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每一場危機,必然都會加劇一部分行業的重新洗牌。就此陣亡,猥瑣發育,還是流血倒逼,逆勢爆發?在大時代統一的命題上,一座山,還是一陣風,帶去的可能是絕非一致的結局。


比如,2003年的非典,帶動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物流產業的快速崛起。比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將擴大內需擺在了出口依賴之前,由此驅動本土消費、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的飛速發展。要知道,2008年中國的GDP還只有32萬億,如今已經攀升到100萬億,居民總債務從當初的6萬多億,躍升到如今的50多萬億。


對於許多人來說,每個月的房貸已經佔了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加上消費貸、經營貸,只要一兩個月“斷糧”,恐怕就無法支撐下去。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在經濟上升時期,面對經濟高速增長和通貨膨脹,加槓桿無疑是正確的選擇,貸款能貸多長就多長,這是理性的體現。


然而,當經濟從上行進行新常態,當不確定性越來越強,意外事件衝擊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加槓桿式的豪賭早已不合時宜,現金流已經變得第一重要。全球化被廣泛質疑,民粹主義佔據上風,經濟壓力無以釋放,病毒蔓延雪上加霜。這個時候談論疫後的經濟恢復,再樂觀的預期恐怕都需要考慮一個前提:


如果錢包癟了,消費還會回來嗎?


2020年的冬末初春,中國企業被逼向行業變革和商業創新的牆角。越是“逆風”之時,越考驗企業的危機應對能力。眼下,機會已經擺在了一些行業面前。


短期最大受益——生鮮電商


疫情期間,線下需求轉到線上後,各大電商和O2O平臺獲得了一批新客戶和潛在客戶。尤其是生鮮電商,很多消費者在疫情發生後才開始接觸生鮮電商平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此前線上平臺獲客成本高企、獲客難度加大的緊張局面。根據美團大數據顯示,美團外賣近一個月的蔬菜、海鮮水產、肉類等生鮮食材的銷售量環比漲幅達200%,同時平臺上的葉菜總銷售量最高,共賣出了814萬份。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疫情加速了社區便利、連鎖形態的增長,而大型連鎖商超像沃爾瑪、家樂福卻是利空的。可見在實體行業無法正常運營的時候,生鮮電商的補充功能迅速發揮作用,並且業務和接受程度也在迅速向三、四線城市延伸,即使疫情消退,業務渠道也只會比之前更為廣泛。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吸金最快——線上娛樂


受春節期間疫情持續發酵影響,遊戲、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板塊成為直接的受益者


今年春節,國民對手遊的熱愛超過了預期:《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兩款明星遊戲更是展現了超強的吸金能力。疫情導致遊戲用戶增多,同時也帶來了付費增長,甚至有的遊戲流水還創造了歷史記錄。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據瞭解,《王者榮耀》大年三十當天的流水為20億左右,遠超2019年大年三十的13億的流水,單月流水記錄為2019年2月的71億元。同比增長了近50%。並且1月的流水也很有可能超過去年2月的70多億,達到92億。另有數據顯示,春節期間《王者榮耀》的峰值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在1.2-1.5億之間;《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億之間,都創下歷史新高。


除了遊戲,短視頻也成為娛樂的重要載體。


特別是在家庭娛樂消費當中,是消磨時間的首選,而這次疫情也會使得國內視頻付費用戶增加。短視頻頭部平臺在春節期間通過紅包和免費電影積極獲客,月活用戶將增長明顯,西瓜視頻表現亮眼危機中也有一些商業模式會演進和分化,比如直播和很多行業的結合會加速,像直播相親、直播教育、直播健身。銀泰百貨有的櫃姐直播

3個小時就賣出了復工半年的營業額;衢州市長化身“吃播”在拼多多上直播了2小時就賣出了20萬斤椪柑。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即使不能出門,也不能阻止消費的熱情。


用戶增長最快——在線教育


疫情爆發後,線下培訓機構為避免聚集而停止營業,各地大中小學也紛紛延期開學。不得已自救的線下培訓機構開始轉向線上授課,而迫切需要增長的在線教育企業更是盯緊了這次機會。


阿里旗下的優酷聯合釘釘發起了“在家上課”計劃,從2月10日起,全國中小學生只要登陸優酷、釘釘APP就可以免費在家上課,全國中小學積極響應。截至1月31日,廣東、江蘇、河南等20多個省份紛紛加入“在家上課”計劃,超1萬所大中小學、500萬學生通過釘釘直播上課。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各位老師也相繼化身網紅主播,開始了直播授課生涯,甚至還有老師因為直播時美顏開太高上了熱搜。


而此次機會也有利於在線教育市場普及率的提高,加速用戶對線上教育的認知,滲透率和轉化率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獲客成本會降低一小段時間再恢復。長遠看是加速了線上、線下融合,也能夠提升教育培訓行業整體的數字化程度、迭代速度和運營效率。


商用地產新場景的催生


辦公市場是公認的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線下場景。


一方面由於經濟下行,原本辦公市場就存在著供大於求的市場矛盾,這場疫情給辦公帶來的不僅是對密閉空間的擔憂,更有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的生存危機,有些企業都不是欠租或免租的問題,疫情結束後還能否活著都是問題。


另一方面疫情之中養成遠程辦公習慣,也會令企業主重新思考企業組織效率和辦公成本問題,會更加理性的選擇適合的辦公方式。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誠然,剛性的辦公成本、樓宇的軟硬件水平仍然是影響決策的關鍵點,也就是所謂的“性價比”,人們的經濟選擇就在權衡更好的樓宇品質和更划算的辦公成本。我們發現人們開始更關注軟性的服務內容,比如更好的物業管理水平和更方便的配套服務,這恰恰是運營上可以做的提高,也應該是資產管理的重點。


另一個新的關注點,在超大城市化不可逆轉的趨勢下,城市必然多核化,CBD也必然開始分佈化、產業標識化,產業標識越清晰,頭部企業聚集度越高,就越容易吸引相關行業的公司聚集。由於企業組織變革的勢在必行,空間彈性也正在成為人們選擇辦公空間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聯合辦公為代表的靈活辦公空間有必要成為辦公生態的一個必配單元。


我們有理由相信,或許聯合辦公會成為眼前洶洶疫情之下,東山再起的新佐證。


後戰疫時代,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


供應鏈的重塑


對於商品零售行業來說,這次疫情可能成為一個分水嶺。


一些中小零售企業在交通阻斷的情況下,供應鏈遭遇重創,導致銷售終端出現了價格失控等極端情形,有些還被處以重罰。不難預見的是,行業集中度或將由此提升、馬太效應不可避免,流量將會越來越集中到頭部高端商店


商品流通渠道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後疫情時代”的商品零售行業,或許正在經歷一個供應鏈競爭的新階段,尤其是在迭加大數據、雲平臺等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供應鏈開始變得更加“智能”,從而可以精準匹配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差異化商品。最後,引領消費趨勢的“品質剛需” 在這個過程中,成為真正的上帝。


所謂強者恆強,就是這個道理。


尾 聲


對於所有的行業來說,這次疫情是一隻意想不到的“黑天鵝”。


對於某些行業和領域,經歷過這次疫情會加速其整體發展。但對於所有行業來說,疫情是危機,既是短期的壓力,也是一個行業格局變動的機會。創業者做好自己本份,努力做成“最鋒利的刀”;投資者看的明白,知道哪裡才是可以把握的“硬”增值。


寒冬讓企業優勝劣汰,挺過去的企業將會拿下“春天到來之時”更大的市場份額。


如今的戰鬥,無論多麼沉重,不管會遭遇國際國內多少艱難險阻,中國人絕對可以打贏這場戰爭,中國民族絕對可以挺過這個難關,而且時間不會太長。2020年的經濟肯定會受到影響,但不會動搖中國經濟中長期的上升趨勢,因為這不涉及經濟發展的根本驅動力。因為,努力,就是最大的聰明。


我們堅信這場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一切即將重啟,時代高鐵即將發車,所以你要儘快找到你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