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這六位“漢奸”,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

漢奸在每個朝代都非常受人唾棄的,他們背離原有的領導而投奔敵人,再來進攻同胞,而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有多位漢族將領的投降,導致了勝利的天平逐漸傾向於清朝,其中有六位非常關鍵,如果沒有他們的投降,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他們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疇、祖大壽和吳三桂。

1、孔有德——甲級戰犯和頂級功臣

沒這六位“漢奸”,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

原為毛文龍部將,毛文龍死後,於崇禎四年(1631年)發動吳橋兵變,不久投降後金。崇禎九年(1636年),受封為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松山等地。八旗漢軍成立時,被編入漢軍正紅旗。

孔有德被南明將領李定國打敗,被困桂林,清廷破格予以厚葬,並追諡為武壯。

孔有德幾乎被人說了千遍萬遍了,古今各種文體的,但依然有人說。孔有德於大明可稱之為甲級賣國漢奸,於大清可稱為頂級的開國功臣。

關於孔有德還有一段軼事,因其老家是山東的,自稱為孔子後裔。但南明大臣張同敞指斥孔有德自稱孔子後裔是對孔子的侮辱,孔氏族人則在孔有德試圖拜謁孔廟孔林時關閉大門禁止其進入,並呵斥孔有德是冒稱孔子後裔。

2、耿仲明——耿精忠的爺爺

沒這六位“漢奸”,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

清初三藩之一,毛文龍舊部。袁崇煥督師薊遼,殺毛文龍,耿仲明被調隸山東巡撫孫元化麾下。崇禎五年(1632年)為孔有德內應,攻陷登州,自稱總兵官。天聰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後金。

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朝封為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兵入關後,鎮壓農民起義軍;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與吳三桂、尚可喜合稱清初三藩,不久因為私藏逃人,畏罪自縊於進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

3、尚可喜

沒這六位“漢奸”,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

尚可喜祖籍山西,後舉家遷往遼東。十八歲時由於後金入侵,尚可喜母親死於戰亂,後尚可喜隨父親加入明軍。尚可喜的父親追隨的是毛文龍,而尚可喜參加的是明朝水軍。

參軍翌年,尚可喜入皮島尋找父親,後機緣巧合被毛文龍收為養孫。袁崇煥誅殺毛文龍後,尚可喜因為父親被後金殺死,所以仍舊在明軍中效力。但毛的繼任者對尚可喜極為不信任,處處刁難,最終導致尚可喜叛明降金。

皇太極聽說尚可喜來降,特意出城30裡相迎,並盛讚尚可喜“達變通權”、“知明運之傾危,識時勢之向背”,還發還先前所俘虜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員共計27人。清軍入關後,尚可喜一路率軍南下,從東北打到廣州,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被敕封為平南王。

4、洪承疇——又想立牌坊,又想...

沒這六位“漢奸”,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

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戰事中屢立戰功,升任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年間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後投清朝,深受皇太極重視。

清軍入關後,順治帝對洪承疇極為器重,拔擢他為大學士,負責南方戰事。洪承疇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進軍策略,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同時,洪承疇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也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其意見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在洪承疇的推動下,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得以保障,各民族逐漸和睦相處。

關於洪承疇歷史評價也是反差極大,有人說洪承疇是賣國大漢奸。作為明朝社稷重臣,洪承疇在被俘後投降不說,還盡心盡力為清朝平亂,搞垮了南明政權。也有人說他促進民族融合的民族英雄。

5、祖大壽——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沒這六位“漢奸”,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

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袁崇煥的直系下屬,吳三桂的舅舅。1628年(明崇禎元年),祖大壽因守寧遠獲得“寧遠大捷”而升為前鋒總兵官,被派駐守錦州。

祖大壽後來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崇禎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下獄。祖大壽怕受到牽連,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祖大壽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清廷屢次招降不從。

1641年(崇禎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松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降清。後隨清軍入關。

6、吳三桂——袁崇煥的死才是主因

沒這六位“漢奸”,皇太極不可能入主中原

吳三桂是袁崇煥手下的得力干將,雖然當時明朝皇帝和北京居民相信袁崇煥是賣國惡賊,但是吳三桂和其他在第一線的將士,因為知道袁崇煥當時面對的情況,所以堅信袁崇煥不是叛賊。

既然不是叛賊,卻無辜被崇禎殘忍殺害並累及家人,這樣的皇帝還有效忠的必要嗎?袁崇煥的死動搖了吳三桂忠於崇禎皇帝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