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诗中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航祖母G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是当国家处于衰亡之际,爱国诗人常常为国事而忧,通过自已的诗歌,充分表达出自已热爱祖国奋勇杀敌的滿腔热血壮志。

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后人多称其为陆放翁),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是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当时的南宋小朝庭面对金兵侵掠,不图积极抵御,只是一味求和,偏安一隅。风雨交加,国势衰微。以陆游、辛弃疾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诗人,虽然滿怀激情,积极主张抗战北伐收复中原,终不为朝廷采纳,于是,他们只好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诗词之中,写下了大量光辉灿烂的诗词作品存世。

其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是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罢官后退居家乡山阴时写下的两首七言绝句诗,诗被收入《陆游集》卷二十六之中。

原诗共二首七绝,第一首“其一”主要表现了诗人在一个大风雨天的感观所处。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一首首句仄起入韵式七言绝句诗,押平水十灰韵,其平仄声律为: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人当时虽已年届七旬,且闲居山村,但爱国之雄心壮志絲毫未减。在风雨交加的深夜里,虽然自已只能直挺挺地卧躺在孤寂的乡村家里,但脑海中一心思量着的仍然是为国戍边披甲杀敌,那怕就是在睡梦中浮现的依然是战场当中的铁马冰河情景,这是何等的爱国主义情怀!

同样在诗人的另一首七律诗《书愤》中,诗人也写道:“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始终不忘的是“北望中原气如山”。

但是,在那个时代,诗人空怀从军北伐,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却不为南宋朝庭所重视,只能够僵卧孤村,仰天长叹,在梦境之中慷慨激烈为国戍边杀敌了!但诗人投身抗战,收复失地的宏愿至老至死不衰。后来临终时诗人还再三嘱咐儿孙:“王师北定中原时,家祭勿忘告乃翁。”

全诗感情深沉悲壮,充满了诗人满腔的爱国主义情怀!


欣雨朱新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皓文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易梵八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陆游的诗词,全诗如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从这首诗里面我们不难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何种感情:

其一,僵卧孤村不自哀,诗人独自睡在孤村里,却不自哀,可以看出诗人想表达乐观豁达的心态。

其二,尚思为国戍轮台,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还在想着为国戍守边疆,表达了愿意为国的赤胆忠心。

其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睡梦中都如此的想为国上阵杀敌,可以看出诗人想表达强烈的为国尽忠的心愿。

其四,综合全诗来看,可以看出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无奈;以及为祖国处在外敌当前的焦虑。所以想表达的感情是忧国忧民,也忧自己。




若忆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是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当时南宋已经走向衰落,官场腐败,政治黑暗,再加上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金的入侵,百姓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刚正不阿的陆游得罪权贵,遭奸人弹劾被罢官,回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

这首诗的意境是:由于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晚年的陆游饱受身体伤痛的折磨,只能在偏野的乡村,躺在床上苦度余生,但陆游并没有因自己的艰难处境而颓废,在自顾不暇的窘境下,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关,收复失地。孤寂漆黑的深夜里,陆游躺卧在床上难以入眠,外面突然风雨大作,听着外面的风雨声,陆游似乎听到了当年在边关战场厮杀的声音,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渐渐入睡,当年披挂铁叶的战马在结冰的河流里疾行的壮美景象出现在梦乡里。这从侧面也反映当时戍边将士所处环境的艰苦,即使这样,晚年的陆游还念念不忘的想为国家戍边,这更加彰显了陆游的爱过情怀。





牵着骆驼流浪的稻草人


本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老体迈,但是依然收复国土的愿望强烈。可是在现实中已经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愿望。

全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