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大家都選擇吃樹皮而不是捕魚呢?

學過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古時候我們國家發生過很多大的饑荒。比如在西漢時期,從公元31年到公元37年,在這6年時間內,全國的人口數量由以前的5801萬一下子減到1506萬。當時由於受到天災,所以農民根本就沒有收成,人都快要餓死完了。為了不捱餓,有些難民就會去啃樹皮、挖草根吃,到最後只能吃觀音土了。

為什麼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大家都選擇吃樹皮而不是捕魚呢?

觀音土就是把廟裡牆上的土摳下來,放在鐵鍋中炒熱吃,這樣人的肚子裡就有一種飽腹感。人們都說,觀音土就是災民的最後食物。現在的人看到這會說,雖然地裡沒有糧食,那麼水應該沒有乾涸,災民們為什麼不去河裡抓魚吃呢?這種說法讓人聽起來真是哭笑不得。饑荒年代可不只是莊稼受到了影響。發生天災時,在災區任何一種生物都不能倖免。

為什麼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大家都選擇吃樹皮而不是捕魚呢?

比如老百姓的莊稼就是被那些鋪天蓋地的蝗蟲給吃光的。這些蝗蟲來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預兆,它們都是成群結隊的跑到莊稼地頭,將糧食吃得乾乾淨淨。蝗蟲過後就預兆將會有大旱發生。植物被蝗蟲吃光後就會枯萎而死,而土壤的蓄水能力也將會降低。大旱來臨之時,河裡的水也將會全部乾涸,魚也生存不下去了。

為什麼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大家都選擇吃樹皮而不是捕魚呢?

退一步說,即使沒有蝗蟲旱災,那麼在別的天災發生時,整個災區的生態鏈就會崩潰。地裡沒有農作物了,樹皮也被災民啃光了,樹自然也活不長,樹林與水源都是有相關聯的,到時候水裡的魚是否能存活,大家也是可想而知的。更何況打漁和捕獵也只能解決一小部分人口的口糧,是很難養活了大規模的災民的,即使河裡的水沒有乾涸,那麼在饑荒初期,河裡的魚也早會被饑民們給吃光了,不可能活到饑荒中期。所以說,不是災民們不去吃魚,而是根本就沒有魚可吃。

為什麼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大家都選擇吃樹皮而不是捕魚呢?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給我們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