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悉尼 | Lankan Filling Station


當日算是“異域指數”比較高的一天, ,晚上斯里蘭卡菜。

如果說此前在上海開店的斯里蘭卡國寶級餐廳Ministry of Crab有點類似阿一鮑魚,主打高端,那這裡吃的就更像是沙縣小吃,更平民、更傳統。不過LFS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天也會舉辦Crab Curry Sunday來弘揚南亞島國標誌性的大泥蟹。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餐廳空間窄而長,門面較小,容易錯過,但是抬頭看到這“佛系”標牌就到了。當然還有外邊兒排隊的客人。

點單方式也是比較佛系或者說隨意,基本上是大家叫上幾樣分享的葷食及蔬菜,然後搭配一些叫做hopper的小餅當主食。這種餅可以逐一單點,每個嬌小玲瓏,不夠就後續再加。

先上桌的是飲料。錫蘭茶葉馳名全球,點了一壺Golden Tip斯里蘭卡白茶。杯裡金黃透亮,舌上細膩生津,當時屬於南半球炎夏,適合啜飲此茗,可是澆滅不了接下來的烈焰。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最開始還點了杯雞尾酒Mu-Mu“木木”。我承認是被菜單上“裝在大象裡”的描述給忽悠了,不過真沒想到容器會這麼萌!

盛在小象裡的雞尾酒本身也有趣。基酒取用arrack斯里蘭卡椰酒,其原料為椰樹頂端、高高在上而尚未吐蕊的花朵汁液,每早“採花賊”需要在樹與樹之間上演馬戲團的高空走繩索收集花水。成酒類似“椰香餘韻的朗姆酒威士忌混合體”。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首先感覺確實是椰芳四溢。內容還有椰青、菠蘿、檸檬與黑糖,而因為沒有奶味因此相比經典的piña colada椰林飄香要更清新醒胃。

解渴不上腦之餘,還給口腔加buff以面對即將接踵而至的重重火焰。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第一重火焰是香脆可口的炸蟹丸,對於此類油炸食物一貫來者不拒。且不說實際有無些許哈喇味,但強勢的咖喱粉、青辣椒和蒔蘿已足以掩蓋可能存在的油耗味,卻也基本淹沒了螃蟹的鮮美,絕對喧賓奪主。

至少調味是齒頰留香而不嗆,未過於激烈,在菜單上的火力指數是三顆辣椒。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然而在餐牌上火力僅高一級的辣黃油烏賊卻辣得讓人全身冒汗。裹上薑黃根粉和麵漿的墨魚塊兒被猛火翻炒,鍋裡滾油早已按照tadka做法萃取辣椒與各種香料精華。尤以咖喱葉的個性最顯著,火攻之下入味十分。

咖喱葉通常指調料九里香,但亦可能是豆葉九里香或大葉九里香等,顧名思義是咖喱的靈魂之一。記得某次在廚娘朋友屋裡聚餐,嚐到的泰國咖喱與自家出品大異,辛香出眾,滿以為是她從新馬泰帶回的獨特舶來貨,殊不知同樣是附近超市的便利調料,但多抖了幾片幹咖哩葉,立刻昇華,區別宛若有無添加八角的紅燒肉。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姐說:“我的五花肉,沒有靈魂了”

許多東南亞和南亞普通人家院子裡都有種植九里香樹,需要時就隨手一摘,像西方人花園裡栽培迷迭香、鼠尾草。或者咱們的蒜苗吧...想起2020春晚小品《婆婆媽媽》當中“拔苗助長”那幕了。

接下來是若干主菜,比兩道前奏更有代表性。要開始動手了,準備好免洗洗手液。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碗狀米漿薄餅hopper很有印度半島特色,本地也叫appam。米漿混入了椰漿所以散發著淡淡的甜味,中心稍微軟一點,邊沿則是香香脆脆的,猶如煲仔飯四周的鍋巴。這款

egg hopper在中間還磕了只蛋。

拿起hopper蘸各種乾料溼料,譬如不同的sambol,這是類似剁椒的佐料但不限於辣椒。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層層地獄大異其趣的mixed sambol拼盤包括前面這款用姜和芫荽的清新green pol,左邊用馬爾代夫鰹魚乾和辣椒的辛辣pol,後面用羅望子和洋蔥的甜辣seeni,以及右邊真正類似剁椒的極辣katta。盤中還放著幾根在乳清裡浸泡過的白色幹辣椒,可捏成粉,按需撒上調味。

如潮州白糜與滿桌雜鹹,或韓國料理的醃物泡菜,sambol形形色色,變化多端,可單獨品鑑,可多重搭配。

像一出煙花慶典,以各式焰火的獨角戲拉開序幕,緊接著有互相交織的光影組合拳,氣勢磅礴的頂峰則是低中高空同時綻放的璀璨連珠炮。但不宜貪心,我倆認為三種疊加是極限了。

咖喱也分幾種顏色。同樣是上圖,背景那缽黑黢黢的是乾的肉咖喱meat curry,用烤焦的豆蔻、丁香、肉桂和黑種草配合羊肉。香辣美味但太乾枯,包括羊肉也較硬。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另一極端是這碗屬於白色的斯里蘭卡魚咖喱,月桂葉與茴香等等調料賦予微辣中的點點酸澀。

滋味不刺激但高妙內斂,不會辣得讓人想大啖三口餅子趕快嚥下,而是放緩腳步慢慢細品。土豆燜得軟而魚肉則未被煮爛,難怪是明星產品。

背景是青菜mallung,其實就是綠辣椒和魚乾爆炒空心菜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椰奶醬kiri hodi,有薑黃和咖喱葉帶來的辣,不過更多是肉桂和班蘭葉的甜。

固然相比之下是更稀淡溫和,但自有其濃郁芳馨,特別是譽為“南亞烹飪香草”並多見於甜品的班蘭葉,如此入饌做主食蘸醬,頗有看頭。

班蘭葉如同咖喱葉,在南與東南亞隨處可見,尤其在斯里蘭卡幾乎是每家必備。馬來人和菲律賓人榨汁做糕點特別是椰汁味型的,泰國人把班蘭葉裹住雞肉灸烤,當地華人用以煲糖水或者為海南雞飯的油飯增添風味,甚至編織成蒸米的籃子。歸根結底就是看重其獨特香氣,清甜,介於花與葉之間,不強勢但有韌性,無論水裡來火裡去都不易沖淡或揮發。

椰奶醬本可單點,但我們選了套餐,因為包含了這菜的傳統搭檔string hopper,就是背景白色那些疊起來的小軟餅。儘管都叫hopper,但與之前的普通hopper差異懸殊。

同是米漿椰漿做的,不過形態是類似蒸熟的米線餅,軟糯粘手,甜味更甚。吃法亦是拿著各種蘸。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比起Blue Elephant或X Dreams,也許稍微精緻化的LFS不算最正宗或原始,但澳洲主廚兼老闆O Tama曾掌舵著名中餐館Billy Kwong和意餐廳Berta,對於異國菜系把控遊刃有餘。

要在市中心吃上斯里蘭卡的美食,非她家莫屬。

悉尼:海德公園的斯里蘭卡菜,各種顏色的咖喱,又辣又想舔手指

餐廳整晚都如此熙熙攘攘,我倆面前的開放式廚房根本沒消停

LFS名聲在外,當晚客流亦是紛至沓來,但服務員都非常耐心,井井有條地解釋別具一格的餐牌體系,端菜和收拾都雷厲風行,偶然亦會幽默地調侃“夠不夠辣”,讓我倆對餐廳倍增好感。

回想起澳洲之旅,最大遺憾之一是沒吃到印度菜,但嚐了一頓開眼界的斯里蘭卡晚餐也算是個很讚的安慰獎。


地址:58 Riley St, East Sydney NSW 2010

電話:+61 2 8542 9936

人均:AUD 78


PS: 在我主頁搜搜你感興趣的城市,興許我去過吃過寫過的,也會合你胃口。Ludia小姐持續更新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