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3月18日,金蝶發佈了2019年財報。與同期的其他財報略有不同,雖然處於轉型期,不過業績也歎為觀止:營收增長18.4%,金蝶雲業務收入大幅增長54.7%,毛利增長16.5%,研發費用增長44.8%。

顯然,這是一份標準的用短期利潤換取戰略轉型的科技公司財報。在這份財報發佈後,金蝶的股價近18%的漲幅,反映出投資者普遍看好金蝶的戰略轉型。

在過去的十年裡,科技行業的變化翻天覆地,金蝶市值卻翻了10倍,而就在過去的所謂“互聯網下半場”的這3年裡,金蝶的市值就翻了4倍。金蝶創始人徐少春的許諾,似乎每一次都能兌現。

這是外界對金蝶信心的來源。

現在,金蝶正處於雲轉型的關鍵時期。2018年,金蝶雲·蒼穹發佈。從此,由金蝶雲·蒼穹(大企業數字共生平臺)、金蝶雲·星空(中大及成長型企業創新雲服務平臺)等,以及一系列垂直行業雲組成的雲產品陣列,完整覆蓋了全球680萬企業及機構。金蝶正式開啟了自身在產業互聯網大潮中的新徵程。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金蝶創始人徐少春)

“金蝶要在未來三五年要成為軟件行業中的華為。”

這是55歲的徐少春的新目標。

站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的門檻上,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60後徐少春和重新出發的金蝶。

“砸”出個初心:徐少春的管理哲學

2018年10月26日,徐少春的個人公眾號開通。這位創始人每天會花2-3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來處理後臺撲面而來的各種問題,其中,有很多是客戶的抱怨與投訴。

公號開通的整整30年前,從財政部科研所研究生畢業的徐少春到深圳創業。從創業到以金蝶云為背景的“直達·共生”理念,徐少春探索了30年。

中國的軟件行業裡有“一部金蝶創業史,半部中國軟件史”之說。實際上,很少有公司會像金蝶這樣,在誕生27年之後,仍然把持著行業龍頭地位,並帶頭掀起了新的變革浪潮。

金蝶是如何創造這個商業奇蹟的?

徐少春自己給出了一個看似粗暴卻發人深省的字眼:砸!

金蝶在2014年開啟了自己的第三個十年,在這一年,51歲的徐少春做出了兩件令同行驚訝的舉動。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2014年5月4日,徐少春在金蝶總部參加“五四”青年節紀念活動的時候,跳上了公司接待前臺,砸掉了一臺PC。他宣佈金蝶要引領一場“工作方式革命”,鼓勵移動辦公、社交辦公、共享辦公和彈性辦公。8月8日,徐少春又和客戶一起掄起大錘砸掉了一臺服務器,宣告成立“ERP雲服務事業部”。徐少春說,軟件是過去,雲是未來。

在隨後的2016年,2017年,2018年的青年節,徐少春又砸掉了辦公室、老闆椅和一個圍牆。

十多年來,媒體有很多關於“砸”的報道。但這些報道都是屬於社會維權新聞,新聞主角砸的都是別人家的產品,羅永浩就砸過一臺冰箱維權。砸自己家東西的,鳳毛麟角。

徐少春挑選特殊的日子,通過這種具有視覺刺激感的行為,充分表達了對技術與理念進行革新的決心。

實際上,在2014年之前的20年裡,金蝶已經經歷了從DOS到Windows時代的軟件換代,以及從財務軟件向ERP系統的轉型。

而2014年之後的幾次“砸”,意味著金蝶又完成了從傳統辦公到移動辦公的轉型,從ERP系統到雲計算公司的轉型。

在管理學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和邁克爾·波特的商業教案上,既有著因為忽略技術革新而被市場淘汰的施樂、柯達、IBM這樣公司的案例,也有大刀闊斧改革後再塑輝煌的通用電器和杜邦這樣成功的案例。

但是,在PC與互聯網成為標配的近三十年裡,科技的變革日新月異,一家勇於自我革新的企業,作出一兩次革新很容易,但如金蝶這樣,能夠在長達27年的時間裡實現連續4次自我顛覆,永遠立於潮頭之上,這是很罕見的。

而在比金蝶晚多年誕生的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有多少曾經的明星公司如今已經泯然於行業?

徐少春這一連串的“砸”,很好地詮釋了管理學的一個基本定理:戰略抉擇的本質,就是決定要得到什麼,並且為了得到而捨棄什麼。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2017年的這一“砸”,是徐少春最難的一次。因為砸掉ERP意味著砸掉一份自己從事的事業,而不僅僅是砸掉一個產品。拋開金蝶20多年的積累不說,很多企業的ERP至今仍在運行。但徐少春就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金蝶的目標是,到2020年,雲業務收入佔比達到60%,成為一家真正的雲計算公司。

我們看看金蝶自我顛覆的成績單: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IDC(國際數據公司)發佈最新的《中國公有云市場2018年下半年跟蹤報告》,其中《2018年中國企業級應用SaaS廠商營收佔比》顯示,金蝶國際軟件集團(簡稱金蝶)蟬聯第一。

此外,在中國企業雲服務細分市場,《IDC中國半年度企業應用軟件市場跟蹤報告(2019年上半年)》還顯示,金蝶在 SaaS ERM公有云(即雲ERP)及財務雲市場佔有率維持排名第一,其中財務雲佔比28.4%,超過2-6名總和。這是繼2016年、2017年、2018年後,金蝶再次取得了整體企業級SaaS、SaaS ERM和SaaS財務雲的三料冠軍。

2019年,金蝶加大產業互聯網的佈局,與華為、溫氏等多家行業領頭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聯通合資成立雲鏑智慧工業互聯網平臺,依託5G網絡、雲網融合、雲邊協同、物聯網感知等基礎設施能力賦能廣大中小製造企業;與中國中信、中信信託合資成立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拉動內需,刺激消費。

看了這份金蝶轉型成績單,就不難理解,為何金蝶會在“互聯網下半場”的這三年,股價反而翻了3倍。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27年快持續成長,4次自我顛覆,金蝶的商業案例可謂鳳毛麟角。根據常年來對金蝶的觀察,以及近年來徐少春公開佈道,筆者認為徐少春的管理哲學可以歸結為“雙核”:

1.要改變世界,先要顛覆自己——勇於放棄既有優勢,擁抱新技術、新潮流。

2.客戶第一,主動賦能——無限拉進與客戶的距離,滿足經營者對增長的渴望。

關於第1點,金蝶27年以來的4次自我顛覆,已經證明了其有效性。近些年來,徐少春也常用中國的傳統哲學來闡釋自己變革動力的來源。

徐少春2019年的“砸”並非是砸碎外物,而是砸破繭。這其實很說得通。因為儒釋道表面上大相徑庭,其實本質上都是內求第一,所謂“修齊治平”,就是先搞定自己再搞定世界。

關於第2點,徐少春開個人微信公號與客戶互動,是重視客戶的最有力證明。在徐少春看來,讓金蝶變得更加透明,所有真實的情況都呈現在管理層面前。金蝶的客戶服務體系變革由自己開始,而研發體系的變革由服務體系變革開始。

金蝶雲·蒼穹的野心:平臺與生態

2020年的第二週,騰訊正式宣佈啟動“SaaS技術聯盟”。基於解決SaaS廠商間互聯互通與高效集成目的,該聯盟本質上是一個“行業共建技術中臺”,而在該聯盟的名單中,除了騰訊旗下的微盟之外,金蝶排在第一位。

騰訊自創立以來至2018年,一直是一家以即時通訊和互動娛樂為主要產品的消費互聯網公司;金蝶自誕生以來的使命,是賦能企業管理。這兩家看似關聯度很小的公司,以上述兩件事情的發生為標誌,在2018年和2019年發生了越來越強關聯。

騰訊與金蝶相互關聯的主題,就是“擁抱產業互聯網”。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20年來,科技行業日新月異,前浪後浪高速更迭。在產業勢力快速淘汰與更新的潮流中,60後徐少春和他27年前創辦的金蝶,在近年來卻成為了產業互聯網的弄潮兒,而這也是中國科技行業的新一波增長點。

如果說之前的幾次“砸”,是金蝶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區,那麼金蝶雲·蒼穹的誕生,則標誌著金蝶進入了人跡罕至區。

金蝶雲·蒼穹作為中國首款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企業級雲原生PaaS平臺,基於全新的雲原生架構,結合企業業務特點支持雲端個性化定製,提供了開發服務雲、社交服務雲、大數據服務雲、人工智能服務雲、物聯網服務雲和雲基礎技術服務等一系列的平臺級應用服務,幫助企業快速搭建數字化平臺,助力大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金蝶雲·蒼穹PaaS平臺技術架構圖)

已經有了雲業務收入擔當的金蝶雲·星空,為什麼一定要做SaaS+PaaS的金蝶雲·蒼穹?

這要從SaaS說起。十年以來,SaaS在中國市場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普及。有能力做SaaS,特別是做垂直行業SaaS的創業公司非常多。

高盛在2018年發佈的CIO調查顯示,有7.6%的CIO計劃增加SaaS產品的預算,排在新增IT項目支出榜單第二名。無獨有偶,IDC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SaaS市場報告》指出,中國SaaS市場增速是傳統應用軟件增速的8倍。

10年來,雲計算的爆發是SaaS潮流的最大助推者。從阿里、騰訊等基礎設施巨頭引領的方向看,未來大公司的IT架構很可能是基於雲計算的“數據平臺+中臺支撐+前臺應用”三合一架構。SaaS所處的位置就是前臺應用。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SaaS領域出現了難以通過市場手段突破的瓶頸:

第一,小型公司的生存空間有限並且付費意識不強,這讓本來就激烈競爭的SaaS廠商看不到未來增長,企業微信和釘釘入場後就更讓細分市場雪上加霜;

第二,中大型公司往往事業群運作,業務龐雜,用SaaS思路去設計IT架構,其付出了人力成本不亞於一次本地化部署,並且還不容易讓多元化需求的客戶滿意。

於是,國內外的一些有先見之明又有實力的SaaS廠商,開始嘗試做產業鏈中臺角色的PaaS。實際上,“無PaaS,不SaaS”已經成為了近兩年IT行業的一個新潮流。只不過,在這潮流之上,並非是每一家SaaS廠商都有能力自我革新為PaaS平臺。

有贊CEO白鴉曾就曾說過:要做成PaaS,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有一流的SaaS或開發能力;二是要有一數量的大客戶。

金蝶顯然具備這兩個條件。

金蝶2019年財報顯示,金蝶雲·蒼穹全年新籤客戶130家,包括中國兵裝、中冶南方、順豐集團、匹克集團等。同時,入選了Gartner全球高生產力PaaS供應商目錄。

金蝶雲的“野心” 徐少春的初心

(2018年8月8日,金蝶雲·蒼穹發佈)

根據金蝶雲·蒼穹的技術特點和用戶反饋,其對於大型企業的價值主要有兩方面:

1.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以往一家SaaS公司要做一套ERP,從配置服務器,到做架構再到完善核心邏輯起碼要一到兩年,而如果在金蝶雲·蒼穹上開發,只需要一兩個月,開發者們便可以在這裡根據需求做出不同行業的ERP應用。作為一個PaaS平臺,金蝶雲·蒼穹已經把最複雜的底層做好了,這種超強的搭建能力能讓金蝶的合作伙伴不需要糾結於底層技術,把更多的精力專注於如何解決業務線需求即可,大大節約了大型企業客戶的IT成本並且提高效率。

2. PaaS整合碎片化的SaaS行業——SaaS廠商如何做到零實施還能保證行業最佳業務實踐?PaaS會促使每個SaaS產品都有條件成為理論上的非標產品,這意味著每一家企業都能用上符合自己行業與公司特點的SaaS應用。

正如某些專家所說:單機版的開發平臺相當於只供單人使用的一臺計算資源,而PaaS平臺可被看作是幾百個機器連在一起的網絡矩陣,同時為萬人提供編程環境。所以,嚴格說來,有了做產業鏈技術中臺的PaaS之後,產業互聯網才可能存在。

結語

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新基建。新基建本質,就是利用原生的數字化技術去升級已有的這些基礎設施,比如數據中心、5G、工業互聯網等等,因為所有這些新基建必須建立在雲端基礎之上,這就為金蝶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金蝶的未來成長空間遠不止如此。

比如,金蝶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入選Gartner全球市場指南的中國SaaS雲服務廠商;在中信建投的報告中,認為從規模上來看,中美雲計算市場規模仍有10倍差距,IaaS龍頭收入仍有8倍差距,SaaS龍頭收入有100倍差距。未來雲計算市場結構逐漸從IaaS層傳導到SaaS層,SaaS公司將迎來更好發展機遇,而金蝶雲的業務核心指標正在複製海外巨頭成長之路。

挖掘金蝶龐大的客戶群體,你會發現,財富中國100強企業超過一半在使用金蝶服務;金蝶支撐著全球50%的鋼鐵生產;使用金蝶系統處理的港口吞吐量佔世界總量的43%......

這些僅僅是金蝶已經取得的成就。正如中信建投的報告預測,金蝶未來最大的紅利,將是中國雲計算市場對美國的趕超,以及中國政府“百萬企業上雲”的政策號召。

產業互聯網時代,金蝶已經準備好再次迎風飛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