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進口國外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會漲價嗎?

凡人農夫


如果不進口國外農產品,國內糧食和農產品會漲價嗎?個人認為,不進口國外農產品,漲價不知道,但是農產品滯銷的情況肯定會要好很多。

現在,擺在我國農產品面前有二條攔路虎,一個是國人種植農產品低價,一個是滯銷。但是,再看看我國進口農產品的數量,卻是一年比一年多,而這些一年多過一年的廉價進口農產品,時間長了,肯定會成為壓垮我國農業的最後稻草。當農民對種植特底喪失積極性時,大家的菜藍子,飯碗都將被外國控制,大家守著鋼筋水泥吃磚頭去吧!

個人認為,國家還是要適當進行限制國外農產品進口,以保護我國弱小的農產品市場。我相信,只要國內農民種植的農產品賣的出,不滯銷有市場,肯定是會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畢竟國內能農產品始終達到自給自足,才是最好的。不要等到出嚴重問題再亡羊補牢,那個時候,就有點晚了。

至於農作物糧食漲價的話?部分進口大宗的農產品,如果尋求國產,而產能上不來的話,會造成供需不對稱,所以需求大的肯定會漲價。就以大豆為例吧!我國進口9000萬噸,國產只有1500萬噸,每年需求共達一億多噸。缺口之大,僅靠自己國家種植,不進口加以平抑,價格分分鐘可以炒上天去。所以我認為,也不能一刀切,要適當控制進口,並適當提高補貼,鼓勵農民種植,才是正確的做法。

總之,我始終認為,既不能完成禁止進口外國的農產品和糧食,也不能放任不管海量進口,只能說是適度的,起一個調和作用,主要還是要加大補貼力度,加快推行機械化,達到本國自給自足才是王道。


壞男人說小龍蝦


如果不進口國外的農產品,國內的糧食和農產品肯定會漲價,而且不是現在的價格,是成倍的上漲。當然這需要分一些品種,至少糧食價格會上漲,而且會翻倍的上漲,對其他農產品要分農產品的品種,畢竟我國也有一些農產品是出口創匯來增加農民的收入。



比如說我國大豆價格目前比較低迷,而且還是有價無市,但如果不進口大豆的話,大豆的價格會成倍上漲,甚至大豆將會成為一個金豆的市場行情。我國今年大豆的預計消費量在1.1億噸,而且每年進口大豆在9000多萬噸,我國每年生產的大豆只有1000多萬噸,如果不進口大豆的話,這麼大的產量將會直接拉昇大豆的價格,畢竟1000多萬多萬噸只佔了10%左右的消費量。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大豆價格至少能上漲10~20倍,也就是說幾十塊錢一斤的大豆,簡直成了金豆了。當然大豆的價格上漲,農民就會把大豆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提高大豆的總產量,會逐步降低大豆的價格,這就是用種植利潤來引導種植產業結構調整。



對於玉米,水稻,小麥等我國大量生產的農作物價格是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動,畢竟我國對這種幾種農作物進口量不是太大,而且目前庫存的壓力特別大,所以價格不會出現大漲的行情。但是如果不進口糧食的話,我國就有那麼多的土地,比如說玉米和大豆屬於輪作的農作物,大豆的種植面積擴大了,玉米的種植面積就減少了,相應的玉米總產量也就增加了,我國每年的玉米消費量在2.5億噸左右,這樣玉米的今年總產量只有2.3億噸,有2000萬的缺口量,所以玉米的價格也會上漲。同樣其他的農作物一樣是這種道理,價格不上漲都不行啊,因為有消費就有需求市場,有需求市場就有價格的上漲。

其實對我國其他的農產品而言,特別是蔬菜的價格我國是有一部分靠出口創外匯賺錢的,至少加工了一些蔬菜產品,畢竟我國是是生產蔬菜的最大的國家,有好多的蔬菜都需要出口來創匯才能賺錢。還有一些柳編加工也是靠創匯來賺錢,因為我國的消費比較低,外國對於這些,有機綠色無公害的產品是急需求的,這就是外國人與我國消費者消費觀念不同的主要原因。



總之,我國有13.7億人口的消費大國,對於糧食和農產品的消費量是相當巨大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玉米的消費量,大豆的消費量,豬肉的消費量等等消費總量都是全世界第一的消費國家。而且我國就有那麼多的土地,生產的糧食和農產品就有那麼多,此長彼消,總產值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如果不進口外國的糧食,我國的糧食價格將會出現大漲的行情,這一點毋庸置疑。

當然糧食價格出現了大漲,其帶來的社會的副作用就是其他產品的價格也會出現大漲的行情,而且影響到了消費者的消費利益,特別是上層階級的消費利益,會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增加,會影響到國計民生,甚至國家的安全。所以這只是一個假設的行為,不可能實現的,畢竟現代社會是互利共贏,互惠互利,取長補短,和諧共處,和諧發展。這也是一帶一路的總體的思路和規劃,與世界人民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宗元三農堂


這麼說吧,如果中國不再進口國外的糧食,國內的糧食價格肯定會上漲,這一點是肯定!
但是,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首先這不符合我國加入“WTO”時的承諾,也不符合我國目前的國情。

中國人要想著好日子,即便是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不變,不進口國外糧食也不行。
如果真的禁止國外糧食進口,我們也要為此付出比較大的代價,不僅要面臨“WTO”的重罰,而且還會直接的體現國人“生活水平”的直接下降,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城鎮居民都是如此!

國產糧食:基本滿足國內糧食基本消費
中國作為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大的國家,這個數據是全球公認,確實,我國在糧食生產方面取得的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了6.58億噸,雖然不是歷史最高值,甚至還不及去年的水平,但是已經是歷史最好水平了。分種類來看,這將近6.6億噸的糧食產量中,主糧佔據了絕對的主力,其中,玉米產量達到了2.58億噸,稻穀產量達到了2.12億噸,小麥產量達到了1.31億噸,基本和去年變化不大,而且和當年度各自的消費量來說,只多不少。本來,我國三大主糧每年的進口量並不算大,國內消費是以絕對的國產糧食為主,即便是不進口一粒,也不會影響我國的糧食供應。
不信的話,我們來看看這些年我國都進口那些糧食。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當年度,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3062萬噸,其中,大豆9553萬噸,稻米累計進口403萬噸,小麥累計進口442萬噸,玉米累計進口283萬噸。

進口糧食:改善國人生活水平聞
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就說一說“如果不進口國外糧食,國內糧食價格會不會漲價”這個問題吧。最近幾年,中國每年的糧食產量在6.5億噸左右,但是糧食進口也在1億噸以上!如果不再進口一粒國外糧食,那麼以國產糧食的供給狀況,滿足中國人最基本的溫飽需求,沒有任何問題。
要想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現在一樣,能夠輕易的購買到“物美價廉”的蛋奶魚肉,幾乎是可能的事情。不管是從常理而言還是經濟學角度來說,都是一樣的結果。不過,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因為付出的成本太高了,我們負擔不起。
但是,我們要付出那些代價呢?沒有了糧食進口,意味著我國糧食消費供給缺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會導致我國糧食供給不及現在這樣充足,屆時,居民最基本的糧食消費支出要比現在高出很多,受此波及,其他生活支出也將大幅度的增加,最終會導致全社會物價水平的高漲以及全體國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讓人們從吃飽飯到吃好飯過渡的時候,肯定會是一個比較輕鬆的過程,估計沒有注意到背後進口糧食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想要人從吃飽飯倒退到吃飽飯,那麼很多人肯定會站出來第一個反對,哪怕是人們的胃都不會樂意這樣做。


糧油市場報


我雖然也是農民但我也不見意糧食及農產品大幅漲價,中國目前學習西方的金融制度己致國內貧富差距太大,社會最低層的普通工人及無業居民及大多靠農業生產生活的人己經生活在貧窮困難之中,他們超時工作也賺不到幾個錢,子女教育及醫療、兒女的婚姻、住房己經是普通家庭身上壓的巨石,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如果再讓他們在生活消費上加大壓力,會讓很多家庭崩潰,社會會遭到極端報復,社會治安將壓力無限,警力也將崩潰。這不是人們願意看到的,因為糧食低價位是最低層老百姓的最低保障,這也是毛爺爺為什麼鬧革命分田地的原因,就是讓老百姓都能端得起碗。糧賤傷農的問題應該是當今政府解決的問題,這是國家財富分配的大問題,應大力向農業傾斜,解決農民澆一畝地要花費幾百元、澆地難的問題、花肥一畝地幾百塊、投入太高的問題,解決化肥利用率低的問題,對種地農民加大補貼力度,不能說進口農產品便宜就放棄中國農業,放任農業發展,大片荒撫,糧食是保障中國人口大國社會安定的最大因素,但不能繼續傷農民的心了


惠農楊團結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漲!如果糧食、肉食都不進口了,短期內肉、蛋、奶、水產品會暴漲,而且會給中國農業農村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1、穀物類漲幅略小,因為小麥、水稻作為人的“精細口糧”,我們目前產量還可以。

2、肉、蛋、奶、水產會成倍增長:這才是我們國家進口的核心!進口肉食大家都能理解,是為了保“民生”而打壓國內市場價格。但大家就沒詳細瞭解中國到底進口了些什麼“糧食”?其實就是以提供給飼料企業和養殖場的飼料原料糧為主!不管是蛋白類的大豆、魚粉,還是能量類的玉米,都是為中國各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服務的。不進口了,中國又沒作好“自產”準備,一直以養殖企業提供的肉、蛋、奶、水產等全面上漲是一定的!

那麼,我說的“連鎖反應”是什麼?三大看點:

一、養殖企業自動垮臺關閉:他們會把本來在他們手中不盈利並虧損的養殖業主動交還新型農民。目前雖然飼料企業提供的飼料和養殖場使用的飼料不能保證畜禽產品品質,但除飼料廠外沒有養殖企業是盈了利的!環境汙染還相當大。

二、如果國家重視,會從根本上落實“家庭農場”模式。種養結合,能構建“農業經濟綜合體”的“家庭農場”和新型農民家庭會很快出現。過去由“進口”所產生的種歸種、養歸養的“切割式農業”會很快消失。誰有本事能只種幾顆糧就發了財的?不可能!

三、無汙染環境好了,土地地力有有機肥也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提升了,肉、蛋、奶、水產品質提升了(本身這些就是應該分散到種植業中去提供有機肥和回收農副產品中不能上市的部分)。這個時候價格才會回落到正常水準!(2——3年調整期吧)。有人裝著有學問,曾經反駁過我:你知道中國一年需要多少噸豬肉不?我今天又問他:你知道我們國家年需7.5億頭肥豬怎樣分配到耕地面積才能保證農民均衡不?每畝地最多分配0.4頭!

那,太好太好……農村全面復甦,不再扶貧了;城市人口不再無計劃增長,就業也不愁了!各自都有個溫暖的家……

美夢……文章已經被拿下了,觸及到利益集團了……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肯定會漲,我們國家糧食不夠供應,大家算一個帳,十四億,每人每天吃半斤主食,就是7億斤。我們國家消耗相當驚人還要加工飼料,喂,雞鴨魚鵝,豬馬牛羊。

十年連增,那是吹的!地就那麼多!一畝田小麥最高產量1200斤一畝!水稻1300個左右一畝。我種了20年地,沒收過這麼高產量!怎麼增,從那增。


現在佃dian農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結果:漲!大漲!暴漲!

與幾十年前相比,我們基本上都能吃得飽、穿得暖了,而且只要手裡有錢,不愁買不到吃的。而這其中的貢獻就有從世界各國進口的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大量食物!



我們國家進口農產品的數量一直處於上升趨勢,這與加入WTO後,逐步放開農業相關領域的進口限制有關,但背後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諸多因素。

首先,當然是國際上有的農產品能夠優質並相對低價地銷往我國。例如美國大豆,東南亞和拉美國家的水果、大米等。

其次,這個農產品的大量進口與我們國家成為世界工廠也有很大關係。我們可以想一想,國內這麼廣袤的農村和土地,很多地方的土地種出的東西還沒人要,為什麼還要進口?為什麼不能加強我們農產品的出口而帶動這些農村的農業生產呢?



其實,這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向世界提供了絕大部分的工業品,積累了大量的外匯。而要保證世界貿易的平衡,這個道理很簡單,人家要買你的工業品,那他就需要有賺錢的門路,只有賺到錢了才能有財富來買!

所以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是靠向我國大量出口石油等資源以及農產品來平衡貿易的!就包括美國這樣的強國,要保證國內民眾的生活水平,就需要大量進口中國製造!而他們給我們經常製造摩擦的目的就是為大農場主撬開我們國內的農產品等農業市場!畢竟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食品類的是個穩定、持續而巨大的市場!這也是他們能夠緩解對我國貿易逆差的有效方面!



另外,我國正在進行“一帶一路”以及提升國內資本、工業和技術向國外輸出的力度,加強了與各國的合作交流,而能夠取得有效的結果,必然也是以農產品及石油等的進口量增加為交換籌碼的!

由此可見,我們國家只要保持了工業品製造的強勢,必然就會保持農產品的進口增長態勢!因此我國的農業就會保持幾個特點:1.盈利難;2.農業的關鍵重要性體現是在今後而非現在,所以需要長期靠補貼來維持;3.非得走規模化和高科技智能化來創造為未來農業在世界破局的可能!

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


原生態鄉村


我國的農產品進口,就金額和數量來說都是世界第一。每年進口總額達到8000多億人民幣,佔我國第一產業GDP的15%。如果農產品不再進口,國內農產品價格當然會大幅上漲。

在進口的農產品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有大豆、高粱、酒糟、糖、棉花、牛肉、水產品(螃蟹、蝦、魚類)、牛奶、啤酒、葡萄酒、水果、乾果等等。


像大豆、糖、棉花這類產品進口直接衝擊了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所以如果不進口,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就會直接上漲。



大豆、酒糟、高粱、大麥作為飼料原料,如果不進口,飼料的原料就會出現缺口,就會提高玉米的價格。

而肉類、水產品類停止進口,國內的肉類、水產品類價格會上漲,同時引起飼料的上漲,連帶引起飼料原料價格上漲。


事實上,不進口農產品還不只是價格上漲的問題。15%的缺口不是個小數字,無法用“節衣縮食”來彌補,勢必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干擾,生活質量下降。中國富裕了,消費水平提高了,不進口農產品是不可能的。


種田博士後


我的答案是:有部分會漲價,有一部分漲價不多甚至不漲價,其理由如下:


1、首先國內糧食和農產品價格主要取決於國內市場供應和市場需求是否平衡。如果不進口國外農產品,那麼供應會減少,相應的國內會有部分糧食和農產品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那麼這部分在市場供需調節下價格會上漲,具體上漲多少取決於該產品的緊缺度以及該產品是否是剛性需求;當然也有部分糧食和農產品國內的供應已經能滿足國內的需求甚至超出了國內的需求,那麼這部分價格上漲就有限甚至不漲。

2、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全球分工越來越細,各國的自然資源條件、技術水平、人工成本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每個國家都積極生產自己有優勢的糧食或者農產品,這些有優勢的產品除了滿足本國需要,還可以出口,通過出口換來的外匯進口一些本國沒有條件生產或者本國處於劣勢的糧食和農產品,通過這樣的進出口貿易,可以揚長避短。

3、我們知道糧食和農產品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非常重要,特別是一些戰略性的產品,如果任由市場調節,極易造成價格大幅波動並影響社會和諧。那麼對於這些戰略性的產品,我們國家還會介入干預,比如嚴厲打擊投機炒作、制定政策扶持特定行業發展、建立國家戰略儲備干預供需等,通過這些手段來保持戰略性糧食和農產品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總之,在當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國際貿易合作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很少有國家能生產出全部所需並且有優勢的糧食和農產品,特別是對於小國而言根本就不可能,這就需要各個國家通過進出口貿易合作來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完全不進口國外的農產品幾乎不可能!


秦嶺霞姐


會漲。

有關元寶和玉米餅子的故事就足以證明。如果不進口糧食,國人當還在溫飽線上,不能算吃飽。現在的土地,質和量都沒有學大寨時期的好,水利也有很大退化,從事農耕的人員,數量和體能也大打折扣,那麼產量肯定不能跟頭接跟頭地增(地的能耐有限度),能保穩就不錯了,而人口還增加了不少。

所以,如無購外糧,必有糧憂。物缺為貴,且糧食有關生命,如缺.必大貴,見風而漲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