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轉行者”:一言不合就換工作,三個策略,助你轉換職場身份

每年的三四月是求職招聘的黃金期,而轉行也是職場人士,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尤其是經過這次特殊的假期,讓很多人認識到,原本的工作並不適合自己。想換一份工作,甚至跨行選擇一個全新的領域。

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轉行給職場人帶來了很大壓力。要面臨全新的工作內容,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轉換職業身份。

大多數人找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做自己真正喜歡的。等工作到了一定階段,或者是遭遇一些重大的事情,比如:這次大家經歷了一次漫長的假期,等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認識到眼前的這份工作,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那麼,就要經歷一次職業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轉行成功,但也有些人不太順利。每一個轉行的決定,對於個人來說,都是一次重要的決策。

今天,本文將以“轉行”這個話題展開,探討如何轉換職業身份。

  • 什麼是職場“轉行者”?
  • 對於轉行,你在擔心什麼?
  • 下了決心要轉行,該怎麼做?
職場“轉行者”:一言不合就換工作,三個策略,助你轉換職場身份

復工後,回到工作崗位上,面對熟悉的工作,再也提不起熱情。

想轉行,腦海中浮現自己成為一名作家的場景,那是從小的夢想。

但是眼前的房貸和車貸,卻打消了這個念頭。

看著眼前的工作,不知道何去何從,這是很多想轉行的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什麼是職場“轉行者”?他們為什麼要轉行?

對於轉行的原因有很多,但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工資太少,對於目前所從事的行業收入不滿意。而另一個是這家公司不能滿足學習的需求,感覺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所謂的職場“轉行者”,是在看清現有工作對於自身的侷限,想要重新找份工作,以全新的態度,來對待這份工作。

在轉行的過程中,會面臨擔心、恐懼等負面情緒。對於轉行者而言,通常都是下定了很大決定。很多人習慣把“轉行”和“換工作”聯繫在一起,這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換工作的話是可能還是從事之前的行業,只是換一家公司。跟換工作相比,轉行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轉行對於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可以說是全新的開始。在選擇轉行時,要選擇自己真正看中的事情,並且對於這件事情有熱情,很想投入,這才是你的最佳轉行時機。

對於轉行,興趣是很重要的。要是你完全不喜歡這個行業,在工作的時候沒有熱情,也就沒有自我驅動力去學習,轉行後,也很難有好的發展。在轉行之前,也要先清楚自己想轉行的後果。

職場“轉行者”:一言不合就換工作,三個策略,助你轉換職場身份

對於轉行,你在擔心什麼?

①沉沒成本太高

所謂的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人們在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情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要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你在一個行業待得越久,沉沒成本就越高。比如:很多人從事的是自己專業的工作,對待這份工作,從讀書時就已經付出。還有工作年限,付出的精力等等。雖然說曾經想過轉行,但一想到曾經為這份工作付出的高額成本,就不願意放棄過往的投資,選擇繼續在這個行業工作下去。

對於未知的事情,總是存在恐懼。在職場上也是如此,每天做著熟悉的工作。哪天轉行,就要重新學起,害怕脫離舒適圈,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要冷靜下來,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剖析。明確自己是應該堅持下去,還是要及時轉行。

比如:小南是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選擇了房地產行業,從事銷售顧問的工作。而性格內向的他,面對銷售行業,每天都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這讓他沒有熱情投入這份工作。

工作了幾年,也沒賣出幾套房子。同時,工資也沒有什麼漲幅。他感覺到自己沒有什麼價值,隨時可以被人替代。

以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來分析下我們選擇一份工作的動機:

  • 生理需求:滿足最底層的需求,工作是為了賺錢來養活自己。
  • 安全需求:工作可以帶給自己一份穩定的收入,讓生活穩定、有保障。
  • 尊重需求:一份體面的工作,可以讓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
  • 自我實現需求:把工作當做天職,可以通過工作,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創造價值。

對於小南來說,他的性格內向。可是從事的工作是銷售崗,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這對於內向的人,會覺得很心累。而另外一個是工作幾年,工資漲幅不大,這就是收入沒有辦法滿足自己的要求。

最後小南感覺自己沒有價值,隨時可能被人替代。這表示小南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謂的核心競爭力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從整體上來看,這份工作對於小南是不適合的,而他選擇不轉行,一方面是因為專業對口,而另一個原因是他已經工作了好幾年。

職場“轉行者”:一言不合就換工作,三個策略,助你轉換職場身份

②對於自身工作認知不足

轉行是一件要慎重對待的事情,要建立在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對於工作的認知整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把工作當做謀生的手段,很多是剛從學校畢業,走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由於經驗不足,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後續就會面臨轉行的考驗。

第二個階段是把工作當做一份職業,可以長時間的從事這份工作。喜歡當前的工作,但不打算一直做下去,而是關心升遷的機會,在一個行業中,精進下去。

第三個階段是把工作當做事業,更多的是想到創造價值。通常想要轉行的人,是停留在第一個階段。

在考慮轉行時,很多實際問題也要解決。轉行,並不是很多人想的換個工作那麼簡單。這意味著一個職業身份重塑的過程,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有自己的職業身份。這代表著我們進行的工作,還包括我們所處的環境和人脈關係。

重構過去經歷的一個故事,在《轉行》這本書提到一個故事。一個朝九晚五的行政人員,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一個麵包大師。通過和他交流,認識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是做麵包。

要知道從行政人員轉行到麵包師,這個跨度是很大的。他告訴自己,過去在做行政工作時,就喜歡給大家做美食。成為麵包師,能夠賺錢養活自己,同時能讓自己高興。

原本是一件偶然的事情,現在變得有邏輯性。通過這種做法,能夠度過在轉行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壓力。

職場“轉行者”:一言不合就換工作,三個策略,助你轉換職場身份

我們如何成功轉行?

大多數人想轉行的時候,都會想這次一定要做我真正喜歡的事情。通過詢問身邊的朋友和反思過去的經歷,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於能不能成功轉行,取決於很多方面。

①思考轉行的內因:發現可能的自我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可能的自我。一個人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其實是有無數可能性的,職場人要去做的是去嘗試各可能性。

對於想轉行的人來說,先不用著急做決定。可以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用來審視自己。先把自己想從事的工作或者想要成為的人全都列出來。

其次,列出所有迫使你轉行的原因,這個原因可能是現在的工作經常加班、工資太低、行業發展前景不好等等。一個個去分析,很多問題是可以通過調整、溝通解決的。

在轉行的時候,不要先去挖掘一個目標,而是列出“可能的自我”,思考自己想轉行深層次的原因。轉行後,這些問題是不是可以得到解決,能否通過轉行獲取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學習機會。把現有的職業和轉行的職業,進行全方面的對比。

②觀察轉行的外因:快速試錯

當你列出了所有的可能性後,下一步就是試錯。在轉行之前,不一定是選擇換工作。可以在保留現有工作的前提下,從副業開始。

比如:現在很多人想轉行自媒體行業,可以在下班後,利用業餘時間,自己去嘗試,看看自己適不適合做這份工作。

在前期可以多學習,參加各種培訓,通過這種方式,看自己適不適合轉行。可以為自己轉行進入這個行業做鋪墊。判斷一個行業,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

  • 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
  • 是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嗎?從什麼時候開始?
  • 這個行業,對於個人有哪些要求?

轉行學習要花費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當前是不是有足夠的資本,支持轉行。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邊工作邊轉行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職場“轉行者”:一言不合就換工作,三個策略,助你轉換職場身份

③在想轉行的領域發展新的人脈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圈子。轉行之前,可以先在這個這個行業中,找到一個導師。或者跟你有相同經歷的人,而他已經有成功的經驗。

通過交流和學習,幫助你熟悉環境和行業規則,縮短轉行的時間。在轉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阻力。

比如:過去的思考方式、人脈等等。對於轉行並不是換個工作那麼簡單,而是意味著一個身份重塑的過程。對於職場身份的重塑,面臨的是技能的變化,還有心態的轉變,要從心底理解和認可自己轉換職業的意義。

總結:

在職場上,想要轉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在轉行之前,要考慮清楚。現在面臨的工作問題,通過轉行能不能解決。

一旦下定決心想要轉行的話,可以從以下這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思考轉行的內因,發現可能的自我。第二,觀察轉行的外因,快速試錯。第三,在想轉行的領域發展新的人脈。

通過這種做法,能夠提高自己轉行的成功率,轉行本質上是一個試錯的過程。這這個過程中,要找到轉行的方向。

最後,希望想要轉行的職場人,可以順利轉換職業身份,在新的行業上,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