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鬧蝗災老百姓食不果腹,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呢?

新冠肺炎是2020年全世界的一場災難,但是今年除了新冠肺炎,還有一場災難在世界範圍內蔓延,那就是蝗災。自今年2月在非洲爆發的蝗災一路蔓延到亞洲,還好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才沒有擴散到我國。世界衛生組織宣稱,今年6月份蝗災面積還將進一步擴大。不過對於蝗災在我國爆發小編倒是不太擔心,畢竟我們國家自古以來治蝗滅蝗的經驗非常豐富,有足夠的手段和方法來面對蝗災。

從幾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開始種植農作物開始,一直到近代,中國都是農耕文明。在封建時代,農耕文明最懼怕的,除了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的入侵外,就是各種自然災害了。水災、旱災、蝗災是古代三大天災。可能有的朋友會問了,水災和旱災倒能理解,畢竟對農作物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那蝗災為什麼那麼恐怖呢?災民沒有東西吃,為什麼不吃蝗蟲呢?要知道即使是現在物質充足的今天,蝗蟲也是一種很多人喜歡吃的一種美食。古代人如果吃蝗蟲,不就可以活下來了嗎?


古代鬧蝗災老百姓食不果腹,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呢?


當然,大家有這種疑問,大多是受了各種電視劇的誤導。在大多數影視劇中,災民對於蝗蟲是非常恐懼的,除了蝗蟲帶來的災害外,還有迷信的成分在,老百姓認為蝗蟲是受上天的指派而來,是非常有靈性的動物,所以沒有人敢吃他們。但是仔細想想這種說法就覺得不靠譜,要知道蝗災一旦爆發,莊稼都是顆粒無收。沒有飯吃的老百姓什麼都能幹得出來,會不敢吃小小的蝗蟲嗎?那麼,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呢?

唐太宗時期,長安鬧大旱,緊接著又是蝗災,莊稼幾乎顆粒無收。得知災情的唐太宗十分惱怒,直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生吞了幾隻蝗蟲,然後說:你如果有靈,就吃了我的心,別再吃我百姓的糧食。貴為九五之尊的唐太宗都敢生吃蝗蟲,作為普通的老百姓會不敢吃嗎?事實上據史書記載,每一次蝗災爆發後,饑民都會捕捉蝗蟲充飢。那麼,既然有蝗蟲吃,為什麼一爆發蝗災,就餓死那麼多老百姓呢?


古代鬧蝗災老百姓食不果腹,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呢?


首先,在蝗災爆發之前,老百姓的家裡還是有糧食的,出於迷信等種種原因沒有人吃蝗蟲,畢竟有糧食吃誰會吃蝗蟲呢?但是蝗災一旦爆發,就像是龍捲風過境一樣,別說地裡的莊稼了,路邊的野草、樹木都被啃噬一空。這時候老百姓沒了糧食,就只能以蝗蟲為食了。

但是蝗蟲沒有想象的好捉。蝗災爆發時的蝗蟲都是“飛蝗”,極其擅長飛行,遷徙的速度特別快,一旦某個地方的莊稼被吃完後,蝗蟲就會飛走,人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追得上蝗蟲。其實即使所有的蝗蟲都被捕捉,也不夠老百姓吃的。能量從農作物轉移到蝗蟲,轉換效率最高不過10%,也就是原本夠100個人吃的糧食,被蝗蟲吃完後,蝗蟲只夠10個人吃。所以說蝗蟲是遠遠不夠食用的。

古代鬧蝗災老百姓食不果腹,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呢?


其實蝗災一般都是在旱災之後到來的,因為缺水蝗蟲會變得暴躁進而結群,然後瘋狂地啃食帶水分的綠色植物,乾旱的條件也有利於蝗蟲的生長和繁殖。經過旱災和蝗災的雙重打擊,古代的老百姓怎麼可能活得下來呢?近年來,非洲地區由於乾旱經常爆發蝗災,好在現在科學技術提高了,用農藥可以消滅掉蝗蟲,但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地方。要想根治蝗災,還要從愛護環境入手。因為蝗蟲只能在植被覆蓋率50%以下的土地上生存,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怎麼可能爆發蝗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