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得招人喜歡?

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得招人喜歡?

世界不是彼此隔開的格子,不論願不願意,我們都要跟人打交道,或者是夥伴,或者是同學,或者是親友,或者是同事,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如酒店的招待,病房的病友,低頭走路不經意間碰到的路人。活在人來人往的世界,我們無法逃避,註定要與不期而遇的很多人產生人生的交集。

在我們的心裡,可能會有喜歡的人,跟他在一起,會覺得愉快,舒暢,卻說不上來究竟什麼理由,他到底好在哪裡。我們喜歡的人,往往也是喜歡我們的人,而我們不喜歡的人,往往也不喜歡我們。這並不奇怪。沒有三觀相近做交往的基礎,再好的朋友,終歸會在某一刻分手。紛繁世界,煙火人間,人,獨自走在命運的軌道上,總會邂逅有些人一見如故,彼此接受,互相欣賞,於是產生心理共鳴,這種共鳴,是一種情緒上無需遮擋的自由釋放,一種精神上不求自來的適度滿足。

我們期待遇見自己喜歡的人,同時,我們也應當努力成為別人喜歡的人。

真誠待人,不玩心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主流是合作,珍貴在交心。我們不太喜歡工於心計的人,不太喜歡小肚雞腸的人,也不太喜歡牢騷滿腹的人,真誠的人,從來都不會這樣。普天之下,最能打動人心的語言不是童話,不是寓言,而是流露真情實感的那些心裡話。戴著面具生活久了,有些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真實的容顏,不論說話辦事,都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讓人猜不透甜言蜜語背後的心靈是否冷如冰霜,所有的點到為止或旁敲側擊,都讓人吃不准他是為自己往前一步修路搭橋還是挖坑埋雷。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心累,還不如獨處,所以,我們要想讓人喜歡,就得敞開心扉,以誠待人。

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得招人喜歡?

樂意傾聽,積極關注。傾聽是極為重要的人際交往技巧。兩個人在一起,坦承交流,不僅要有勇氣說出來,更要有耐心聽進去。傾聽會令對方滿足,讓他的情感和觀點實現沒有干擾地表達,如果相反,我們不顧別人的感受東拉西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則會讓人心生不快,因為我們沒有在乎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沒有傾聽,就搞不準對方說了那麼多話到底想表達什麼,就不會有情感共鳴,所有的溝通交流,都會因為說話不在一個頻道而歸於無效。如果傾聽不足表達有餘,各抒己見唾沫橫飛,那最後的結局,可能就是拂袖而去不歡而散。我們長了兩隻耳朵一張嘴,或許就是上天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比例,即少說多聽。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讓別人從心底感到自己受到了積極關注,畢竟,誰都不喜歡一個心不在焉的人吧?

心懷善念,知恩圖報。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通行證。疫情期間,小區物業進出都要檢查上班證明,否則,一律不準進出。有一個人從大門出去,保安不但沒檢查,還打了一聲招呼,上班啊,然後,就過去了。下班時,保安還是沒有檢查,順帶又問候一句,下班了啊。他很納悶,問保安,為什麼不檢查他的上班證明?保安說,認識他,也吃準了他上下班規律,因為他每次過感應門,只要後邊有人,他總會先開門,然後等著後邊的人先進去。他沒有想到,不過一次舉手之勞的善意,竟然獲得如此豐厚的感恩回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是中國人禮尚往來的道德要求,也是根深蒂固的心理觀念。多行善舉,多懷感恩,我們所經歷的人情世界可能就不會那麼冷漠。

關係適度,保持距離。太熱情,往往令人心裡不安,甚而誤以為別有所圖;太冷淡,又拒人以千里之外,令人敬而遠之。關係沒到足夠親密的程度,就不要太過接近,否則,別人會通過調整自己的位置來逃避過近距離帶來的壓迫感。空蕩蕩的圖書館,偏偏要挑選一個座位跟人面對面坐,看別人會不會立刻逃離?常見傷害自己最深的人,往往也是關係最近的人,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樣,“我最深愛的人,傷我卻是最深”。親密無間,只是關係的理想幻覺,如果不加甄別地將其運用於現實生活,情感與隱私盡情共享,一旦親密關係因為意料不到的原因解體,那就悔之晚矣。所以,人與人之間最好保持適當距離,如刺蝟過冬,擠得太緊扎得慌,離得太遠冷得很。

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得招人喜歡?

增長見識,提升自己。有趣的人,在哪裡都受歡迎。為什麼有些人在人群中總是自帶光芒?維持關係的穩定,不是靠利益或者相貌,而是靠自己的靈魂是不是有趣。人都有一種向上的本能,希望跟自己交往的人在一起心情愉快,更主要的是,能增長見識,學到東西。有一個小孩兒,別人都覺得他一無是處,取笑他,辱罵他,排斥他,令他既沒有自尊也沒有價值感。直到有一天,一個陌生的年輕人路過向小孩兒問路,小孩兒告訴了他,他誇讚小孩兒,說他的眼睛清澈的像天使一樣。就是這一句話,改變了小孩兒的人生態度。人都有優點,事都有長處,即使最壞的人,也有閃光的一面。關注到了,讚美到了,自己就成了他們喜歡的人,而這決定於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知識視野。

心理學上有個黃金規則,即要像本人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本人那樣去對待別人,中國也有句古語,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前者告訴我們該怎樣對待別人,後者告訴我們不該怎樣對待別人,倘若兩者都能做到,經營好良好的人際關係,變身別人喜歡的人,亦就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