疫情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好的物业无论是在响应时间、应对措施还是管理水平方面,都能带给业主足够的安全感。 相信在日后买房时,为了生活的舒心和安全,大家也会更加注重楼盘物业管理的口碑。

了解完以上信息,你明白购房时应该更新哪些认知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