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從2月開始,舉辦線上連麥音樂會、多家博物館官方入駐參與雲博物館活動、邀請李誕與多個網紅藝人進行沙發喜劇秀......能看到,疫情期間,快手始終在創造不同的雲娛樂活動來吸引用戶注意力,快手一直為線下演出線上化不斷髮力,部分更年輕化的活動也是快手的首次嘗試。

但事實上,雖然快手一直想極力擺脫“老鐵、小鎮青年”標籤,向一二線城市用戶的喜好發展,與同類平臺進行爭奪,但今日不同往日,用戶早已形成一定的觀看習慣,平臺之間的競爭落點也不在於某個活動,相比之下,平臺調性的匹配才是能否留存用戶的關鍵。

從一眾雲活動以及反饋看下來,客觀而言,這些活動對於快手的內容生態有一定豐富作用,但單純以雲活動來改變用戶調性也很難實現。

曇花一現的雲活動

在疫情的背景下,用戶對短視頻平臺的注意力的確得到了增長,根據QuestMobile最新數據,相比去年春節,短視頻在今年春節期間的時長佔比已經超過了手機遊戲。其中,大眾對抖音快手的觀看興趣高漲。

縱觀幾次大型雲娛樂活動,快手都沒有缺席,而且其中也不乏與太合音樂、摩登天空等廠牌,以及蕭敬騰、孟庭葦等明星藝人合作。但實際上,眾多雲活動的推出,某種程度上反而暴露了快手的短板。

這裡也大致總結了幾個問題,首先是部分活動熱度較低,以快手此前舉辦的雲音樂節“連麥音悅會”為例,活動相比B站、抖音等並未引起較大聲量,尤其是缺乏互動,全程自彈自唱的音樂人視頻觀看量並不可觀。

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顯然,缺乏互動性、交流感的音樂內容並不符合快手的“老鐵”生態,但同時平臺的調性,又決定內容不能以更專業的形式展現,平臺內容也因此受到侷限。

其次是避不開的“雲活動”同質化與缺乏創新。比如雲看展、雲博物館等文化類活動,相比抖音此前將博物館打造成抖音現象級IP的案例,快手就在這方面慢了一步。

不僅如此,目前博物館類官方賬號如“首都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在快手上關注寥寥,一些雲博物館活動如#在家雲遊博物館#等視頻熱度並不高,從評論來看,用戶反饋多為一連串的表情或數字,或發表與內容無關的評論,整體來說活動的直播彈幕、短視頻評論等質量較低。

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最後是主流用戶依舊偏向於下沉化。在快手上娛樂屬性明顯的雲活動裡,無論是音樂會的直播互動連麥等邀請的頭部音樂藝人如龐麥郎,還是快手上的雲飯局、喜劇秀等,邀請的嘉賓如李誕、giao哥、呼蘭等多是北方藝人,從熱度上看,這一類藝人在快手上具有較高人氣,快手的主流用戶依舊偏好於此類娛樂內容。

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以及最近在快手上流行的一類UGC內容,是春耕期間種植甘蔗、蘿蔔等農作物、以及水牛犁田等“三農”視頻,無疑加重了快手的“土味”用戶屬性,也並沒有實現更大範圍的破圈。

所以整體上看,推出一系列的雲活動,更像是快手一種應急策略,也並沒有解決用戶調性的問題。

快手想從雲活動獲得什麼?

回頭看,舉辦一系列雲活動,快手想獲得什麼?一方面是藉助雲活動,保證更高的流量與熱度,另一方面,也欲搶下年輕人、一二線的市場蛋糕,填補快手上的空白內容。

而且另一方面,快手的流量也已達到高位,日活已達到3億,如何保持新流量的留存,在滿足新增用戶的內容需求上,快手依舊面臨不小的壓力。

畢竟,從內容看,而無論是頭部的前YY系專業主播,還是中腰部的草根達人,這些作為快手多元化內容的主力軍崛起,直播能力強、粉絲忠誠度高、帶貨能力強,如散打家族等原生網紅工會,這也決定了快手的內容,即使類型多元,也都帶有濃厚的“下沉、粗獷”標籤。

一直以來,快手的網紅和粉絲關係比較平等,因為快手紅人、主播的人設都是普通人,但在粉絲粘性高的同時,PUGC的短板也非常明顯,大部分主播的短視頻、直播依舊侷限在粉絲的圈地自萌。

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另一方面,在快手的“普惠”分發機制之下,去中心化的特點更加明顯,就導致了更多頭部、優質內容不作為分發首選,這種情況下,用戶的觀看選擇難免有限,這也就導致在快手上,“老鐵”下沉風格的視頻依舊非常廣泛,也使用戶很容易侷限在這一類內容。

此外,在變現能力上,在商業上,抖音由於PUGC內容更受品牌廣告主青睞,而快手更強於直播賣貨,某種程度上依舊還是在吃“老鐵人設”的老本。

要解決以上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平臺構建起持久、優質的內容調性與用戶生態,實現上述目標對於目前的快手而言,仍然是不小的挑戰。

突破用戶圈層

快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快手而言,想要突破用戶圈層並不容易,壓力依然巨大。

B站、抖音基於內容製作門檻高,內容普遍優質,相比之下,快手從早期的工具應用轉型到社區以後,對主播生產的內容一直比較“佛系”。

快手上誕生的初代主播,部分由於曾經或現在在YY直播,故又號稱“YY系主播”,如散打哥、浪子吳迪、方丈和劉大美人等,這些YY系主播的特點是號召力強、有“江湖氣”,一向有聚群效應,類似“散打家族”等原生網紅公會不斷出現,這也會有“南抖音北快手”的說法。

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然而搭建生態並非易事,內容才是決定平臺調性的關鍵,其次是內容生產者與對應的內容消費者匹配,但長期以來,快手上的UGC內容都更偏向於主播個性、技能、特點的表達,下沉屬性依舊明顯,這顯然不符合大眾化、破圈層的標準,同樣也是近來“雲活動”並未在平臺引起廣泛注意的原因。

快手也並未通過時下的“雲活動”實現破圈層。根據最新的卡思數據顯示,在地域分佈上看,快手KOL三、四線城市分佈最高,KOL分佈集中度較高,在用戶層面,快手上的KOL粉絲,四線及以下城市仍然是其堅固的後方。

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從雲活動談起,快手為何難脫“老鐵”和“小鎮青年”標籤?

如果不能在內容生態上實現突破,快手就缺乏留存新用戶的核心能力,更無談改變平臺調性的可能。

結合以上,平臺調性、內容生態、用戶氛圍都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改變,更不是憑藉幾場雲活動就可以扭轉。就目前看來,快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