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東風-41,我們還需要東風-31嗎?

天俊談兵


這個問題就像我們有了055還需要建造052D一樣,東風41要比東風31先進,新舊交替是事物發展必然,但東風31仍然是一種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仍是我軍的主力裝備,戰略核威懾的重要一環,至少今後10年內東風31及其改進型號仍然是我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洲際彈道導彈,不會因為更先進的東風41出現而被淘汰。



東風31在過去20多年撐起了我國戰略核威懾的主樑,其改進型東風31AG在2017年的朱日和閱兵中公開亮相,射程至少提高到1.3萬公里的水平,接近東風41的1.5萬公里,彈頭應該達到了6枚,比起之前的3枚翻了一番,雖然比起10枚彈頭的東分41遜色一些,但也不可小覷,俄羅斯的亞爾期和白楊也不過3-4枚,1.1萬公里的射程,所以我軍改進型號的東風31導彈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的白楊和亞爾斯,也有可能採用滑翔彈頭來增大射程和突防能力。


這樣的一種技術成熟可靠,性能仍是一流水準的洲際導彈我們為什麼不需要呢?


止水興波


本次70週年國慶大閱兵,16枚編號為DF-41的龐大的導彈,被大型軍卡馱載著,作為壓軸武器緩緩而來,立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有外媒報道DF-41洲際導彈,是我火箭軍最強的戰略武器,有高達12個難以攔截且能以25倍音速高速飛行的分導彈頭,具備1.5萬公里的遠射程,全球打擊無死角,為當今全球最強悍的洲際導彈。

某些國家長期對其國民灌輸的中國只有20枚導彈能夠打到北美大陸,瞬間就成了赤裸裸的謊言,好在我國曆來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對於外界中國最多隻有300枚核彈頭不厭其煩通篇累犢的報道,從來都不予證實,估計軍方也懶得反駁。

僅本次大閱兵中,出現的除了DF-41以及DF-5B、DF-17、DF-26、DF-31AG、JL-2彈道導彈所能攜帶的彈頭來分析,稍有軍事知識的讀者都知道,又何止300枚核彈頭。

DF-41,是我火箭軍中最強大的核打擊力量,陸基中段攔截系統包括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以及末段反導系統,對25倍高速飛行的DF-41彈道導彈,不具備有效的攔截能力。

戰時DF-41能輕易刺破對方的防空反導體系,幾乎可以打擊地球上的任何節點,本屆大閱兵火箭軍一下子就拉出了16輛DF-41發射車,能攜帶192枚核彈頭,證明了此型我火箭軍的殺手鐧已進入實戰部署,隨時能給予敵對勢力以毀滅性的打擊。

如同我海軍有了055型萬噸大驅,7000噸級的052D型驅逐艦以及4000噸級的054A型護衛艦,儘管被網民戲稱為“過氣網紅”,但卻依然是我海軍最為重要的主力水面艦艇一樣;同理在有了射程1.5萬公里有12個分導彈頭的DF-41洲際導彈以後,我火箭軍射程為8000-12000公里的能攜帶1-6個核彈頭的DF-31、DF-31A、DF-31AG等系列洲際導彈,依然是戰時火箭軍保家衛國、防止他國對我國發動核戰爭最主要的核反擊力量。

DF-31系列彈道導彈,是我火箭軍第一種射程能夠覆蓋北美大部分區域的洲際核導彈,目前是部署在中國腹地“ 長城工程”設施內的主要核威懾打擊力量,集儲存、運輸、起豎、發射一體,有極強的移動性,較高的生存能力,以及較遠的打擊距離,是我火箭軍的中堅力量。

現在,DF-31系列彈道導彈,保留了包括地下井發射在內的多種發射方式,採用洞庫和公路機動相結合的部署方式;因此,戰時的生存能力較高,具備二次核反擊能力,任何核大國對於數量眾多的DF-31系列彈道導彈都不敢小覷。

對於我火箭軍來說,DF-41是震懾核大國衝動的銳利武器,我核打擊的定海神針;同時型號較多數量眾多的DF-31系列彈道導彈,也是我火箭軍強有力的核打擊火力,不但需要而且數量要持續增加,如同海軍有了055型萬噸大驅,7000噸級的052D改型驅逐艦依然在不但開建,似乎並沒有停下來的節奏。


國平軍史


東風-31導彈的服役從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了,從1998年使用至今已有20餘年,而在這20年間我們也研發出了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東風-41,那麼東風-31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目前最為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是東風-41型,這款導彈是一種三級固體燃料推進的機動型導彈,最多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彈頭,最大射程能夠達到驚人的14000千米,憑藉其最快達到25馬赫的飛行速度,我軍可以對地球上任何一處土地發動核打擊。反觀東風-31只有8000千米到10000千米的射程,只能夠攜帶一枚彈頭,而且彈頭重量還不超過1噸(僅為700千克,相當於1百萬噸TNT當量),但是即使如此,性能已經落後於東風-41的東風-31仍然有存在的價值。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示的東風-31導彈發射車

東風-31基本型射程偏低是眾人皆知的,從中國大陸甚至無法攻擊到美國的西海岸,僅能覆蓋到夏威夷,所以1998年服役的東風-31僅僅被當作過渡型號來研究使用,目前在我火箭軍中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武器落後不可怕,會改造才是王道,數十年我軍就一直繼承著這條優良傳統。改進後的東風-31 A(即東風-31 甲)已經可以搭載最重1.4噸的彈頭,並通過使用3枚分導式彈頭,已經能夠對美國本土發動全境打擊。

長期以來,美國都瞧不起東風-31,因為認為這種導彈的機動型並不高,由於採用的是老式的拖掛式運載車,部署速度並不快,無法在作戰時期第一時間響應核反擊命令,並且東風-31打擊目標單一,彈頭甚至會被攔截。但這些都是老黃曆了,如今的改進型的東風-31,性價比甚至不輸給的東風-41。

早在東風-41出現之前,東風-31 A的出現就讓中國徹徹底底擁有了一款機動型的三級固體洲際彈道導彈,命中精度大幅提升。之所以東風-31能夠繼續服役,主要是其可以和東風-41形成“高-低搭配”。

一枚東風-31導彈發射價格大約是在600萬美元左右,而其升級產品東風-41,技術更加先進,攜帶的分導式彈頭更多,預計造價甚至遠超東風-31型4倍以上,我軍還不至於財大氣粗到全部採購東風-41,來充當我軍的戰術機動性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了。

另外東風-31 AG還有黑科技存在,原本東風-31 A在設計伊始僅僅只是為了打擊美國西海岸,但是東風-31 A的改進型31 AG,內部裝配有一種特製的動力裝置,能夠允許導彈在高空通過特殊的矢量推進裝置完成變軌,從而戰術機動躲開美國的反導系統的攔截。東風-31靠高空機動,東風-41靠高速俯衝(25馬赫),31加41的完美搭配將成為未來我國捍衛大國地位、震懾外來宵小的“必勝利器”!


科羅廖夫


眾所周知,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最先進也是威力最大的核導彈,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洲際彈道導彈之一。有網友提問,已有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還需要東風-31嗎?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不同的答案。有的網友認為不需要,也有網友表示多多益善。其實這兩種導彈都是需要的,因為它們的性能和所肩負的任務是不一樣的。就像戰鬥機一樣,有了殲-20隱形戰鬥機就不需要殲-10、殲-11了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東風-41是一種固體燃料導彈,它的最大射程保守估計超過12000公里,可以攜帶10枚核彈頭。它的威力十分強大,攻擊範圍足以覆蓋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等世界大部分地區。有資料顯示,東風-41導彈從發射到飛抵美國,只需要20~25分鐘。由此可見,它的威懾能力是多麼的強大。在制導方面,也不需要擔心了。東風-41導彈內部安裝的導航系統,採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不再受GPS的制約),打擊精度小於150米,在世界上處於頂級水平。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雖然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但是也離不開一個國家的幫助,這就是白俄羅斯。雖然這個國家的軍事技術並不高,但是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繼承了它的輪式車輛底盤技術。東風-41導彈使用的泰安HTF5980輪式底盤,以及最新的泰安HTF5980A底盤,都離不開白俄羅斯的技術。中國從白俄羅斯獲得了重型高機動性車輛底盤技術,並且實現了自主生產。中國成為繼白俄羅斯之後全球第二個有能力設計和生產超重型洲際導彈運載車的國家。即便是俄羅斯,也缺乏這種技術,只能從白俄羅斯獲得洲際導彈發射車。美國的民兵3型導彈使用的是導彈發射井,不能進行車載發射。

東風-41這麼先進,那麼東風-31導彈就落後了嗎?其實也不是這樣。大部分武器裝備都可以進行升級改進,東風-31導彈也推出了改進版的東風-31A和東風-31AG(以前也稱為東風-31B)。東風-31A既有公路機動版本,也有發射井版本。東風-31只能攜帶一枚核彈頭,而東風-31A可以攜帶3枚核彈頭,還可以攜帶誘餌。東風-31A的射程也在11000公里以上,也採用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射井版本的打擊精度為100米,移動導彈發射車的精度為150米。東風-31A公路機動版可以離開基地,在偏遠地區作戰,所以更難攔截。

東風-31AG是東風-31A的修改和升級版本,以前被稱為東風-31B。據報道,東風-31AG在2015年進行了測試,比東風-31A的機動能力更強,從而提高了生存能力。新型東風-31AG導彈可以攜帶多個獨立的分導式核彈頭,威力不容忽視。總的來說,無論是最先進的東風-41洲際導彈,還是改進型的東風-31A和東風-31AG彈道導彈,都是國之重器,都是非常需要的戰略武器。


老豆說軍武


早就習慣了!軍迷都喜新厭舊,有了殲-20,就不想要殲-10;有了055,就想甩掉052D;有了東風-41,就想拋棄東風-31。事實上,東風-31與殲-10、052D等過氣網紅武器,還將服役很長時間。

東風-5

相比常規武器,洲際導彈導彈研發週期更長,從上世紀70年代算起,我國戰略導彈才發展了三代,第一代東風-5,第二代東風-31、第三代東風-41,研發裝備週期長達20多年,可謂“數十年磨一劍”。東風-31於1999年國慶閱兵亮相,當時能否參加閱兵還有點懸,上面要求必須試射成功才能亮相,東風-31於當年8月2日成功完成了試射,勉強登上閱兵場。閱兵場上的東方-31並不是現役裝備,直到2006年9月,東風-31才正式列裝部隊。

東風-31A

東風-31只是一個過渡型號,真正大規模列裝的是東風-31A\\AG,先後在2009年、2017年閱兵場亮相。相比東風-31,東風-31AG射程由不到8000公里,提升到10000公里,分導彈頭由3個增加到6個。東風-31系列導彈裝備部隊還不到15年,總的來說還算新裝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淘汰。

東風-31AG

2019年國慶閱兵,16枚東風-41作為壓軸大戲亮相,猜測中的型號終於變成了現實。鳳凰衛視軍事評論員、前二炮工程大學教員宋忠平認為,東風-41射到至少13000公里。洲際導彈、核戰略專家楊承軍發文說,東風-41可以攜帶12枚分導彈頭。可以看出,東風-41是一款可以全面覆蓋全球的洲際彈道導彈,完全彌補了該領域的短板。

東風-41

我國東海、黃河屬於水深較淺,不利於戰略核潛艇的隱藏,所以我們不能把雞蛋都放一個籃子裡。作為國土大國,在遼闊的疆域部署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將是核反擊的最好選擇。東風-5B採取固定地下井發射的方式,容易遭到定點攻擊,二次核反擊的中堅力量將由公路機動的東風-31AG與東風-41擔當。東風-41還可以採取鐵路機動的方式,一晝夜跨區機動一千公里進行機動發射,將大幅提高洲際導彈的生存能力與核反擊能力。

考慮到NMD、TMD技術日趨成熟,攔截率越來越高,所以保持我洲際彈道導彈的足夠數量,才能夠在最後一戰中一錘定音。東風-31AG瞄準近一點的目標,其它地區交給東風-41,兩型導彈攻擊目標各有側重,共同打造密不透風的核反擊力量。


紅龍軍團長


31能與美,俄形成一定對抗,對其它國家是威懾。41對美、俄都是威懾,我們不清除是敵我誰更NB,對方(美丶俄)也不知道是誰更NB。41對其它國家更是措骨揚灰的存在。鎮國之寶不能用錢衡量,但單31基本型10年之前對比美俄單價在6000仟萬美元(4億多人民幣),更何況是31AG和41。這裡只是純武器,不是發射體系。

東風31基本都退役了,東風31A也會逐步被東風31AG所替代。東風31AG射程11000公里,可以攜帶3—5枚不同當量級的核彈頭。東風41射程14000公里,可以攜帶5—10枚不同當量級的核彈頭。未來十年東風41和東風31AG為主力,高低搭配使用。中國的傳統就是低調內斂,我相信今天的裝備絕不是全部家底也更不是最狠的裝備,因為留一手這一思想流傳幾千年,根深蒂固每行業,深藏每個人為人處裡,絕對還有更恐怖的被藏著。

結構、性能、系統、可靠性等等完全沒法比,僅僅維持整個系統戰備值班的費用一年恐怕都得幾千萬人民幣了。但41僅生產成本一億多美元肯定是不到,這個可能是攤薄研發和維護成本的採購價格。如果大規模列裝的話僅生產成本應該連1000萬美元都不到。以現今世界核彈技術推斷,東風41並沒有搭載十枚百萬噸級分導彈頭的能力,重量/當量比在哪兒擺著呢,而且也沒有必要,對於機動性強且難以攔截的東風41,十枚小几十萬噸的說服力足夠了,上千萬的末日決戰兵器那一般都是液體洲際導彈,這也是東風5及其改型還在部署的原因。

同樣技術水平的三叉戟D5不含核彈頭的採購單價是3000萬美金一發,這還是美國人造了幾百發攤成本後的價格,最後這是80年代的幣值。想不通這麼貴對吧?舉個栗子,美國民兵戰略導彈的慣導儀殼子是用一整塊上百公斤重的鈹切削出來的,這玩意材料成本就是2萬一公斤,劇毒,加工精度要求極高,所以廢品率極高,光是一個慣導儀殼子價格就是天價,裡面的東西呢?三叉戟D5全彈最沒技術含量的外殼是碳纖維做的,直徑2米多長十幾米的高模量碳纖維殼子要多少錢你有概念嗎?推進劑NEPE的價格可以用克表示,一次性填充50噸,爽嗎?推進藥柱裡面的紋路是要老師傅手工切削的,稍微抖一抖一根藥柱又廢了,你還不能拿他怎麼樣,全國就這麼幾個人能幹,還得大價錢養著,最後就是核彈頭,這玩意朝鮮舉國之力也就整一個兩個,一發DF41核導彈要塞10個,有概念了嗎?

80年代末,九院為單彈頭的東風31研製的‘535’彈頭,採用氣體助爆初級(87年獲科技進步特等獎),因為需要充分利用東風31的載荷,設計成了65萬噸的大當量,92/5/21進行全當量試驗;九院趕在CTBT簽署之前(當然外交工作者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成功突破了非球形初級(95年獲特等獎)和新次級,技術用在15萬噸的中等當量‘575’彈頭上,載具為紅鳥系列巡航導彈。

也就是說,相比九院科學家工程師比肩美蘇法(沒有英)的工作,航天系統因為底子薄、欠賬多,固體大火箭的研製和MIRV的研製都遇到了巨大困難,必須 首先 用成熟的東風5載具,用新的MIRV,搭載成熟彈頭(‘535’)保證戰鬥力,也就是東風5B(2006年試射),待到CTBT簽署後開發的新中等當量彈頭(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對彈頭體積、形狀、重心要求不一樣)後,再部署在東風41(載具於12年試射,14年搭載兩枚MIRV試射,可帶4-6枚新彈頭,17年服役,IOC時間未知)、東風5C(搭載10個返回艙於17年試射,試射後很快服役)、巨浪3(載具於19年試射,可帶4-6枚新彈頭),已經將來與東風5C相同載荷的固體大火箭。

看看被外媒爆料的平均每個月會下水幾艘萬噸級的驅逐艦,再去看看外媒爆料的DF41列裝和DF5C的試射如果真的只是為了威懾敵人保證自身,那麼最後DF41的列裝和DF5C的試射足夠了海軍瘋狂下餃子,按照目前的進度,搞不好2020年會有四支相當完整的航母編隊形成戰鬥力,這麼碉堡的軍備力量。。其實想想還是頭皮發麻的————我指的是日韓這倆可憐蟲但再想想,戰火不至於燒到大陸本土,估計倒黴的會是太平洋西岸那一堆海洋型國家和地區,另外一個10億人口以上級別的國家估計也會倒大黴,畢竟胖子官員未來會對保障印度洋航線會非常非常有興趣。


歷史深度揭秘


當然需要了!

東風兩位數的家族是:1X系列、2X系列、3X系列、4X系列。

1X系列是短程導彈。

2X系列是中程導彈。

3X系列是遠程導彈。

4X系列是洲際導彈。

有了東風16、17,東風11、15就可以退居二線了。但即便有了東風26,東風17也照樣繼續開發。一個系列之內,新導彈可以接替舊導彈。但系列與系列之間,彼此不能替代。因為它們是性質不同,作戰任務不同的導彈。1、2、3、4,這幾個系列會長期並存。

東風15會被東風17取代,但不會被東風21取代。東風31會被東風32取代,但不會被東風41取代。

1X系列、2X系列導彈是為朝鮮半島、日本、臺灣、關島、夏威夷、新德里這一圈準備的。

4X系列是為華盛頓準備的。

3X系列是為誰準備的?

莫斯科。

東風31是197幾年,198幾年開始搞的。那個時期,我們還開發了89式自行反坦克炮,99式主戰坦克......這些裝備都是為了對抗蘇聯的。而且那個時期我們一直宣揚人民戰爭,也是為了對抗蘇聯的威脅。

當初東風31立項,提出是指標,射程,就是為了能打到莫斯科。

中蘇關係緩和,中美關係越來越差是從1989年開始。在那以前的二三十年,蘇聯是中國最大的威脅。長期以來,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沒事還來個核訛詐。而那時的佈局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歐洲,在西線和蘇聯對抗,中國在東線牽制蘇聯。當時的蘇聯很兇,在西線威脅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在東線威脅中國。然後他還能騰出手來,打了阿富汗。

東風31就這在這個背景下研製的,而且壓力很大,任務很緊迫。

東風31先天就是為蘇俄設計的。所以它是天生的適合執行這方面的任務。它可以在中國的任意地點,打擊蘇俄境內的任意目標。它可以隱藏在東北,也可以隱藏在西北,也可以隱藏在中原腹地。安全性、靈活性很高。

但要是用它來對付美國,就不太合適。早期的東風31射程不足8000公里,只能站在中國的邊緣,打到美國的邊緣。後期射程提高到了1萬,局面才有所改觀,但使用起來,也有一定的限制。

東風41是為美國量身定做的,原生的射程1萬2。它基本上也可以在中國的任意一點,威脅美國的任意一座城市。這樣既安全,又靈活。

東風31威脅美國是客串。

東風31射程是8000公里-1萬公里,但它威懾的主要還是7000公里-8000公里這一圈。因為實戰中很難踩著國境線的邊緣發射導彈,為了安全,得部署在內地。在自己家裡就要消耗掉1000公里的射程。

取代東風31的應該是未來的新東風3X系列導彈,譬如東風32、33、35......4X系列跟它沒有什麼關係。未來的東風3X系列導彈射程應該還是在8000-10000公里這個區間。只不過比31更成熟、更先進。很可能比31要小上一圈。部署起來更靈活。

東風3X系列覆蓋的是歐洲,莫斯科、巴黎、倫敦這一圈。

東風4X系列覆蓋的是美洲,華盛頓、紐約、洛杉磯這片。

大家分工不同。

用東風41降維打擊,也能幹東風31的活,但這很不划算。貴,其實是個小事,可以忽略不計。都扔核彈了,還惦記啥貴賤問題了。東風41射程遠,但體積也是非常的大。而大,它的行動就遲緩,就容易暴露目標。

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繼續開發3X系列導彈,把射程限制在8000-1萬公里,就可以把導彈以及發射車做的更小。比現在的東風31還小。這就極大的提高了靈活性,極大的提高了生存能力。

新出來的東風17就是個風向標。它是一款很瘦小的導彈。背後就是科技水平的進步。射程小幅度提高,體積反而更小一些。未來的2X、3X系列導彈,肯定也會走這個路線。

過去導彈要追求射程,要能打到目標。現在,這些導彈都已經能滿足射程上的需要,再發展,就是:減肥。

未來:

東風4X系列,專打1萬2-1萬4公里上的目標。

東風3X系列,專打8000-1萬公里上的目標。

這個定位不變,會長期保留這樣的系列,不會彼此取代,但會不斷的提升導彈的科技水平,以便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務。

導彈射程達到1萬2-1萬4公里,應該可以打擊到地球上任意目標了,完全能滿足需要了。大家不會再追求更大的射程,所以,20年之內,東風家族恐怕不會出現:51。


銳度何老師


對於像東風31、東風41和東風5這些洲際導彈,這些保護我國國運的終極保護傘,因此我國持續不斷不斷的裝備。但是這這些戰略武器的能夠保持威懾力就夠了,數量不會太多,基本保持邊生產這一代而研究下一代,上一代則直接停產,裝備數量太大會影響到新的洲際導彈的裝備!

這次國慶閱兵,東風41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對於題主提到的“有了東風-41,我們還需要東風-31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需要了,畢竟這款洲際導彈還是非常先進的,我國還在裝備東風5B呢?要淘汰也輪不到東風31!而且這款導彈其實也沒有裝備多少年,還非常新,起碼還有服役20~30年左右!

但是應該不會生產新的東風31 了。基本可以肯定未來我國的洲際導彈生產將轉向生產東風41;至於東風31的生產問題,保持已經線上生產的生產完成,服役的則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比如這次國慶亮相的DF-31AG,就是在老導彈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造,還有東風5B也都是在老導彈的基礎的升級!

後續則只會生產新的東風41,而開始研製下一代洲際導彈!還有就是海基的洲際導彈期待著JL-3的亮相了,還有與之匹配的096核潛艇!


狼煙火燎


兩款都是鎮國大器,東風-41如願出現,並不代表來了就直接開掉前輩東風-31吧,因此兩種型號的服役並不存在替代關係,更多的是優劣互補的促進關係。

先來談談東風-31,東風-31並非單純的一個型號,而是一個洲際導彈家族譜系。東風-31導彈最早出現於上世紀末期,因一段設計資料洩密事件影響,隨後我國推出了改進型東風-31A型,東風下海工程也持續進行中,直至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中,最新改進型東風-31AG型號首次公開亮相。

從東風-31的發展歷程中不難得出,當前我國陸基戰略核反擊體系主要由東風-5系列液體洲際導彈和東風-31A系列固體洲際導彈兩個體系構成;也就是說東風-31A系列是目前火箭軍戰略核反擊的中堅裝備型號之一。因此,即便是性能更好的東風-41列裝部隊,替換東風-31家族絕非一時之功。

東風-31是我國第一種固體推進、第一種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後續改進型號的射程拓展到10000公里左右,具備攜帶分導式彈頭的能力,只不過外界一般認為分導彈頭數量在三枚左右,打擊精度CEP值在300米左右,使得我國洲際導彈打擊精度接近美俄第三代洲際導彈水平。

新型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早在十年前就有相關信息披露出來,該型導彈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推進,最大射程預估在14000公里左右;據悉採用了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技術和機動變軌技術,大幅度提升了該型導彈的命中精度。另外相較東風-31型導彈,東風-41在分導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能夠攜帶6-10枚分導式彈頭,基本上達到美俄當前發展水平。

此外,東風-41型洲際導彈還採用了新型儲存-運輸-發射一體化發射車,類似於俄羅斯白楊-M型洲際導彈;相較東風-31型的半拖掛式發射車,東風-41型越野性能更加突出,顯著提升機動發射導彈極為依賴的戰場生存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東風-41從披露至今已經經過十次試射,保持著從無失敗的成績,開創了國際上洲際導彈試驗100%成功率的記錄,高於美國的90%和俄羅斯85%的成功率。

無論是東風-31家族,還是最新的東風-41,都是我國戰略核反擊的鎮國大器;其列裝部隊的首要任務就是擔負戰略值班任務;我國在核力量建設上始終保持在核反擊最低數量級,但一款新型導彈從列裝部隊到形成全面作戰能力需要一個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過渡期,因此,在未來十數年的時間內,東風-31A系列洲際導彈和東風-41將一道承擔起國家核威懾的重任。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東風-31家族,甚至東風-41,都會被更新更先進的型號最終淘汰掉,但在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過程中,都有一個不可避免的緩衝期,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


鷹鴿分析


東風-41讓中國的戰略核力量更上一層樓

正所謂“只見新人笑,誰問舊人哭”。中國軍迷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喜新厭舊的團體之一了。在今年的國慶大閱兵上,東風-41的出現一下子讓此前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多年的東風-31失去了眾人的關注。當然,這其實也是一種十分政策的情況。東風-31導彈的研發始於1986年,1999年試射成功,並於當年的大閱兵上正式亮相,至今已有20年了。

中國的戰略力量不止某一種導彈

俗話說夫妻之間還有七年之癢,20年來中國的頂級戰略核力量一直由東風-31擔綱,許多軍迷們在最初可能會感到驚喜,但是慢慢地就會出現審美疲勞,對東風-31的興趣大大降低。東風-41的出現,實際上是將已經流傳了很多年的“中國新一代戰略核導彈”的傳言成功坐實,讓心一直懸著的中國軍迷們徹底放下了心來。

美軍也沒有財大氣粗到空軍全員5代機的程度

至於東風-31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這其實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君不見中東、非洲和南美的許多國家,現在仍在使用各種3代甚至2代機,導彈都是幾十年前美蘇爭霸時代所研發的2K12導彈和愛國者導彈,坦克多是T-72或者老型號的M1系列坦克,甚至於越南還保留了二戰時的T-34。如果有了一款全新的頂尖武器,就要將所有的老舊武器都盡數淘汰,則所有國家的軍費都將會上漲到一個十分誇張的程度。即使是美軍,也不能夠在F-35問世後,立刻用其完全取代F-15和F-16。

1984年亮相的東風-5導彈現在仍有列裝,但主力已是東風-31

一般來說,在新武器問世後,老武器的地位不會立刻發生動搖,而是會逐步地被前者取代、替代到最終被淘汰。在這之前,老武器的作用是繼續發揮其以往的作用,以東風-31為例,在東風-41出現後,其仍會擔任戰略核威懾的主力導彈,繼續威懾其他有核國家,維護世界和平。雖然性能不及東風-41,但是在現階段東風-31是完全“夠用”的。未來東風-31會和東風-41形成高低搭配,共同威懾世界、保衛中國大地不受外侮。

圖為東風-41

當然,總有一天,東風-31會被盡數淘汰,正如現在中國空軍正在逐步淘汰殲-7和殲-8一般。只不過,這個日子距離現如今來說還有很遠很遠,遠到眼下的這一代人基本可以將其忽略。現如今的中國軍迷們,自然是可以對東風-31喜新厭舊,稱頌東風-41的雄壯威武;但是卻不應對東風-31指指點點,甚至是認為其應當退出現役,這對於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都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圖為東風-31

回到題目:有了東風-41,是否還需要東風-31?當然。中國還不強大,或者說還不足夠強大,無法在不依靠大量戰略核武器的情況下遏制心懷叵測者對中國的蠶食鯨吞,無法在沒有東風-31、東風-41數量又不足夠多的這段戰略空白期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東風-31現在還沒到最後一班崗,但是其正處在最高光的時刻,並且已經準備將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