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前言

致敬蜀漢大將軍姜維,姜伯約將軍,我不是您的後人也不會您的天水老鄉,可我是一個喜歡歷史之人,每次讀史書聞將軍的忠義之事,讓吾流淚,滄然淚下,將軍出身微末,卻揹負大漢四百年江山前行,和強敵曹魏戰於荒野,北伐十一次,殺傷敵軍十餘萬......

無奈後主昏庸,朝堂昏暗將軍一人獨戰群雄,雖身死國滅但無愧武侯知遇之恩和蜀漢數萬英靈之魂,今吾輩後人想託信一封記錄將軍生平以告他人,慰將軍於九泉之下。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三國地圖

一、將軍乃英烈之後,卻因小人所害忠孝難兩全

姜維字伯約(202年-264年),三國時期名將,本是曹魏天水人士,將軍的父親生卒年不詳,史書上只留下將軍之父寥寥幾筆:姜維之父姜囧本是曹魏軍中人士,為了保護上司導致自己陣亡在抵抗戎狄入侵的戰場上,只留下姜維和母親二人相依為命。

可在公元228年,一場北伐,兩個人,影響了姜維的一生,這兩個人一個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一個是姜維的頂頭上司——魏國天水太守馬遵。

諸葛亮為了報先帝劉備之恩,平定南蠻輔佐劉禪準備北伐曹魏隴右地區,面對來勢洶洶的蜀漢大軍,姜維的頂頭上司馬遵想都沒想就做了逃兵,甚至在逃跑的路上懷疑並遣散了身邊的護衛和官員,這些被懷疑的人裡面就有姜維等人。

可憐姜維本想像父親那樣護衛上司殺身成仁的想法卻被馬遵這個貪生怕死之人打碎。讓姜維被誣陷只能離開家鄉,離開母親,

此後餘生沒有踏入故土天水,沒有再盡一天孝道。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蜀漢北伐

姜維因為馬遵的誣陷讓自己沒有盡到魏國臣子之義,也沒有盡到侍奉母親的孝義,在我們痛恨馬遵的同時卻感謝他的所作所為,讓蜀漢日後出現了一個冉冉升起的將星,一個揹負四百年大漢江山的忠義之士!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姜維像

二、諸葛亮知遇之恩,姜維步入政壇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瞭解內情的諸葛亮眼裡,姜維是因自己北伐才導致揹負不忠不孝的罵名,在第一次北伐時蜀漢大軍因志大才疏的馬謖失去街亭導致北伐失敗,諸葛亮知道自己手下人才不多,必須要發掘人才來繼承自己的北伐大業。

北伐之後,諸葛亮意識到蜀漢人才儲備太匱乏了,蔣琬費禕執政有餘軍事不足,馬謖不堪大任已被斬首,此時投奔蜀漢的姜維走入了諸葛亮視線之中。

投奔蜀漢的姜維沒有拒絕諸葛亮的好意也沒有忌恨諸葛亮北伐導致自己遠離故土拋棄母親的事情,因為這就是發動戰爭的後果,無數人失去了自己的父親和兒子,而姜維還留有一條性命,自己也沒有家破人亡的結局也是不錯。

很快在諸葛亮的發掘下姜維進入蜀漢政壇,開始了自己的輝煌一生,憑藉優秀的才能讓姜維在蜀漢內部飽受好評,在三國志記載中亮闢維為倉曹掾...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就這樣,姜維步入了蜀漢政壇,在恩師諸葛亮的庇護下,沒人敢對姜維這個敵國投降人士有什麼非分之想,在恩師的身邊姜維感受到了父親一樣的溫暖,從此刻姜維把繼承武侯衣缽光復漢室當成了自己的信仰。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武侯病死五丈原

三、武侯去世,將軍不受重用,率偏師也要完成武侯之願望

現在我不再稱呼將軍的名諱了,而是以將軍相稱,將軍在恩師的諄諄教導下,迅速成長並跟隨恩師在北伐中屢立戰功,殺敵無數,又為蜀漢訓練大量優良將士!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恩師諸葛亮為蜀漢北伐耗費了最後一絲精力,在五丈原遺憾病死,諸葛亮的去世使後主劉禪開始放飛自我,同時也對這些年被諸葛亮壓制的仇恨發洩出來。

蜀漢朝臣都知道諸葛亮為人節儉,三國志中記載的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堂堂丞相僅有桑樹八百,薄田十五頃,就這樣後主劉禪還沒有對諸葛亮這個為蜀漢政權耗費心血的老臣有什麼褒揚,甚至在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才允許蜀漢百姓祭祀諸葛亮。

同時諸葛亮留下的蔣琬等人也沒有像諸葛亮那樣把持權力讓蜀漢內部政治清明,拿回權力的劉禪開始了毀國之路,重新宦官黃皓,不制衡反對北伐的益州豪族,官場腐敗,民有菜色成為了蜀漢的代名詞!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曹魏將領

而將軍在這種的政治環境沒有被腐化實屬不易,但將軍面對內部糜爛的蜀漢政權和外部強大的曹魏大軍,寧率領偏師也要完成恩師和先皇光復漢室的遺志,如果說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那將軍就是此臣所以報武侯知遇之恩與職分也。

將軍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但是前五次北伐被費禕節制: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和將軍同為武侯弟子,同為蜀漢名臣,可是費禕沒有學到武侯的精髓。

魏國的體量是蜀漢的十幾倍,區區一個益州面對九州半地盤的魏國在各個方面上都不是一個等級的,只有不斷通過戰爭讓魏國疲於奔命忙於戰爭忽於發展才可以讓蜀漢有一線生機。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姜維悲壯北伐

整個蜀漢朝堂上都反對北伐,認為蜀漢應該休養生息對北伐應是徐徐圖之,將軍面對這群同僚只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了恩師的知遇之恩和蜀漢的安危,將軍率領數千人敢於進攻龐大的魏國西垂。

人少能怎樣?敵人強大能怎樣?將軍有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數千人在五次北伐裡面對魏國大軍和名將郭淮打出大勝一次,小勝一次,平手兩次,僵持不下一次的戰績。將軍用高超的軍事手段和赤膽忠心變成了蜀漢保護神一樣的存在,讓魏國開始重視這個天水窮小子,知道蜀漢在諸葛亮死後還是有一個能對他們有威脅的猛將。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節制姜維用兵的蜀漢重臣費禕

四、勇武之名冠三軍,大丈夫無愧於天地之間

很快費禕被刺殺,蜀漢朝堂上最後一個忠義之臣也去沒有了,整個蜀漢朝堂上昏暗腐敗,只有將軍在軍中獨善其身為蜀漢強行續命。將軍一面要對付後方的奸臣一面要直面魏國大軍。

我敬仰將軍這份忠義之心和大丈夫無愧於天地之間的壯懷激烈,將軍之後的數次北伐,殺得魏國膽戰心驚,魏國將星璀璨有鍾會鄧艾這樣的新興將領也有老辣的司馬懿坐鎮,而將軍手下只有一個老將廖化跟隨。

但是將軍您沒有怕,自己的部下張嶷率領五千飛軍血戰到底以全軍覆沒的代價殺傷上萬魏軍,無愧於將軍的培育之恩。將軍也對的起自己的部下,很快設計斬殺滅亡飛軍的元兇徐質,用魏軍的鮮血祭奠飛軍英靈。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後人所演的將軍形象

其實做到這裡,將軍您已經為蜀漢做的夠多的了,您在蜀漢的處境和地位跟恩師諸葛亮託孤重臣的身份相比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您比您的恩師所處的環境更加惡劣,面對的敵人也更加強大,可是您沒有退卻,一次次北伐的戰果已經遠遠超過您的恩師,您的威名已是勇冠三軍,這不但是勇冠蜀漢三軍,更是勇冠魏國三軍。

但將軍您沒有累,沒有拋棄這千瘡百孔的蜀漢政權和昏庸的劉後主,您做的比您的恩師還要努力,您不是那個拋棄故土遠離母親的不忠不孝之人,您是蜀漢的蓋世英雄,是蜀漢一百餘萬國民的保護神,您的所作所為我找不到任何辭藻去說明,只能弱弱的拋出一句,將軍勇武之名冠三軍,是一個生於天地之間的大義忠臣。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滅蜀大軍鍾會

五、後主昏庸,將軍無力迴天身死而國滅

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將軍您沒有帶動日薄西山的蜀漢政權完成興復漢室的夙願,司馬昭的上臺想獲得政治資本拿最弱小的蜀漢開刀,讓鍾會率領十八萬大軍兵分三路直指蜀漢政權。

此時的將軍,您已經被蜀漢奸臣陷害,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耳。被迫帶領將士們在外屯田遠離奸臣,面對氣勢洶洶的三路大軍,有兩路是圍剿將軍部隊,可見魏軍對將軍的忌憚。

但將軍您還是老樣子,沒有怕鄧艾和諸葛緒帶領的兩路大軍,逼退諸葛緒繞路強行返回劍閣,和鍾會大軍對峙,將軍發揮了渾身解數讓鍾會大軍的進攻停滯不前,甚至逼得鍾會起了撤軍的念頭,正當將軍您準備反敗為勝的時候,後方卻傳來了噩耗......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勸告劉禪投降的益州豪族譙周

後主投降了,投降的很徹底,因為他沒有聽從將軍的建議在陰平道派軍防守讓鄧艾偷渡陰平道成功,他也沒有聽從武侯的勸諫,反而重用諸葛瞻這樣的無能將領,任由孤軍深入的鄧艾在蜀漢內部大殺四方兵鋒直指成都城下。

劉禪沒有自己父親的骨氣和政治手腕,面對到達成都城下的鄧艾,對劉禪失望的蜀漢群臣沒有一個勸告劉禪死守的,反而讓劉禪投降或者逃跑,劉禪選擇了投降: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可憐蜀漢前輩和諸葛亮用鮮血守護的蜀漢江山被劉禪一朝葬送,遠在劍閣的將軍您的心寒了吧,面對劍閣前強大的鐘會大軍您沒有退卻一步,用生命捍衛蜀漢江山,而後主劉禪的投降只能讓將軍做出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鹹怒,拔刀砍石的無奈舉動

但將軍,您沒有放棄啊,您還想復國,為了武侯的知遇之恩寧可犧牲自己也要讓昏庸的後主從回皇帝之位,用計讓鍾會囚禁了鄧艾父子,面對鍾會的拉攏,您和這個滅國仇敵同車而坐,您的心在滴血啊,即使最後和鍾會鄧艾等人同歸於盡的時候您的血還在流淌。

來自千年後的來信:致 上將姜維,將軍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一計殺三賢

致敬將軍

將軍,您已戰死數千年,後人對您的敬仰我不知道您是否知曉,可是這封信是我敬仰將軍而寫,將軍繼承了恩師諸葛亮的衣缽,您用自己一生的時間感恩這份知遇之恩,一己之力為揹負蜀漢江山名垂青史。

很多人反對將軍,認為將軍是窮兵黷武之人,可誰知道將軍死後蜀中大亂生靈塗炭,這側面證明了將軍北伐是為了避免戰爭的到來並不是窮兵黷武的行為。

將軍的忠義之心讓吾輩敬仰,每次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蜀漢滅亡的最後時刻將軍您的所作所為讓人滄然淚下,您的悲情和北伐的失敗無法影響你給後人留下的財富,即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能怎樣,國家敗亡吾輩必須有將軍您這樣視死如歸的精神而不是做一個像劉禪那樣愛護羽毛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