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上海腎臟周:容易“感冒”的腎臟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容易“感冒”的腎臟

小沈,男性,28歲。為人熱情,工作努力,經常為了完成項目連續數天熬夜工作。1年前婚前檢查發現尿隱血+,自以為過勞所致並沒有重視,更沒到醫院複查。2月前,小沈受涼感冒,流涕、咳嗽伴發熱,1天后發現尿色變紅。粗心的小沈沒在意,多喝水,吃了3片退熱藥體溫就正常了,尿色也變清了。一週後,小沈不僅經常頭暈,還發現眼瞼和雙下肢水腫,尿量也比平時少,趕緊到醫院腎內科就診,才知道大事不好——原來得了腎臟病。血壓160/95毫米汞柱,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1.5克/天,尿紅細胞+++,血清肌酐312微摩爾/升。醫生趕緊安排小沈做了腎活檢,結果顯示“IgA腎病伴急性間質性腎炎”。

小沈迷茫了,“我怎麼會得腎臟病?” “我怎麼會同時得2個腎臟病?”醫生耐心地告訴小沈,都是這場感冒惹的禍。小沈恍然大悟,原來小小的感冒還會殃及腎臟啊!

感冒累及腎臟通常分為三種情況:

1. 導致感冒的病原體也會損傷腎臟

最常見的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導致的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患者發現腎臟疾病前常有感冒症狀,如咽痛、發熱等,1~3周後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甚至血肌酐升高。部分患者也可能由皮膚感染導致。這是由於感染這類病菌後,體內產生了一系列免疫反應損傷了腎臟。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容易“感冒”的腎臟

(圖片源於網絡)

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早期感染患者中,10%出現血肌酐升高;在收治重症肺炎患者的監護室中,約23%的患者合併急性腎損傷並接受透析治療。目前對新冠肺炎的研究並不深入,多數學者考慮可能由於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損傷引發了人體免疫系統強烈、過激反應導致腎臟損害。

2. 感冒導致原有腎臟病加速進展

由於腎臟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和體徵,如果不做體檢很難被發現,常被人們稱為“沉默的殺手”。病例中小沈1年前體檢發現血尿可能已經得了慢性腎臟病,只是因為沒有明顯症狀被忽視了。感冒即感染,每次感染都會給已經不堪重負的腎臟一次打擊,導致腎臟病快速進展,血尿增多,顏色加深,出現肉眼血尿、蛋白尿,甚至血肌酐升高。臨床中常碰到病情平穩的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一次感冒或肺炎後肌酐快速升高,甚至到尿毒症期,需要終身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替代治療。感染也是導致腎臟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中,伴有腎臟病的患者重症比例和死亡率均較高。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容易“感冒”的腎臟

(圖片源於網絡)

3. 藥物引起的腎損傷

病例中的小沈除了患有IgA腎病(慢性腎病的一種),還患有急性間質性腎炎,這與小沈感冒期間服用以非甾體類抗炎藥成為主的退熱藥有關,是藥物性腎損害。藥物性腎損害是指由藥物所致的各種急、慢性腎臟損害。近年來,因為濫用藥物導致的腎損害,最後發生為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不斷增多,應引起社會廣泛重視。

【掌健識】上海腎臟周:容易“感冒”的腎臟

(圖片源於網絡)

維護腎臟健康需要全民一起努力。重預防,勤篩查,早發現,快診斷,規範治療,定期複查,使人人享有“健康腎臟,美好生活”。


供稿:

  • 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分會
  • 上海市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
  • 薛 寧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
  • 方 藝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
  • 丁小強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