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古董要精裝!(下)

曾見過故宮兩位老藝人的製作錦匣,他們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凝聚在錦匣上,人打糨糊、合紙板到裁紙、立牆、搓棉卷、臥囊無不精益求精。

無論是青銅器、瓷器,還是書畫、琺琅、漆器等工藝古玩,他們可根據不同器物、器型、不同材質,選用不同的紡絹、藍布、麻布、仿宋錦製作囊匣,

使之取之方便,放之容易、不卷不翹、骨別系實不脫,特別是用彷宋錦糊盒花紋拼對工整,使盒物和諧一致,正可謂“葡萄美酒夜光杯”,天休美酒人慾醉,未見珍玩就有一種高雅的享受。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古董要精裝!(下)

更令人叫絕的是他們能把“薄如紙”的甕碗臥於囊中,將盒從桌上推下落地,唇末亡之,齒不寒,瓷碗完好無損,可見其減震工藝之精,制匣功力之深。

有道是“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通過這次展覽可向文博界的文保專家及工美、包裝業內技術人員提供豐富的技術資料和信息,汲取先人營養,開拓今日包裝。

即使是包裝門外漢也可從展覽中不同質地文物、形狀各異的珍玩包裝,對家中收藏品如何美化、保護得體包裝受到啟迪。


當然在人類進入21世紀之時,我們不僅要繼承傳統,更要滿足現實社會文化意識的需求,使文物、藏品、工藝品的包裝符合國際社會新潮流。

像展品中“鞔皮描金鈴杵盒”未見實物鈴杵,從包裝漆木盒形狀、紋飾就可知內中寶物形狀及屬性。

“ 威弧獲鹿圖”卷畫套形式簡捷,即便於存放又很直觀提示人們內有繪畫精品,極富人情味。如全是大大小小方盒,再好的精品也會令人傷感。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古董要精裝!(下)

另外,也要注意包裝材料要有利於環保,便於回收利用,這也是當今包裝業發展趨勢一“綠色包裝”。

總之,應使我們的文物包裝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內含高科技信息,讓與館藏文物唇齒相依的包裝青春永駐,在與國際文化交流中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