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谈一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原生家庭”这个词随着《都挺好》这部剧走进了我们的认知世界,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反思自己何以是这样的自己。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没成婚,与父母生活的家庭;新生家庭是指新婚夫妻组成的家庭(有孩子之后也变成了原生家庭)。

儿童教育:谈一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家风优良,对孩子发展有益的家庭;

二是家风欠优良,对孩子发展有着不好的影响。

我们常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制品。

儿童教育:谈一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关系和睦,为人处世得体,教育孩子有科学的方法。从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有比较良好的性格,大概率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反,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打闹,说话刻薄,与人相处斤斤计较。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性格就会偏孤僻,不善与人相处。原生家庭就对孩子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父母,也更要反思自己。反思的目的不是要去抱怨原生家庭的不好,而是要改变自己,要让自己的子女受到家庭更好的影响。

儿童教育:谈一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我的原生家庭

其实,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更偏向于第二种家庭。父母关系不是很和睦,父亲脾气暴躁易怒(可能他自己也无法控制),不善与人交流,做事畏首畏尾,出了事又毫无担当,典型的家里横,外面怂;相反,我的母亲性格温和,有耐心,善于与人交流,头脑聪明,做事有方法,敢于闯荡,敢于承担责任。我的母亲和父亲完全是两种人。

小时候,我并没有这样的意识,而现在自己成为了一名老师,教过一些学生,见过一些家庭,我开始反思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显然,我受到的家庭影响并不是很好。我真的是我父母的复制品。我时而善于与人交往,时而拒绝与人交往;我头脑聪明,但做事有些畏首畏尾;我性格温和,却又很偏执……我这个人呈现出一种矛盾与复杂。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世界。”

勇敢地走出原生家庭

有时候,我会有抱怨,自己的父亲怎么是这样的人;但更多的时候,我是以此警戒自己,自己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这也是我们分析原生家庭的目的所在。

《都挺好》这部剧走入大众的视野时,我们便开始拿着放大镜,来放大我们自身家庭带给我们的剧烈影响。

儿童教育:谈一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苏明玉是一个集叛逆、独立、坚韧于一身的金领女强人,她十八岁起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叛逆地想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却始终割舍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纷争。

看到苏明玉时,我们倏然发现,原来自己并非不是一个人。

那当我们谈论原生家庭时,我们究竟是在谈论什么呢?

我们是在抱怨父母的不称职吗?

我们是在怨恨命运不公的安排吗?

我们是在发泄内心的愤懑吗?

我想这些都不是,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出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努力为孩子构建另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