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人,疫情過後,這些能預防疾病的習慣你需要養成

自去年 12 月份以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再次把人類的健康問題擺在了應有的置頂位置。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深深認識到傳染病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危害。


新冠肺炎屬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乾咳、乏力為其主要表現,其傳播方式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即患者通過咳嗽、打噴嚏、大聲講話呼出的飛沫,被周圍人群近距離吸入而傳播。另外也存在直接接觸傳播等方式。


在黨中央、國務院強有力的防控舉措下,全國上下同舟共濟,齊心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這場戰爭,讓我們對健康、對疾病有了更多的認知,也形成了一些良好衛生習慣。


這些習慣都有什麼?讓我們一起總結和回顧。


➊ 做好個人防護:一是外出戴口罩。尤其是進入人員密集的場所和閉塞的空間(地鐵、高鐵、飛機、公交車等)自覺帶好口罩,並儘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用物品。二是勤洗手。

從外面返回、或者咳嗽手捂過口鼻、以及飯前便後,用洗手液(肥皂)流動水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消毒;


➋ 不適及時就醫:時刻注意自身、家人及周圍人員的健康狀態,一旦出現咳嗽、發熱、乏力、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時,及時就醫或勸導就醫。就醫時主動告訴醫生自己近期的活動情況,是否去過疾病流行地區,是否接觸過疑似患者,自己發病後又接觸了什麼人等;


➌ 養成良好習慣:居室勤開窗、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家庭衛生。咳嗽、打噴嚏時用手肘遮住口、鼻,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桶內;


➍ 堅持健康生活:時刻保持良好心態、注重均衡營養,堅持適當運動,保持自身良好的抵抗能力。


上述這些,對於一般公眾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與流行,無疑都是很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然而,還有一種傳染病,它與新冠肺炎有著類似的症狀和傳播方式,都屬於呼吸道傳染病。這就是結核病,俗稱「癆病」。它是由於人體感染結核桿菌而引起的,其中 80% 以上侵犯人的肺部,稱為肺結核,也叫「肺癆」,它還可以侵犯肺以外的器官,叫肺外結核,如骨結核、腎結核、腸結核等。


結核病是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病。近年來,我國每年新發肺結核患者超過 80 餘萬,肺結核傳播造成的聚集性疫情也時有發生,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生穩定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預防和控制肺結核,同樣刻不容緩!


我們該怎麼預防肺結核?


其實凡是呼吸道傳染病,都是類似的預防控制方法。上述我們已經學會的並正在使用的這些方法,同樣是預防肺結核的重要手段。堅持和傳承這些好的習慣不僅對預防和控制肺結核,也對預防和控制其它呼吸道傳染病有很好的效果。


根據肺結核病的特點,還有幾點希望大家要切記:


咳嗽、咳痰超過 2 周,咯血或痰中帶有血絲,應考慮患肺結核的可能,要儘快去結核病定點醫院進行就診


➋ 糖尿病患者、65 歲以上老人及其他免疫力低下者是肺結核的好發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結核病篩查。肺結核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也應去結核病定點醫院進行篩查。


➌ 如已經患上肺結核,要自覺控制自身活動範圍,不要隨意外出,尤其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患者在家裡也要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接觸,戴好口罩,有條件的應儘量安排獨立的房間居住。


➍ 得了肺結核,要積極配合治療。在有傳染性(痰結核菌檢查陽性)期間,要進行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患者要認真遵照醫囑積極配合並定期到醫院複查,切不可隨意停藥或終止治療。另外,肺結核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戰勝疾病的信心,注意休息和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絕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治癒的。


新冠肺炎疫情留給我們既有遺憾和教訓,也有欣慰和經驗,希望我們把好的做法、好的習慣不斷傳承。讓我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奪取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終勝利的同時,積極為終結結核病的流行而不斷努力,還人類一個自由呼吸的美好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