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縣:唱響「民政爲民、民政愛民」主旋律

蓬溪县:唱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旋律

蓬溪县:唱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旋律

為留守兒童慶祝生日

蓬溪县:唱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旋律

老人與社工互動表演幸福拍手歌

蓬溪县:唱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主旋律

與留守兒童牽手郊遊

蓬溪縣加快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促進管理向服務轉變

唱響“民政為民、民政愛民”主旋律

2013年以來,蓬溪縣不斷探索試點,通過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促進管理向服務轉變,推動民政工作專業化,不斷提高為民愛民能力和水平。目前,全縣共有持證社會工作師42人,在縣級層面大力孵化培育專業社工組織10個,主要在社區治理、社會救助、居家養老、脫貧攻堅、留守兒童關愛等方面開展專業服務,突出精神文化引領,把以前停留在號召、口號層面的工作轉化為實際行動,打通了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多元化養老服務 離家不離親 幸福院裡享晚年

“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恩恩愛愛纖繩盪悠悠……”日前,記者走進三鳳鎮敬老院,五保老人自編自演歌舞劇《縴夫的愛》正在上演。87歲的五保老人凌均賢穿著大紅妝,喬裝新娘,坐在凳子做成的“船頭”,幾個散居五保老人裝扮成縴夫,一邊唱一邊拖動“大船”,裝扮“妹妹”的凌均賢笑得合不攏嘴。雖然劇情簡單,但詼諧有趣,老人們精神頭十足。

這是蓬溪縣敬老院開展精神文化活動的一幕場景。從2014年開始,24個鄉鎮敬老院已經從傳統的“重物質供養”向“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供養並重”轉變。

“在敬老院開展精神文化活動實現了精神贍養與物質贍養並重,老人找到成就感和歸屬感,敬老院也從一潭‘死水’變成幸福歡樂的海洋。”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社工人員從轉變鄉鎮領導、民政辦主任、敬老院院長的觀念入手,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的工作方法,與老人一道開展唱紅歌、做遊戲、節日聚會等活動。管理人員由過去對老人的管理控制等“居高臨下”的狀態轉變為平等接納,從尊重老人的人格,維護老人的尊嚴入手,並與之交朋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鴻溝逐漸消失,關係變得和諧愉快。現在,全縣敬老院老人陽光、自信、熱情大方,與外界積極互動。“目前有兩個敬老院的院民已組織成立了志願服務隊,到附近看望留守老人,失能老人,幫助他們打掃清潔,一起做飯吃飯,共享快樂。”

敬老院管理服務入住人群集中,單一化,但是居家養老覆蓋面廣,難以一步到位。縣民政局以社區為切入點,建立日間照料中心,通過購買專業社工服務,採取“幫、傳、帶”的方式,為居家養老提供多種服務,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逐顯成效。

走進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發現這裡娛樂室、休息室、圖書室等老年人活動場所功能齊全,老人在活動室內吹拉彈唱、打牌下棋、健身休閒,有說有笑。

“只要沒事,我都會來這裡和老夥伴們一起打乒乓球,大家都是彼此熟悉的鄰居,日子過得很開心。”正在打乒乓球的賀珍清說,這裡不僅服務態度好,設施也很全,能滿足各種生活需求。老人的臉上煥發出燦爛的笑容。

如今,多元化養老服務正如一粒種子,深深根植在蓬溪大地“開花結果”。種下的是溫暖和諧,收穫的是老年人的幸福安康。

創新社區治理 居民唱“主角” 鄰里互助暖人心

“聽說今天又來了個專業醫生給我們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走,一起去聽聽。”7月的一天,金橋鎮翰林社區開展夏季健康知識講座,50多歲的張素蘭不願待在家裡看電視,邀請鄰居一起去“聽課”。自從張素蘭加入社區活動後,不再因為自己一隻“眼睛小”而自卑,總是積極參加健身操、太極、入戶調查等多種社區服務活動中,覺得人生充實了許多。

這樣的變化是翰林社區這個農轉居社區蛻變的一個縮影。“原來居民埋頭各顧各,社區是一盤散沙。”社區主任梁合挺說,“現在居民唱‘主角’,啥事都爭著幹。”

據介紹,金橋鎮翰林社區成立於2012年,是一個典型的農轉居社區。2015年由縣財政投資180萬元,建設金橋新區社工服務中心,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以“服務群眾、服務企業、共建和諧”為宗旨,通過“三社聯動”,發揮“社工+義工”的專業力量,參與社區事務引導,對農轉居的居民進行新市民培育,帶領其適應城市生活、改變行為習慣,鄰里互助。

大學生梁宏斌、陸俊男只要寒暑假一回家,就到社區兒童之家幫助留守兒童免費輔導家庭作業,得到孩子及家長的一致讚賞。

每天吃過晚飯,羅優桂蹬著自己的三輪車,拖著音響徑直往廣場奔去,免費為大傢伙提供音響設備,組織跳廣場舞……

一樁樁感人事例,無不飽含著群眾主動參與管理,積極幫助百姓的一份真情。

“以前社區來找我,我隔著門和他們說話,現在社區有事不叫我,我和他們生氣。”張素蘭說,政府做的事,群眾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延伸到了自己的行動上。

對於社區的事情,居民不再袖手旁觀。梁合挺對此感受最直接——“原來遇到問題,居民首先找社區:‘書記、主任,某某垃圾到處亂甩,你們啷個不管?’現在不一樣了,他們來提建議,希望社區出面組織開個會,大家協商解決辦法。”梁合挺說,通過多年來“社工+義工”的專業力量介入到翰林社區,並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基礎,發揮起了居民與居民之間互動,實現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職責的紐帶作用,有效地治理了“城市病”。

關愛留守兒童

陪伴成長 為孩子編織七彩童年

“洋洋,六一兒童節快樂!聽說你這次兒童節獲得了表揚,老師都誇你進步非常大,阿姨很替你開心!”“也謝謝阿姨送來的禮物,這個兒童節我過得真的很開心……”今年6月1日,社工服務嶽小嫻再次對留守兒童洋洋進行了電話回訪。從回訪情況來看,洋洋在各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不再淘氣,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主動與同伴建立良好關係,與家長也學會了協商處理問題。

2017年9月,新希望社工與洋洋結對幫扶,根據成長需求、情感需求、發展需求、環境友好需求等制定幫扶措施,組織開展小組活動、作業輔導、社會實踐等系列活動,最大程度改善洋洋生存環境,提升他的自我生存、團體融入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幫助他快樂健康成長。

“我們的跟蹤服務截止到今年5月,通過後期的入戶家訪和電話回訪情況來看,洋洋的轉變挺大,也算是取得了成功。”社工嶽小嫻說道。

該社工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鏈接多方資源,讓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項目中,通過成長陪伴、學業支援、資源鏈接、愛心監護等手段,共同為農村留守兒童編織七彩童年,助其健康快樂成長。

“下一步,民政局將繼續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走進群眾內心,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抓住基礎不放,為蓬溪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蓬溪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楊雪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