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水:萬臺農機鬧春耕 智能種田“科技範”

吉水縣楓江鎮上隴洲村,鐵牛正在耕田,一派春耕景象。(廖敏 攝)

好一幅“田野鬧春圖”。3月22日,走進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遠處油菜花迎風搖曳;近處拖拉機正在翻耕田地,處處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吉水縣緊扣農時,防疫生產兩不誤,為糧食豐產打牢基礎,在春耕備耕熱潮中,透著濃濃“科技範”。

智能育秧,省時省力又省錢

秧好一半禾。育秧插秧是時下的頭等大事。

“搶農時就是保豐收,疫情防控期間智能育秧優勢明顯。以前傳統育秧一般要25天,現在智能工廠育秧插秧,只要18至20天。特別是人力緊缺的情況下,育秧工廠還配套提供機插服務,省時又省事,還縮減了人工費。”醪橋鎮山頭村村民李順根告訴記者,他在吉水縣黃泥洞智能工廠化育秧中心定了320畝秧苗。

走進黃泥洞智能工廠化育秧中心,紋格式的苗床上禾苗已長有數寸。據育秧中心負責人劉建平介紹,該中心是吉安市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智能工廠化育秧中心,採用當下全國自動化程度最高的W型全自動化育秧苗床,供秧能力單次可達6000畝,年供秧能力可達3萬畝。智能育秧利用縱向空間,單位面積育秧量提高了15倍,一個苗床可供應100多畝田。培育出來的秧苗均勻、健壯、整齊,為水稻機械化栽插提供較高質量的標準化秧苗,並能有效減輕“倒春寒”影響,防止爛秧,贏得栽插時間。

“工廠化育秧在提高育秧量的同時還能節約人力,相較於傳統大田育秧,工廠化育秧只要2個人就能管理好近萬畝秧苗,節省人工60%以上,減少管理成本超50%。目前,全縣建有5個智能育秧工廠。”吉水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楊六腳對智能育秧讚不絕口。

吉水縣醪橋鎮黃泥洞智能工廠化育秧中心,農技人員正在查看秧苗生長情況。(廖敏 攝)

手機一點,農資技術送上門

“之前擔心的農資運銷問題政府都為我們解決了,我只要在微信上報個數,村代購就會幫我送上門,價格還很公道。”吉水縣建欣油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段文生,對線上購買農資非常滿意。

吉水縣是全省農業大縣,保有水稻種植面積近60萬畝,春耕備耕各種化肥需求總量3萬餘噸,疫情防控期間保障農資供應顯得尤為關鍵。

江西中波供銷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是吉水縣最大的農資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劉開波告訴記者:“早在二月份,農商銀行就撥付了一筆貸款給公司,支持購買農資春耕備耕,使我們早於農資價格上漲前備足了農資,目前才能以較低的價格銷售給農戶。”他介紹,中波公眾號平臺在今年農資銷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網上訂購農資金額達300多萬元,比往年增加了3倍。

同樣,吉水縣農業農村局充分利用農業推廣站長群、鄉鎮工作群、種糧大戶群等微信群,一級一級進行線上技術推廣和技術諮詢服務。“改用微信群后,一天能同時給上百個農戶送技術,而且能即時溝通,隨時解決問題,大家都紛紛點贊。”楊六腳介紹,疫情防控期間,改變了以前現場集中授課的形式,以手機微信互動為主。一月份主推內容為春季農作物管理,二月份主推水稻品種、水稻栽培技術、惠農政策等,三月份疫情防控情況好轉後,農技人員深入鄉村農業生產一線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引導農民科學做好農業生產田間管理,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機器轟鳴,萬臺農機田間忙

在楓江鎮的田野上,吉水縣八都鎮大井機耕服務隊隊長李新建動作嫻熟地駕駛著東方紅804拖拉機翻耕土地,不一會兒就將一大片土地翻了一遍。他介紹,“大鐵牛”的作業效率比原來的小型農機提高了近10倍,一天能翻地20多畝,翻耕土地深,泥土更細爛,易於莊稼生長。“合作社有16名成員,主要是對外承接業務,服務周邊鄉鎮及永豐縣,春耕期間已經翻耕了2000多畝,還有3戶近4000畝春耕訂單正排著隊。”

吉水縣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龐文風說,目前人手不足是一個難題,而“機器換人”既緩解了人員緊缺,又減少了人員聚集。目前,全縣投入春耕生產的農業機械有1萬多臺。

“今年大家對大中型拖拉機的購買熱情依然高漲,目前辦理了掛牌手續的大型拖拉機有100多臺,預計今年會突破200臺。”龐文風介紹,這兩年農民購置農機結構發生變化,由簡單、小型農機向高性能、大型農機轉變,農民已經將關注焦點由價格向品牌轉移,向產品的功能轉移,向高技術產品轉移,大中型拖拉機越來越受青睞。目前,吉水縣農機總動力已達 41.367萬千瓦,農業機械綜合化率達79.2%,農業機械化水平位居吉安市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