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治吗?

人人都是大医生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大约有60%以上的成年人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和了解了幽门螺杆菌这个胃部的唯一致病细菌,很多朋友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就一定要进行根除治疗,出现这样想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担心引起胃部疾病,比如担心传给孩子,传给家人等等。但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要进行根除治疗,却仍然值得我们细细探讨。

对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否一定要治疗的问题,个人意愿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最好还是应仔细考量治疗幽门螺杆菌后的健康获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风险,身体的耐受等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判断,而不仅仅是吃上2个星期的药那么简单。之所以对于是否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要充分评估,其主要原因有3个——

1. 幽门螺杆菌根治服用的药物通常包括2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胃黏膜保护剂,这些药物联合应用,除了能够具有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最常见的比如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相关致病菌耐药性增加等等。

2. 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治疗有一定的失败率,这与治疗方案中药物的选择,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治疗过程中的不洁饮食,交叉感染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3. 幽门螺杆菌根治成功后,并非一劳永逸,如果在生活上不加注意,很容易出现重复感染,实际上,根治成功幽门螺杆菌,又出现重复感染的情况非常多见。

因此,幽门螺杆菌治还是不治,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判断。对于哪些情况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国内的相关幽门螺杆菌诊疗指南中,也都有明确的建议,目前主流的意见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同时伴有消化道溃疡的,或者有MALT淋巴瘤问题的,属于强烈建议进行治疗的强适应症,应该进行根除治疗,为什么这2类疾病属于强适应症,是因为它们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密切程度最高,因此,如果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这类患者的健康获益也最大。除了上述2种问题以外,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如果存在慢性糜烂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家族史的,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不明原因贫血等情况的,则属于建议治疗的情况,个人认为,对于这些建议治疗的情况,就应该更多的进行用药风险的评估。

对于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一定要进行根除治疗,指南中当然也指出了个人意愿的重要性,个人意愿当然是很重要的,但为了健康,是否一定要治疗,还是应该好好考量。举个例子来说,一位80岁的老年人,健康检查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已经跟随他多年了,平时偶尔也会有胃不舒服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于一位高龄老年人来说,用药的风险反而更大,相信一般负责任的消化科医生,都不建议进行治疗的,不如平时注意多养胃,提高生活质量来的重要了。

当然这种情况可能比较极端,但对于中青年人,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个人也不建议一定要进行治疗,要知道在史前人类的考古中,就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的踪影,这个菌已经与我们人类共处了至少5万年了,而虽然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致病性,但并非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一定会患上胃部疾病,而胃部疾病的发生,其影响因素也绝不仅仅是幽门螺杆菌这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其他生活环境方面的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同样也是导致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没有症状,幽门螺杆菌是否一定要根治,还请好好考虑。

对于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的朋友担心等出现疾病就晚了,这种情况下,不妨先不做根除治疗,试着多多的从其他方面养胃护胃,健康合理饮食,尽量减少不洁饮食,不健康饮食的接触率,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保持良好作息,保持规律三餐,这些方面,都是养胃护胃的重要方面,如果能够做到上述这些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当然不是一定会发作胃部疾病,而且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

对于无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的朋友担心传染给家人,特别是家里的孩子,但实际上如果不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饭前便后勤洗手,正确洗手,不嘴对嘴亲吻和喂食孩子,日常生活中适度分餐,专人专碗专筷,与家人朋友共餐时使用公筷母勺,就可以很大限度的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不是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染的唯一途径,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避免交叉感染的最重要方面。


李药师谈健康


经常会在临床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两个加号的患者,但是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不疼不痒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没有口臭等等,这样的人群并不需要治疗,带菌生存没有问题,但是建议分餐不要感染了家人特别是儿童,并且密切检测。如果担心,可以每天口服卫乐舒益生菌,通过这种微生态疗法安全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并保护胃黏膜。

但是如果已经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嗳气、反酸、胃胀痛、口臭等等,说明有明显的胃部溃疡或炎症疾病,或者家族中有胃病遗传都需要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四联药物要因人而异,避免耐药。一般用药是克拉霉素+甲硝唑+卫乐舒益生菌+铋剂+抑酸剂。

如果第一次清除失败,可做耐药性实验,选用耐药性低的四联在结合口服卫乐舒益生菌三到四个周期后复查。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是碳14和碳13这两种检测方法,这两种方法简单、快捷、无痛、便宜,已经成为检测幽门螺杆菌最主流的方法。

虽然这两项检查并不是侵入性的检查,没有明确的规定说要用空腹的状态去检查,但是碳14和碳13的检查前最好空腹。因为有些患者并不只是单单这一种检查,医生有时也会对患者开出其他检查,如彩超、生化全项等,这两种检查都是必须要用一个空腹的状态去接受检查的。

还有就是对于一些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医生为了更能明确诊断和了解胃部病变情况,有时也会开出胃镜等检查,胃镜检查是必须要严格空腹的。所以在去检测碳13和碳14时最好空腹,以便于医生的后续检查和诊断,也方便了患者来来回回跑医院做检查。

最后再提及一下碳14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正常值:当碳14的结果大于100时,就说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高于130,就说明有着较为中、重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倩茹说养生


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了,不一定就立刻需要用药治疗的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不需要用药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没有给感染者带来胃部疾病,这点多是需要通过胃镜检查确定之后,很多人都是和幽门螺杆菌“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为什么说幽门螺杆菌阳性没有引起症状不需要治疗呢

虽然是阳性,但是确实是没有给我们带来疾病的困扰,不需要用药治疗,不然很容易产生耐药就是抗药性,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更大的麻烦。



对于大部分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者,是无需用药治疗的,但是这三类人除外,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者需尽快治疗:

(1)消化性溃疡患者;

(2)其他相关胃病患者;

(2)糜烂性胃炎患者;



想要把幽门螺杆菌彻底的根除干净,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目前消化科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治疗的方案都是比较完善的,常用就是三联或是四联用药方案 , 在使用三联或是四联用药在联合对抗益生菌舒克幽,就差不多90%的患者都能得到治愈,转阴愈后患者要预防重复感染的情况发生,一般也是建议在愈合或是用药结束后需要再补充舒克幽益生菌至少45-90天左右,以确保降低幽门螺杆菌复发率。



婷姐说健康


幽门螺杆菌可引起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严重的会引发胃癌,目前我国感染率超过50%,一般检测幽门螺杆菌后显示为阳性,便是超标了,建议治疗,因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很强,一人感染后很容易造成全家人都感染,所以一般医生会建议家人一起检测并治疗,从根源上减少复发。

原则上第一次清除幽门螺杆菌转阴非常重要,因为近十年来的抗生素滥用现象使得原本的四联治疗方案的清除率逐年下降,而二次和多次清除,抗生素对人体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在第一次清除幽门螺杆菌时四联搭配一款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卫乐舒,连续服用2-3个疗程后可明显降低幽门螺杆菌数值并修复胃黏膜。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将餐具及时消毒处理,禁食生冷辛辣刺激等伤害胃黏膜的食物。注意保暖。与家人分餐。


军医生350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存活在胃酸环境中的有害菌,会造成很多慢性胃病,比如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萎缩性胃炎等,幽门螺杆菌在中国的总体感染率大约在50%,所谓检测出阳性,其实是设定了一个界限,超出了这个界限值,那就是已经打破了胃肠内菌群平衡的状态。

1、指标+以下(指标低),无明显不适

2、低于14周岁的儿童,孩子的感染多是被大人传染,但是儿童时期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强,日常饮食注意些,不要吃垃圾食品,胃的免疫力会逐渐自我恢复

需要治疗的几种情况,也是京都共识的治疗标准:

1、有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

2、有胃癌家族病史者

3、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药物(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4、心理承受力弱,检查出来阳性自己被吓坏了,有强烈的根除愿望

1、由于我国抗生素耐药率比较高,传统四联的根除率逐年下降,临床一般建议在传统用药基础上持续补充舒克幽益生菌,抑菌减毒,提高胃部免疫力,降低复发率

2、注意口腔卫生,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繁殖的机会

3、用餐分餐或用公筷,减少交叉感染


消化科陈兰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消化科医生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Hp,在临床上医生 之间都是用 HP来简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会增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病,甚至会增加胃癌的发生概率(注:只是增加概率,抽烟喝酒、熬夜、吃辛辣刺激饮食、水土空气污染也会增加胃癌概率,不要过度解读这句话)。随着胃镜和吹气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普及,加上我国又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比较多的国家,所以这些年来检测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

那么问题就来了: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到底治不治,特别是那些没有什么不舒服、胃镜结果也是正常的患者有没有必要治疗?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目前临床上多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临床上几乎有七成的人是没有症状的,大部分都是体检的时候发现,但有研究表明很多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有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里就引出一个比较有争论的话题:是否要全民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主流专家的建议是有症状的都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但对于没有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都要根除医学界还是有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小孩和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是否根除争议更大。我个人是不建议小孩和老人家(特别是70岁以上老人家)根除的。除非有特殊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才考虑根除,老人家和小孩根除幽门螺杆菌这个话题我在我的头条幽门螺杆菌专栏已经科普的很详细了,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但是如果你的胃有以下毛病还是强烈建议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第一就是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不管是过去有还是现在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一定要进行根除治疗,这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最强烈的建议之一。有胃淋巴瘤(专业名词叫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也是强烈建议根除,这个疾病需要医生来诊断确定。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上皮化生,有胃癌家族史,有胃肿瘤手术,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类的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等这一类患者如果有感染幽门螺杆菌也建议根除。当然如果是比较紧张、焦虑的人,特别是自己上网乱查的人听说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癌变的人也是建议根除了免得天天紧张难受!

说完治不治的问题现在来说下怎么治的问题。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杀菌目前还是用杀细菌的药,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消炎药,消炎药在临床上叫抗生素,目前杀幽门螺杆菌推荐的是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即奥美拉唑类的药+铋剂+2种抗生素,拉唑类的药也称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直抑制胃酸的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可以让杀细菌的药更好起作用,铋剂常见的有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甲硝唑、四环素等,推荐疗程是14天,也就是要连续吃2周。服药期间出现偶尔轻微的恶心、想吐、肚子胀、大便变黑等不舒服,大部分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持续持续上述难受最好要咨询医生,服药期间不要随意停药,要不然会杀不死细菌导致下次吃药更难杀死。

这篇文章是用来科普,提高大家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如果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要就诊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切不可自行购药服药,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吃药的剂量跟说明书上写的不一样,不要自己乱买乱吃以免发生意外。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有其他问题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

最后祝福大家的胃肠道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消化内科叶医生


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超过50%,因地域、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医疗差异等并没有要求全部清除幽门螺杆菌。

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时,有胃病遗传基因;长期用药;胃炎或胃溃疡等消化性炎症或溃疡等人群,医生会建议清除幽门螺杆菌。

一般多采用药物四联清除治疗,两种抗生素+抑制剂+质子泵,目前清除率在70%,因高复发率和高副作用而被人排斥。

在此基础上医学界采用新的微生态疗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被广泛用于儿童、孕妇、备孕等特殊人群的感染上,即每日口服卫乐舒益生菌4克,并保持口腔清洁、多进食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多休息等,提高身体自身免疫力,配合修复胃黏膜并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最终清除幽门螺杆菌。

此方法目前也多用于老胃病的调理和幽门螺杆菌二次复发人群上。


胃肠不分家


公开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其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4—6倍。


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肠胃病,还会致癌!

临床数据显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出率高达95%以上;胃溃疡患者的感染检出率在67%-80%左右;此外,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多少都有口臭、慢性胃炎、胃息肉等一些病症。
要特别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I类致癌物清单。流行病学研究曾经显示,胃癌患者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43%-78%之间,长期被这种细菌感染的人,发生胃癌的概率也会比没感染的高上3倍不止!

可以说,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肠胃就面临着致病的风险,身体多多少少都会出现问题,

我们是如何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的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多样,其中之一就是口口传播,中国人很少分餐制导致“共餐”成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途经之一。
粪口传播是另一大传染途径,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污染水源和食物,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物都有可能是它的载体,又或者如果你有上厕所后不洗手的不良习惯,幽门螺杆菌也有可能在你不经意抹嘴巴时进入口中。

除此之外,母婴传播(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用大人餐具等)等也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

如何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药物控制

幽门螺杆菌吃药主要是用三联疗法或者是四联疗法,也就是说三联疗法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上2种抗生素,四联疗法就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铋剂,吃药的话,一般是吃两周,吃两周然后再复查。

百结岩桂茶

百结叶性温,是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最常见的中草药,是临床上常见的"杀菌剂",也是"天然的中药口香糖",桂花被称为口腔里的天然清洗剂,不但生津止渴,还能防治口臭,是醒脾开胃、疏肝理气的上等饮品,还常用于缓解咽干口燥、口臭牙痛。

将这两者结合制成百结岩桂茶,能有效的杀灭幽门螺杆菌,每天喝一杯百结岩桂茶,连服两周,能明显改善胃部不适。

做好口腔清洁——斩断细菌源头

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之前,都会先藏在人的口腔里,龋齿、唾液、牙菌斑......都是幽门螺旋杆菌在口腔里的据点,所以做好口腔清洁,杜绝细菌藏身,能比较有效地从源头上压制幽门螺旋杆菌。

每天饭后建议及时刷牙、漱口,避免生成牙垢和牙菌斑,给幽门螺旋杆菌制造储藏室。刷牙一定要细致,牙刷建议至少每3个月换一次。


中老年医生小赵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60%。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感染后一般难以自发清除而导致终身感染, 除非进行根除治疗,或胃黏膜发生严重肠化生时细菌难以定植(幽门螺杆菌只能定植于胃型上皮) ,才会自动消失。


尽管幽门螺杆菌 感染者中仅约 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8], 5%~10%发生幽门螺杆菌 相关消化不良,约 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 MALT淋巴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所有幽门螺杆菌 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chronic active gastritis),亦即幽门螺杆菌胃炎。幽门螺杆菌 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之间的因果关系符合 Koch 原则。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因此幽门螺杆菌 胃炎不管有无症状和(或) 并发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根除治疗对象可扩展至无症状者。


根除幽门螺杆菌 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并发症发生率,根除幽门螺杆菌 可使约80%早期胃 MALT 淋巴瘤获得缓解。与无症状和并发症的幽门螺杆菌 感染者相比,上述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 的获益显然更大。胃癌发生高风险个体[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和胃黏膜萎缩和(或) 肠化生等]根除幽门螺杆菌 预防胃癌的获益高于低风险个体。多次根除治疗失败后治疗难度增加,应再次评估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进行个体化处理。


幽门螺杆菌胃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似乎所有幽门螺杆菌 阳性者均有必要治疗。但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仍达约 50%,主动筛查所有幽门螺杆菌 阳性者并进行治疗并不现实。现阶段仍然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指征列表如下:


刘药师话用药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内科程勇教授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引起胃病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所以得了胃病后,会产生一种疑问,就是幽门螺杆菌到底该不该杀。

无论是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杀菌的过程中会引起患者的不舒服,因此建议,如果指标数值确实很高,症状明显,而且以前没有过杀菌这一行为,可以先做杀菌处理,再针对炎症、溃疡进一步治疗。如果已经使用过杀菌治疗了,但杀过之后还有复发,其实没必要再重复做了,直接针对炎症、溃疡进行中、西医治疗即可,因为幽门螺杆菌在外界是普遍存在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体体内的环境适合不适合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以及抵抗力是不是够强。有些病人会提出没有症状要不要预防性杀菌,或者要不要全家一起杀菌,我觉得也是没必要的,特别是没有检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