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光榮叫戰鬥

貴州日報

2020年3月23日8時30分,鄢女士走出鄂州市雷山醫院隔離病房。她鞠躬致謝,“感謝貴州人民對我的鼓勵和幫助,感謝你們救了我的命。”

這是雷山醫院最後一批治癒出院的3位新冠肺炎患者之一。至此,這座由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成建制接管的“英雄醫院”正式宣告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自2月13日,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成建制接管雷山醫院以來,40天裡,來自貴州52家醫院的醫護人員戰鬥在鄂州疫情防治最前沿,累計收治患者338人,轉院14人,累計治癒患者324人。

危急時刻

雷山醫院誕生在鄂州疫情暴發期,彼時,鄂州市可用於新冠肺炎救治的病床僅179張,能投入使用的ICU病床只有18張,負壓病房僅3間。

床位奇缺,醫護奇缺,患者大增。

援助鄂州,刻不容緩!

危急時刻,貴州醫療隊來了。2月12日凌晨,貴州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抵達鄂州,2月13日,與先期到達的第一批貴州醫療隊充分整合,成建制接管雷山醫院,鄂州保衛戰全面打響;隨著第六批、第九批貴州醫療隊員的陸續加入,戰鬥呈現白熱化。

“沒有從天而降的天使,只有逆行而上的英雄!貴州醫療隊成建制接管雷山醫院,任務艱鉅,使命光榮。”

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前線指揮部指揮長、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呂勁松不勝感慨,“在雷山醫院戰鬥的40個日日夜夜,醫療隊員不畏艱險、衝在一線、科學救治,用最生動、最鏗鏘的行動詮釋了責任擔當,出色地完成醫療任務,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雷山醫院是鄂州緊急建設的“集裝箱式醫院”,設施設備有限,沒有設置影像、檢驗、藥劑等醫技科室,“裡面只有病床”。

回憶初進病區,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前線指揮部成員、貴醫附院副院長李昆感嘆道:“一家正常運轉的醫院就像一個人,要具備大腦、五臟六腑、四肢軀幹。如果只有病床,相當於只有軀幹,別說運轉,如何向前邁一步都是問題。”

怎麼辦?李昆斬釘截鐵:“幹!”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

前線指揮部將戰疫所需的管理、檢驗、藥劑、影像、院感、後勤等“神經元”接入雷山醫院。這些精兵強將一動起來,就像“血液流通”。

2月13日夜,第一支“急先鋒”進入雷山醫院隔離病房,這裡剛收治了6名新冠肺炎患者。

貴醫附院心內科護士長鄒楊,至今對走進雷山醫院的第一步印象深刻,“當晚9點多進艙,說不怕,是假的。”

鄒楊表示,那時,大夥對新冠肺炎病毒知之甚少,“怕”是本能,尤其是穿上防護服後“聽力瞬間減弱”,護目鏡內凝起水珠,“視線影響大”。

整個人,很緊繃。

可當她和患者說上第一句話:“你好,我們是貴州醫療隊的”,那一刻,“砰砰跳”的心定了下來。

“他們,也只是普通的病人呀。”

從那天起,鄒楊的身影,無一日,不出現在雷山醫院隔離病房。

分秒必爭

戰鬥在救治的最前沿

“我們研究發現,普通型患者轉為重症、危重症,除了病毒兇險,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合併基礎疾病患者的‘前期關口’沒有把握好。”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前線指揮部成員、貴醫附院副院長左石告訴記者,接管雷山醫院之初,貴州醫療隊就定下戰術:“相對分區、同類集中”,將救治關口前移,治療新冠肺炎的同時,及時有效地治療基礎性疾病,遏制輕症和普通型患者發展為重型、危重型。

說幹就幹,貴州醫療隊的精兵強將分為8支醫療組,按患者基礎疾病分類管理8個病區。

這是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戰場,“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貴。”原三病區醫療組組長喻超、四病區醫療組組長夏仁海、八病區醫療組組長趙厚育講述了隊員們全力救治患者、爭分奪秒的種種瞬間。

快——喻超說,講究速度的戰前準備熱火朝天,“大夥餓了啃饅頭,渴了礦泉水,擼起袖子搬氧氣罐,一個罐子100多斤,三個男生一口氣搬了10個放在床旁,“確保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及時吸上氧”。

疾——“我們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唯有更嚴、更快、更實、更細,才能打好這場硬仗。”夏仁海表示,治療手段是多元而縝密的,“除了抗病毒藥物,還會針對患者原有的疾病進行對症治療,中西醫結合,千方百計保證不向重症發展。”

穩——患病的煩悶,導致不少人很急躁。趙厚育說,為了更好地穩定患者情緒,貴州醫療隊員和患者建立微信群,通過聊天的方式,紓解患者內心苦悶和恐懼。“漸漸地,患者對我們醫護人員越來越親切,心境穩下來,治療愈發順利。”

學科聯手、精準施策、攻心為上、一人一方、中藥助陣……貴州戰術成效明顯。

2月22日,雷山醫院首批治癒患者出院;

3月1日,第50名治癒患者出院;

3月5日,第100名治癒患者出院;

3月10日,幫助貴州雷山戰貧的黔東南州雷山縣丹江鎮腳猛村駐村第一書記劉韜與兒子一同治癒出院;

3月12日,第200名治癒患者出院;

3月16日,第300名治癒患者出院;

3月23日,雷山醫院住院患者正式“清零”。

40天裡,貴州醫療隊在雷山醫院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健全管理救治體系,醫護力量從少到多,醫療設備從缺到齊,醫院床位從不足到“等人”,成為援鄂醫療隊成建制支援的典範;

40天裡,貴州醫療隊員和鄂三醫醫務人員並肩戰鬥,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38人,除轉院14人,其餘全部治癒。實現“三無”:無病亡病例,無轉危重型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

哭了,笑了

開心與不捨化為相約再見

曾為雷山醫院拼過命的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吳嬌,至今仍然記得每一位病人的名字和性格,“29床是一名普通工人,30床性格內向,31床是做服裝生意的……”

“就當作朋友一樣的相處。”漸漸地,他們就真的成了朋友。

患者出院那天,他們捨不得,哽咽著對吳姑娘說:“以後來鄂州,找我。”

只有朋友,才會想著再見。

而今,吳嬌作為貴州省援助鄂州首批返程隊員,已經回到貴陽,千里之外的她對於“清零”五味雜陳,最終歸結為“苦過、累過、戰鬥過,但感到最多的是光榮。”

還有從鄂州市中心醫院戰到雷山醫院的林潔如,和患者同是“飯圈女孩”的周佳儒、為患者理髮的杜執嬋、時刻停留腳步耐心傾聽的李庭庭、用上了所有時間只為守護患者平安的李春燕……她們和患者的故事,好似一本“黔鄂一家親”的書,真情、真心,真意貫穿其間,慢慢翻閱,細細品讀的是“心離患者有多近,我們就離患者有多近”的風雨同舟。

故事的結局,特別暖心:看著這座“英雄醫院”變空,很多在這裡和貴州醫療隊員一同戰鬥過的治癒患者紛紛打來電話,說著恭喜:

鄂州治癒市民周先生:“這是一段永生難忘的經歷,多謝貴州醫療隊治癒了我,是他們給予我戰勝疫情的信心。”

62歲的張阿姨:“疫情無情,人間有情。聽說貴州平壩的櫻花很美,今年錯過的花期,讓我們明年相約,櫻花樹下不見不散。”

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腳猛村駐村第一書記劉韜的話語充滿感動與感恩:“感謝貴州親人對我一家人的幫助,大恩不言謝,我們貴州見!”

是啊,“我在貴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抗疫全勝之際,我在家鄉等你,我的湖北老鄉。

就如鄂州街頭懸掛的橫幅那般,“相約桂香時”。(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丹 馮晨陽 陳大煒 王培)

有一种光荣叫战斗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