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自由太阳rhf


这个问题很难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且这个问题也是国家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比如:设立教师节、出台《教师法》、施行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绩效工资、教龄补贴等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制度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教龄补贴跟不上时代步伐,已失去奖励意义,教师职称制度存在许多诟病,绩效工资更多的难以量化…总之,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的创新,但无论如何,要找到一个绝对公平合理,无人非议的办法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手机用户凭栏听雨


无论怎么做,都有人认为不公平的。


按职称发工资,一些晋升完高级的老教师已经“隐退”学校二线,学校现在挑大梁的都是职称相对较低的年青教师。这也是现在教师工资最被诟病的一点,干活的挣得少,不干活或少干活的挣得多。

按工作量发工资,那老教师为了教育贡献了几十年,这几年待遇刚刚好一点,干不动了,不像年青教师那样受学生欢迎了,就拿着较少的工资,也会让人寒了心。

按绩效发工资,谁上的课多,谁上的课少,那得看怎么安排。再说学校里有一些根本就不上的课,给某些人排上,别人也会有意见。


按成绩发工资,谁的成绩高,谁的成绩低,谁说得算?如果教了主科,一天累得头昏眼花,最后成绩低了还不如不考试的轻闲学科的课任老师工资高,谁还去教主科?


我们知道,教育一定会打破大锅饭的,但怎样才是最合理的,让大多数人满意,需要广泛地征求意见,然后再制定详细规则,做到尽量公平、公正。


一叶落尽秋


如果你想着,我今天多干了一些,明天你就要立刻有回报,恐怕是不会有那么明显的结果。你这一个月多干了很多,下个月就想立刻升职加薪,也够呛。


说到底,教师是万千职业中的一个,任何一个工作,无论是经验还是学识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每天多干一点,就多积累一点,5年10年以后再看,你就会发现,量变引起质变。我有很多同学是老师,有的从毕业之后,真的就很钻研,教学不是一毕业仅凭着一股子热劲就能成为专家能手的,不管你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有一个同学,别人在天天想着怎么干点副业多弄点钱或者到哪里吃饭到哪里玩的时候,他天天守在学校里,按照自己的规划在学习和钻研,不到十年,他先是成为学校的教学能手,然后成为中层领导,然后是副校长,又过了几年,成长为学校的一把手,年年被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最关键的是,人家从来都没有放弃教学,再忙都会带课,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不脱离课堂。发了很多文章,教学成绩优秀,职称也有了,薪水也上去了,职位也升了,但是大多数的另外,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教师,更多的可能是某些不平衡。


想来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孤例,他没有背景不可能当一把手。可能吧,但他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当时家里也是很穷,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不错就留在城市的某个中学任教了。因为大学的时候,就看到他是那种很认真学习的人。长期有规律的积累,是那些每天都想着怎么应付考试的人无法理解的。


看看现在很多的老师,加了微信后,看看朋友圈,更多的是哪里玩的,哪里吃的,晒各种副业产品.....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忙于其他的事情,必然对自己的工作是没有太多的投入。没有投入,就想着回报,难......


三十岁之前,你可以任性,想怎么换工作也好,换地方也好,都可以,因为你还有大把时间改造自己,大把的时间找自己想要的道路。三十岁以后,你就会有危机感,如果你毕业后的前面几年一直在换工作,那你在这一个行业的积累就很有限,想成为行业的翘楚几乎不可能。那么三十岁后,你大概知道要什么样的生活和职业,因为你应该有了家庭和未来还有渐渐老去的父母,你的责任感会让你一天之内成熟很多,你可能就会从此在一个行业坚守。10年时间,也足够你成就一些成绩。


四十岁了,想换工作,你那时可能有能力了,也有积累了,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或者是阅历,可能人家会去挖你。但是,中国人的更新换代太快了,如果现在四十多岁想着换工作,一个大叔出去找工作,你会发现大多数公司,都是年轻人,公司的老总都是三十出头甚至不到三十的人,你说人家会请一个大叔供着吗?除非真的有非凡的能耐,比如你有乔峰的能耐,丐帮后期一直想着请他回去做帮主。


所谓的积极性,根本无需别人激励,这是你的工作,如果你想着这是你安身立命的职业,还需要天天有人哄着你高兴你才去做吗?做的不好的人,会很自然的被淘汰,做的好的人会自然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哪怕是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平时多付出,一时看不出来,过个几年再看,你一定不会后悔当初的努力。我坚信一点,任何的付出,总会有回报,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任何的付出总想着回报,蝇营狗苟斤斤计较,回报也会来,只是不会那么如意罢了。


其实,我觉得,国家很宽容,绝大多数人都很宽容,很少听见哪两个老师因为教学成绩很差、人缘不好、哪怕是被学生投诉了就丢了饭碗。因为老师也不易。我们自己在家照顾一两个孩子就会觉得焦头烂额的,让老师照顾三四十个性格各异的孩子,经常是摁起葫芦起来瓢,还要让每个孩子都成才,那是对老师苛求太多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只能用国家提供的同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规律和规矩完成自己的工作。至于自己感觉属于多干的活,必须得立刻得到回报,那就属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一个老师,面对的是一帮有模仿能力的学生,老师的言行经常会被乘以三十四十五十或者更多的倍数放大。所以,我觉得,老师的的付出,只要被学生认可,被社会认可,回报也是会乘以同样的倍数。


BreakingBetter


给面子,给荣誉,教师就会拼着老命去干,不讲欠多少,积极性不用动员就来了,这就是教师。希望全社会都尊重教师,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挂在嘴上。


滋水奇齐


其实个人觉得教师这个行业想要按劳分配很难实现,这个“劳”该如何提现呢?根据学生成绩吗?有的老师很轻松就能取得成绩,而有的老师则不能。根据上班时间吗?有的老师效率确实是高。除非特殊情况加班,可能会有点经济补贴。

教师不像其他行业,所以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平衡性,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难做到按劳分配。


乡镇小老师


很很裁员。


延68


教育教学工作不是可以量化计件的。

一个学校,谁的能力强,谁的能力弱,连学生都心知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