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是比無知更可怕的?

周v亦


說到無知,使我想起了一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就是說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這句話就表明了,我們每個人都是無知的,我們擁有的知識,在知識的大海面前只是一滴水。我們用一滴水去猜測大海的大小,那是不自量力的,這顆不自量力的心才是比無知更可怕的東西。

所以比無知更可怕的東西,是人的心。人心易變,不但是別人的心易變,而自己的心也是易變的。易變的心是不可琢磨的,這顆不可琢磨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有。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比無知更可怕的東西,而很少有人去注意這一點。每個人都看到了別人的短處,卻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也是可怕的。


動靜之緣


雖說無知者無罪,但現在因為無知而導致的災禍比比皆是。

有過一篇報道,有一個同學住院了,同學們去看他。當時還可以正常活動,他家裡人給他做了很多東西吃,洗了水果,他拿著一個蘋果在吃,以為沒什麼大事。

當他同學沒事看他的病例本時,突然發現他得的是糖尿病,晚期,隨即一把把他的蘋果搶走,不讓他吃。“你以為你得的是什麼病,還吃這個!”

可人家家裡說就是生病了,要補充維生素。沒辦法,拗不過。

後來走了,很不錯的一個小夥子。

還有的就是本心,也是最重要的。

看你是想為惡還是為善

有個同學喜歡穿襯衫,每次都用肥皂手洗。可他每次都買兩塊。有次閒聊問他,他說:肥皂用的方便,洗襪子內褲有時就用了。一塊專門是我專門洗襯衫的,另一塊是給你們用的。

我突然就明白了他為什麼在那塊常用的做標記

“我怕你們用,又怕你們拿混了用,還有一個是最怕你們明明知道卻還故意拿混了用”


落花似有意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不懂裝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千萬不能不懂裝懂。本來自己不明白的事情,非要裝作很精通,並告訴別人錯誤的方法,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讓別人誤入歧途,甚至會給別人帶來不可預見的後果。所以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不懂裝懂。



鳴哥愛生活


人心,人性

無知是代表著善良,至少不用裝人,至少不用表面裝的是一個文明人,背地裡卻是一個野獸。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心,人性。

一個人的無知,不代表他以後的成就,但是一個人的人心倒了,那麼就代表他一輩子都要裝人。

裝一個文明人,裝一個有價值的人,裝一個有錢人,裝一個完美的人,不虛偽嗎?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心和人性,一個人看著善良,但是又有誰能知道他內心的黑暗。

一個人如果連人性都沒有那麼就是一個畜生。


萬事先看理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無明。

無明的人就是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想法是無知的,同時也不聽別人的勸阻,反而將錯就錯,並且一意孤行。到頭來害了別人,同時也害了你自己。這種實際上是最最可怕的人,它比前面的無恥、傲慢、一知半解、偏見、固執更為可怕。

假如你一生中碰到無明的人,那你真的很無語。某人不喜歡吃甜食,但是自己又不告訴廚師。結果等菜端到桌上,他才說不喜歡吃甜。你說氣不氣人?這種無明真讓人難以捉摸。




哦卡祖瑪咖


小學同學李剛是知道自己在某些地方無知的人,記得一次當與幾個從事醫學研究的同學聚會的時候,他一聽大夫們討論的那些專業術語,就立即躲避一旁,連聲說你們說的我一點都不懂,你們先聊。雖然無知,但是一點也不自卑。

隨後,到了吃飯喝酒的時候,李剛在酒場上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老辣的人情世故,諳熟的酒場語言,面面俱到的關注和對所有人的照顧,加上自己豪邁酒量襯托,形象立即光彩照人,立馬由無知的旁觀者成為主導地位的重要人物。

想比大家都曾經遇到過無知的人,以自己的正確而正確,以自己的論斷為論斷,巧舌如簧,強詞奪理,屬於是無知到不知道自己無知的人,隨意搭配甚至編造出各種數據論點,去論證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偽證。無論別人怎麼勸說也無濟於事,無知到鬼迷心竅也是一種視死如歸的作死方式。

這種無知的人,坑害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他會連累一個群體,他的引經據典、義正辭嚴的論斷很有迷惑性,有不少擁躉誓死追隨,從而導致群體的迷濛和言行的失常。

希特勒就是一個典型人物,這個打著德意志民族振興幌子的無知狂人,激發起一個民族的振興妄想,與意大利、日本勾結在一起,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挑戰世界和平,結果造成3000萬人死亡,希特勒自殺,德國也變成一片瓦礫、廢墟。











我是老虎誰都怕


無知

先上圖

圖中書的高度代表著知識儲藏程度,最左邊的人什麼都沒有,可以說最無知。但是在他眼中的世界,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因此最快樂,伸出雙手和這個世界打招呼。中間的人讀過幾本書,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眼界更開闊,眼前所見烏雲蔽日、滿目蒼夷,明白了這個世界不只有一個面目。因此鬱鬱寡歡,他不再打招呼了。最右邊的人超越二者,我們姑且說他是有知的人吧,隨著知識儲備的提升,眼界進一步的開闊。他看到了滿目蒼夷之後原來又是金黃燦爛的陽光。他再次伸出了手:“嗨,你好,世界”。那時他所探知到的美與深刻,不再是之前所見的光譜折射,而是內心所悟的毀後重生了。

問題是,我們現在是圖中的哪個人呢?

我們會不會因為無知,讓我們錯誤的以為我們現在親眼所見的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我的家鄉處於四線城市開外,城市下轄的農村裡至今仍有人生病了不去就醫吃藥,而是請算命先生寫道符,拌著香灰喝下去。治好了當然是神仙保佑,治不好說明你上輩子一定是做了壞事。還有從網上看到的,有個題主的姐姐去山區支教,沒幾天被一個男孩用納鞋的錐子刺穿腹部,原因是自從她來了之後他媽媽就一病不起,村子裡的人都說一定是她從外面帶進了不好的東西。她很不解。發帖問大家,山區裡的孩子不是最單純淳樸的嗎?為什麼變得這麼壞?

我是做保險行業的,因此常和一些保險代理人接觸。最近聽到一種觀點:發展客戶,電銷是目前已知的營銷手段中最實用、最有發展潛力的手段。而作為支持他論證的證據居然是他做電銷的成單率比互聯網渠道的高,在談到人們聽到電話裡推銷保險時就不願接聽時,他用了一句濃濃的QQ空間或者微信朋友圈味道的一句話:“今天的我你愛搭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我很難想象,在如今的這個互聯網+時代,而且還是一線城市居然還有人會堅信電話銷售是發展趨勢……

做銷售,早已經是渠道為王了。從成本,從客戶轉化率,從模式盈利的天花板,從渠道,等等來看,電話銷售都是一種落後的模式。它可以是其中的一種渠道,但絕不會是主流。

可是,這樣的道理你根本沒法和他解釋,也說不通。因為他是發自內心的認知並且堅信這樣的觀點。

很多人之所有會有奇葩的言論、理念、行為,不是因為他們蠢,不是因為他們壞,僅僅是因為無知。

最有意思的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無知。就像圖中的那個人一樣,在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作為向上的階梯,衝破固有的思維,視角的桎梏之前。所有在圖右狀態的有知者覺得可怕的行為,話語。在無知者本人那裡都是理應如此,理所當然的。

我們所有的人無一例外一定都是從左至右逐步經歷的,每當我們提升一個層級,就一定會對前一刻的感知感到後怕——原來我之前所見,不是全部。願大家以此圖共勉,在這個粉飾太平和造謠生事並存的世界,不要深陷圖左而不拔。少在朋友圈發一些求贊,雞湯,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段子。多讀點有用的書。建立自己強健有力、開闊曠達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不能擺脫無知之前,至少做到知道自己無知。這個世界畢竟還是是美好而又複雜的。在探求所謂的真理與真相之前,請先做到自知者明。


文藝孤獨青年範兒


在這世上,比無知可怕的事。恐怕沒有了吧。無知,無畏。是一個意思。如果一個人學識閱歷。都沒有。在生活中,在人群裡。會顯的很渺小。會顯的很又至。失去了追求理想信念的基礎。活在空虛寂寞裡,很可怕。對生活的想往也會是蒼白空洞的。無知可怕,人在無知裡活著。做著永遠醒不了的白日夢。更可怕。


牛建新83


謝謝提問。

無知,我理解紙面意思就是愚鈍,該知道的而什麼都不知道。

人隨著年齡增長和經歷事物,應該越來越懂事。如果到了該成熟的時候,還是跟個三歲小孩那樣,幼稚,愚鈍……好壞不分,冷熱不懂,是非不辨,那是可怕甚至可悲的。

若問我,什麼比無知更可怕?我覺得就是無自我控制能力。

沒有自我控制力,通俗來說就是隨心所欲。法律,道德,規矩……對他來說,就是不存在的東西。他們可以拋棄家人,出賣朋友,可以踐踏法規,漠視倫理。凡事均以自我利益中心為前提,只要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可不遵循法律,道義,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和痛苦,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去獲取。

如果把無知比喻一頭豬的話,無自我控制力就是一頭嗜血的狼。


聽雨觀潮909


無知其實並不可怕,只要他承認自己無知就行了,別人也不會責怪他。那麼,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什麼呢?有人說“無恥比無知更可怕”,也有人說“傲慢比無知更可怕”。有人說“一知半解比無知更可怕”,也有人說“偏見比無知更可怕”。有人說“固執比無知更可怕”,也有人說“無明比無知更可怕”。
那麼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什麼呢?有以下六加以分析
【1】比無知更可怕的是無恥。
無恥是一個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做出很可恥的事。有個成語叫厚顏無恥。意思就是這種人臉皮很厚的,不知羞恥。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實際上這種人特不要臉。
某人為得到一個姑娘的愛,先去討好她媽。他真有本事,連她媽都敢輕薄。可以肯定他前途無量,即使身無分文,他也能娶到老婆,因為他厚顏無恥呀。如果此女人正好喜歡這種人,那真是半斤對八兩,正好應對一個成語叫卑鄙無恥。
這種人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妄想,用最卑鄙的手段來傷害別人,或者折磨別人。直到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止。這種人也相當可怕。碰上無恥之徒,最好不要去理他。不然的話,受傷害的是你自己。
【2】比無知更可怕的是傲慢。
驕傲,傲氣十足。通常瞧不起別人,認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目中無人。一般人是不會跟這種人湊在一起的。除非你能委屈求全。
《禮記•曲禮》中有這樣的描述:“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其意便是一個人不能傲慢,不能縱慾,不能樂極,不能志滿。傲慢不會讓人長進,縱慾只能腐敗墮落。樂極只會生悲,志滿只能終止對未來生活的追求。
西漢時期,有個很小的國家叫“夜郎國”。這個國家的面積只有漢朝的一個州那麼大,而且人口稀少,土地稀薄。但是這個國家的國王很傲慢,從不把大漢朝放在眼裡。某日,漢朝派重臣唐蒙出訪夜郎國。國王問唐蒙:“漢孰與我大?” 唐蒙啞然失笑。傲慢的人最終吃虧的還是他自己。
【3】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一知半解。
有句名言:“己知昨天,未知明天。今天一知半解。”有些人你說他不懂吧,其實又有點懂。說他懂吧,其實又不全面。對這種人也是很難纏的。他自己認為全懂,還說你們什麼都不懂。結果呢,做什麼事都做不好。
沒有理解透徹的東西能做好嗎?有位名人曾經這樣說:“人,最危險的時候不是你對事物的全部瞭解,也不是你對事物的完全未知,而是一知半解之後。同時還下了結論:一知半解的知識是淺薄的知識,也最容易誤事。
人,就怕一知半解。有人明知道大樹底下容易遭雷擊,不能搭帳篷。卻在空曠的平地上搭起了帳篷。其實平地上也是雷擊目標,可他就是不知道自己“一知半解”。
【4】比無知更可怕的是偏見。
偏見就是偏見、成見。考慮事情不全面,或者另外有想法。在討論問題中,有自己片面的見解。但這種見解又行不通。所以對偏見的人也是比較討厭的。
一個人的偏見可以通過他(她)的閱歷、讀書、實踐、成長來減少偏見。但要消滅偏見是不可能的。你要非偏見不可,那別人也沒辦法。你要偏見最好偏見你的優點,不要偏見你的缺點。你要偏見最好偏見你喜歡的人,不要偏見你討厭的人。
偏見,只會暴露你的愚昧和無知。所以,請你不要拿你的偏見來反駁別人。
【5】比無知更可怕的是固執。
固執就是這人比較古板,不能變通。抓住某個想法或者觀點不放,始終不鬆口。任憑你怎麼說好話怎麼解釋,他都堅持自己的原則。碰到這種人也算是自己認栽了。
某人相當固執。在公交車上,一位老太太站立不住,一位站著的小姑娘讓他讓個座,他就是不肯。那姑娘好話說盡,他就是不讓座。最後一位大爺站起來讓座了。
你說這人固不固執?在當今社會,特別固執的人也很少有人跟他(她)打交道,他(她)的朋友自然也很少,交際方面也很狹窄。這樣的人不會有大的作為,只能束縛自己。做人太固執,你有事求人家,人家也會比你固執。這叫“一報還一報。”
【6】比無知更可怕的是無明。
無明的人就是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想法是無知的,同時也不聽別人的勸阻,反而將錯就錯,並且一意孤行。到頭來害了別人,同時也害了你自己。這種實際上是最最可怕的人,它比前面的無恥、傲慢、一知半解、偏見、固執更為可怕。
假如你一生中碰到無明的人,那你真的很無語。某人不喜歡吃甜食,但是自己又不告訴廚師。結果等菜端到桌上,他才說不喜歡吃甜。你說氣不氣人?這種無明真讓人難以捉摸。
經過上面的逐個分析,更突出的觀點是:比無知更可怕的是“無明”。無明是你想象不到的,它對你來說是個未知恐懼和最大的傷害。所以碰到無明的人,真是無藥可救了。佛學中的《般羅密陀心經》中有此描述:“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乃無無明死。” 而現實中的“無明”永遠存在,真的讓人好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