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2016年,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學智在面對《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曾說道:

“我國正在迎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留學‘歸國潮’。當前還只是漲潮的初期階段,未來‘歸國潮’的規模會更大。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從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來看,近些年海外人才“歸國潮”的確一浪高過一浪:

2000~2016年,我國海外學子回國發展人數從9100人/年遞增到43.25萬人/年,增長了46.5倍。

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為60.84萬,留學回國人數為48.09萬,每100名出國留學生約有79人回國發展。

2018年,與2017年相比,從海外留學歸來的人數進一步增加了3.85萬,同比增長8%。

雖然教育部還未官宣2019年度出國留學人數和留學回國的人數,但根據UniCareer發佈的《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與幾十年前相比,有將近85%的海歸畢業之後願意回國發展。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2007年-2018年 中國出國人數、回國人數和回國/出國比例

由此可見,海外人才回國發展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而在這些海歸當中,高學歷人才佔據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其中不乏一些出身國內頂尖高校並且通過海外深造,在行業內有了一定身份和地位的高精尖人才。

記得曾看過一篇發表在STAT上的報道,講述的是一名從清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去美國追尋他的生物家夢想,在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併成為了一名頂級的生物科學家,而後選擇回國的故事。

同現在很多年輕人抱著“出國留學鍍金”的想法不同,這位科學家在十幾年前剛到美國的時候一心想的是自己將會成為一名在美國工作的教授,他甚至已經設想好了在美國的事業和生活。

生物家夢想實現了,但他卻放棄了在美國十幾年的職業生涯和綠卡毅然決定回國發展,這是為甚麼呢?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其實這並非個例。

通過互聯網我們查詢到的關於“科學海歸”的數據有限,但根據STAT的採訪,我們發現近些年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和博士後選擇回國。並且對於這些“海歸人才”來說,選擇回國發展的答案是顯而易見。

1、外國的月亮也沒有那麼圓

去年5月份,新東方發佈了《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根據近5年間的留學大數據,對中國留學生的現狀進行了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

上面顯示:目前,美國仍然是中國留學生首選的國家,25%的中國留學生都在美國就讀。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這並不奇怪,作為世界級的“老大哥”,美國的經濟實力、科研實力、軍事實力都稱得上是首屈一指。只要有機會,大家都想想去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見見世面。

但美國的政策對於中國留學生和華裔科研人員並不友好。

美國有就業保護政策,只有功課、計算機領域對於國際學生相對開放。而在各國留美學生所學專業的分佈統計中,中國留學生學科分佈比較均勻,雖說功課和計算機領域的人才也不少,但佔比還不到一半。因此,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找工作的情況並不樂觀。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另外,在特朗普政府登場之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尤其針對中國科學家增加了對項目經費來源或與其他機構存在聯繫的科學審查。並且近些年,中國在關於學術科研上投入呈遞增趨勢,其增長速度遠超美國、日本等國家。

中國的“周公吐哺”之心

從小讀時事政治,老師就告訴我們:人才是決定民族興亡、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尤其是當今世界,以經濟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資源的競爭。

自古以來,我們華夏民族就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如今改革開放40年,國內經濟水平穩步提升,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也進一步提升。通過留學來提升個人價值,然後回國就業,已然成為眾多優秀人才的必備選項之一。

與之相對應的,近年來,國家政府也出臺了眾多人才吸引政策,鼓勵留學生學成歸國參與祖國的發展建設。“長江學者計劃”、“千人計劃”等,都是國家為此做出的努力。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針對“海歸就業”的問題,國家也提出並落實了眾多優惠政策,例如:“海歸”達到硬性條件,即具有資格申請北、上、廣等地的戶口;對於“海歸”創業給予資金支持以及稅收、貸款優惠等眾多扶持。

除了政策上的優惠,國家還專門為留學歸國人員建成了300多個創業園區,為海外人員回國創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曾幾何時,國內很多有名之士都曾為高層次的人才外流而扼腕長嘆。而如今,在國家的優惠政策的照拂下,高知、高學歷的留學人才紛紛主動回國奉獻光和熱。

朱熹便是一個代表,他31歲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國成為京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他認為,這十年、二十年,從發展的速度來看,中國是非常快的,變化巨大,他說:“根據國家的需求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興奮的點。”

“去海外追尋夢想,回國後做更大的事情。”已經逐漸成為這個時代海歸人才的心聲代表。

不僅是海歸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幾千年前,曹操詠歎著《短歌行》以表求賢若渴之心。當代,華夏舉國之力,禮待賢才,另天下人才心嚮往之。

中國吸引人才的“磁石力量”

其實不僅僅是海歸人才,我國發展就像磁石一般,對其他國際人才也有這不可小覷的吸引力。

近兩年在抖音等社交軟件上,經常會看到國外友人對於中國發展速度的驚訝。

很多在中國留學的人都表示,回國之後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當地的生活了,因為中國實在太方便了:外賣、快遞可以直接送至家門口,出門完全不用帶錢包,只要有手機就夠了……

走!回國發展!海外學子“歸國潮”一浪高一浪!

甚至有新聞曾報道:一位名叫丁一牧的法國企業高管高高興興地當起了浙江一個村的村長助理,用國際視野幫助河洪村出謀劃策。

從“探討如何保證出國人員學成歸國”到“來去自由”再到現在的海歸人才紛紛主動回國,乃至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也喜歡留在中國。這一切所映照出來的都是我們國家經濟實力與綜合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國家競爭力的不斷加強。

近年來,我國高精端行業取得的成績也令人耳目一新。中國的獨角獸公司在世界內佔比越來越重,尤其是在高新服務行業。全球估值最高的10家企業中,就有4家來自中國。而這些獨角獸企業每年都會向幾十萬海歸大軍熱情地拋出橄欖枝。

可以預見,隨著我國在國際影響力上的不斷攀升,對高知、高學歷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勢必會對優質人才具有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