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高一進行到一半,就有一大批學生要掉隊了,高中真的比很多人想象中的樣子殘酷的多!作為重點高中的老師,我見過太多焦慮的家長和焦急的學生,也見過很多高一就退學或者一蹶不振的學生。其實,作為老師反而非常平靜,因為這是幾乎所有學生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只要能夠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就能轉危為安!

我的一個學生,高一成績平平,在班級中游水平,是挺文靜的一個女孩,不太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到了高三,這個女孩開始發力,成績直接進入班級前五名,高考取得了數學150分,英語142分的好成績,被一所985大學錄取。之後,我跟她進行了交流,重新驗證了我的想法。下面,我就結合我的教育經驗和這位同學的成功經驗,一起分享給大家,在這裡送給所有高中生和家長四個字”循序漸進“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一、高中學習,為什麼要循序漸進?

學習過哲學的人都知道”打蛇打七寸“的道理,做事不能眉毛鬍子一起抓,要抓重點、抓主要矛盾,否則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學習生活變得一團糟!而很多老師由於不懂心理學,再加上學校對於成績的要求過於苛刻。內外的壓力對學生的打擊就會越來越大,很多學生在高一開始後不久就已經掉隊,高一還沒有結束,就完全放棄學習了!這種情況在普通高中有,在重點高中也有。

學生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說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齊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他把教育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把教育和教學工作置於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時代。其“教育心理學化”主張的基本含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教育目的的確定、教育理論的探索應尊重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人生來具有天賦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體的潛能,這種潛能不但有要求不斷髮展的內在傾向,還有驅動其發展的內心動力。

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眾多教育家都提出過“教育即喚醒”的說法,但是我們的一線老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經常以”打擊“和”懲罰“為主。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高一階段,學生要學習9門考試科目和多門考查科目比如音體美,學生的課程表排得滿滿的,一天的自習課只有3節或者4節,而每天的作業至少有4門學科,老師的作業多又多,學生的時間少又少,晚自習只能做一兩科作業,晚上學到十一二點再正常不過了,但是作業依然完不成。這麼辛苦的學習,不一定能得到老師的認可,第二天,老師可能就會給學生做不完作業或者做得不好,而懲罰學生,有嚴厲的批評或者罰站,罰抄作業等措施,很多學生很委屈,很無奈,很自責,很受傷,之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制應適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

從模糊的感覺印象到精確的感覺印象,從精確的感覺印象到清晰的表象,從清晰的表象到確定無誤的概念。姿勢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然而,我們的教育太功利了!很多高一的老師,都是帶過高三回來帶高一的老師,他們從一開始就有意無意地用高三的標準來要求高一的學生,一旦達不到要求,就開始抱怨、諷刺和打擊,讓這些中考的”勝利者“很快就潰不成軍,這樣的老師不受學生歡迎,師生雙方都很受傷害。

而那些新招聘的老師,往往成績並不差,正是因為他們和學生一起學,對於學生的進步,他們感覺到非常神奇,拍手稱讚,最後贏得學生的喜愛,學生喜歡學,可以彌補老師的一些缺陷,老師的教學成績自然也就好。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3、教育者要適應學生的心理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兒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學習最大的動力,來自於學生的內驅力,而內驅力來源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特長,同時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外驅力同樣不可缺少,外驅力主要體現在老師的表揚和懲罰上,表揚的作用要大於懲罰,可以更好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及時鼓勵和表揚,得到更多展示機會和表揚的學生,往往更加自信,對學習的興趣更濃。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但是,高一的課程太緊張了,因為高一軍訓和各種小長假的影響,學習時間被壓縮,但是教材內容依然是按照一個學期或者學年的安排設計的,所以各科進度都非常緊張,這樣老師為了完成任務,就會採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缺少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往往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結果深受打擊,學習興趣降低。

教學內容多,教學難度大,教學速度快,老師要求高,這幾點外部因素,是客觀存在的,無法改變,卻對學生的心理形成很大打擊,很多學生在高一就出現迷戀遊戲、談戀愛等現象,其實都是學習興趣不足的外在表現,其根本原因是學習受到了打擊!

二、循序漸進的關鍵是什麼?

客觀條件無法改變,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所以,面對這樣的客觀條件,學生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隨波逐流,不要亂了方寸,而沉著應對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循序漸進“!

《大學》裡有這麼一句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根本和末梢,事情有開端和結尾,我們在對待處理的時候,應該知道孰先孰後,孰本孰末,加以區別對待,這樣的話,就離道不遠了。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所以,”循序漸進“四個字,循是前提,序是關鍵,進是結果!只有找到了本和末,知序而行,漸而進之,就能避免學生受到外界的打擊,逐漸找回自信,最終實現逆襲!

三、如何做到循序漸進?

知道了循序漸進的原因和要求,我們就進一步探討一下高中生學習中,如何才能做到循序漸進?

1、由主到次:學習要由主到次,這就是”兩點論“中要抓重點的要求。高中學科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語數外三科了,這三門150分的主科,是學生應該抓好的學科,但是在實際的學習中,有的學生會重點抓數理化,而放棄語文和英語的學習,因為這兩門學科見效慢而且不容易拉開差距。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這是犯了戰略上的錯誤!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優秀的學生最後數理化差距不大,成績的差距主要是在英語和語文上,正所謂”數理化決定下限,語文決定上限“,當他們知道語文和英語重要時,卻發現這兩門學科提分比數學要難得多,因為需要長期的積累,所以需要更多的時間。而那些中下游的學生,往往把過多時間放在數理化上,結果數理化沒有見起色,其他科目成績也被落下了,從而備受打擊,努力學習的學科,最後只能放棄,選擇文科。如果分不清主次,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所以,高一階段,當你9門學科都不能兼顧時,最基本的要學好語數外!理化生不好,最後可以選擇文科,在新高考中,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而語數外是繞不過的坎,任何忽視語文和英語學習的學生,最後都會受到懲罰。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2、由易到難:學習應該由易到難,還是由難到易,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精神品質不一樣,答案也不一樣,但是對於多數人而言,由易到難,這樣更容易樹立信心!

那麼,在語數外三科中,哪一科最容易,哪一科最難呢?我覺著應該是英語最容易,數學最難!然而,多數學生和家長卻犯了一個錯誤,因為數學難,所以更加重視數學,用很多時間去學習數學或者輔導數學,最後發現數學依然不見起色,到了高三發現,不僅數學要補課,英語也要補課,因為和別的學生差距越來越大了。

這是犯了戰術上的錯誤!高一階段,應該攻下了的是英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對思維的要求很低,如果翻譯成漢語,考查的難度也就相當於小學四五年級語文的水平吧,比如作文,不經常要求給某人寫封100多字的信嗎?四年級的小朋友用漢語寫也不難吧?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英語的學習,沒有難度,但是也沒有捷徑。如果說有捷徑,那就是積累,持之以恆地積累,當你單詞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英語哪有學不好的道理?其實,有些學生初中詞彙量就已經達到高考的要求了,所以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英語學習是比較輕鬆的,高一參加高考,英語都能考出不錯的成績。而數學則不一樣,對思維的要求非常高,多數學生一遍是不會學好的,需要經過幾輪複習後,才能逐漸消化、吸收。

舉個通俗的例子,我們考駕照時,你覺著科目一和科目二、科目三哪個容易?多數人是不是都覺著科目一容易?為什麼?這是因為科目一隻要刷題就行了,把題庫做熟,連書都不用看,遇到一些問題,記下來就行,多做幾次就記下來了,這不用教練給你一節課一節課講吧?而科目二和科目三,需要理解,需要悟透,如果只是教練給你講應該怎麼倒車入庫、側方位停車,你能學會嗎?不去練習是不行的。而且練一會,你還需要下來想一想,才能提升得更快,是不是?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有沒有發現,英語學習就如同科目一,數學學習就如同科目二和科目三,怎麼學,這會應該能理解了吧?有人問,單詞記了就忘怎麼辦?記憶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所以要及時複習,反覆複習。找一本好的單詞書,按照高考出現的頻率和遺忘的規律,有利於學生記憶單詞,學生20天就能背誦3500個高考詞彙。但是,高考英語要想考到140分以上,單純記住考綱詞彙是不行的,一些超綱詞彙也要知道,所以要要注意積累高考題中常出現的超綱詞彙。

3、由淺入深:高一學習,不要急於求成,要抓住基礎知識,夯實基礎知識為主!現在很多學校的教育,因為太功利,所以高一考試題和高三一樣的難度,這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高一就應該有高一的目標,對於程度好的學生,可以嘗試做高考題,分析高考題,而對於程度一般的學生,還是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主,不要試圖一口吃一個胖子,畢其功於一役!

當你的基礎知識夯實時,高三會有大量的練習和考試,你的能力自然也會提升,但是如果基礎知識不紮實,你就會漏洞百出,從而亂了陣腳!

高一成績平平,高三能不能考985大學?老師:能!抓住“4個字”

最後,我的這位學生給我說了這麼一段話,送給大家:高一的時候,我主攻英語,因為英語是我的優勢學科,所以做起來更加有信心,因為英語分值高,所以我得分高,可以彌補我其他科目的不足;對於數學學習,因為我比較笨,暑假又沒有預習,所以高一開始學得非常吃力,但是我沒有放棄,上課不懂的地方,及時問班裡數學好的同學,然後做好筆記,週末反覆看,數學雖然不好,也沒有落下;帶了高三,經過三輪複習,我發現數學並不難,站在高三的視角看高一的數學,其實還是很簡單的。這就是我的學習經驗,可惜很多同學的順序,都弄反了!

學習有方法,循序漸進最重要!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