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2018-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分析

  2019年,银行业经营态势良好,信贷资产质量整体可控,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具体来看,大中型银行和民营银行不良率仍然保持在低位;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仍处于高位,面临一定的不良压力。

图表 2018-2019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同时,为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政策层面高度重视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在政策支持下,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的动力较强,部分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已经获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持续向好。

图表 2017-2019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良好

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图表 2014-2019年各类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

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同时,针对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过高的现象,为真实反映金融机构经营成果,财政部对《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进行了修订,形成《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监管部门要求的银行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图表 2014-2019年各类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

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中国银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近两年来,银行从业人员的减少和部分营业网点的关停,也可以理解为金融科技的崛起。在金融科技浪潮下,银行网点的关停、营业面积的减少、人员的精简,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银行网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小而智能化,功能会相对简单些,而不是数量的问题。

  在金融科技方面,招行着力在基础设施、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企业。用户数也迈上了新量级,零售客户数、两大APP合计用户数均突破1亿大关。招行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推出的摩羯智投,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成为业内最大的智能投顾产品。在当前最火的区块链技术领域,招行2017年2月就已实现了商用,成功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直联支付平台,并完成了中国内地首宗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

  银行业也不断进行金融创新。银行业几乎全部表态响应“租购并举”,为住房租赁市场各参与主体提供全链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建设银行明确提出“要租房到建行”,该行不仅“有房源”、“有(贷款)产品”,甚至还“有指数”--包括住房价格指数和住房租赁指数,指数成果开放共享。

  工商银行也进行战略升级,利用金融科技打造智慧银行。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动作不断,组建网络金融部推动互联网金融e-ICBC2.0向e-ICBC3.0智慧银行战略升级;完成七大创新实验室组建,深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场景中的应用。

  202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预计2020年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仍将保持稳健。在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银行业务转型步伐加快、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因素支撑下,预计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净利润将分别保持8%、6%左右的增长,不良率保持在1.9%以下的低位,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4%-15%左右。

  银行业应继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以及基础设施、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强化风险与合规管理,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不断创新、深化转型,推进银行业新一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一,精准发力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银行业精准发力,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供给体系,服务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服务好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序退出“僵尸企业”盘活存量的同时,通过融资、增信、外部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第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结构性降成本力度。

  银行业还应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加大民企、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结构性降成本力度,保持贷款利率在合理水平;着力破解民企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有效提高民企融资可获得性;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客户评价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提升民企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促进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发展仍需回归本源,金融科技需要充分挖掘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功能,让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安全、更高效地为实体经济赋能。同时,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金融科技风险治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大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银行业的核心信息资产,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业应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银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在运营模式、产品服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改革步伐,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四,中小银行须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型发展。

  当前,中小银行的生存面临着大型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压力,严监管下中小银行业务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需要积极推动其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应回归本源,以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社区客户、个人客户为主,不断地“下沉”服务中心,突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此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发行永续债、优先股等补充资本金的方式来维持自身发展。同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风险并提升资本集约化发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