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场子会”800多亩荒地变良田

3月21日下午,在红安县城关镇李态村的文化长廊里,村民们戴着口罩,分开而坐,在开一场特殊的“场子会”。

“过去,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田地大部分抛荒。初步统计全村有800多亩荒田。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无法外出务工,县里出台了惠农政策,针对抛荒田问题,前几天,村里专门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从5组开始,将所有的抛荒田地进行翻耕,有劳动能力的,自己耕种;没有劳力的,村委会将成立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耕种。总之,一个原则,田地不能再白白荒着!”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明捡开场子说。

一场特殊的“场子会”800多亩荒地变良田

“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不仅要把自家田地种好,还要承包我组2户举家外出家里的所有田地。”5组村民李述军说。

“我想种植50亩的红苕,加入村成立的合作社!但这么多荒地,怎么搞出来,那非要机械来作业呀!”村民李国齐抢着说。

“机械作业快呀,我要承包20亩抛荒田种水稻,我原来一直在外打工,可现在还没有买到种子,怎么办?”村民李平权着急地说。

......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李国明见状高兴地说:“大家有信心在家乡谋发展,我们就一起想办法将800多亩荒田全部捡起来种,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请放心,村支部利用县政府的补贴资金,已联系好大型机械,对所有的抛荒田地进行翻耕,并联系农业部门购买种子、红苕苗和肥料,实行田种水稻、地种红苕的一村一品模式!”

“这个好!”

“那我就按刚才报的想法申报。”

会场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像这样的场子会,村里这个星期开了两场。

说干就干,连日来,抢抓晴好天气,该村迅速联系了4台大型农耕机械,对抛荒的农闲田进行机耕作业,正掀起春耕生产高潮。 (廖亮 毛红平 刘玲莉 祝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