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的工作在經歷哪些動盪?(AI輔助工具分享)

疫情下的裁員恐慌

先給大家看張圖,讓大家體會一下最近一年和最近幾個月我們都在經歷什麼

疫情下我的工作在經歷哪些動盪?(AI輔助工具分享)

可以看到從2018年底開始,我們就一直過的比較動盪,各大互聯網企業都在裁員,從BATJ等一線大廠爆出的裁員潮,再蔓延到其他各個中小微企業。

疫情下我的工作在經歷哪些動盪?(AI輔助工具分享)


裁員來的很突然,也許上一秒還在寫代碼,下一秒就被人事通知裁員,可能各位讀者中就有經歷過類似事件的。以為2019年或者2020年會發生改變,最終等來的是疫情下更大的裁員潮。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說的

瑪蒂爾德:人生總是這麼痛苦的嗎?還是隻有童年痛苦?

萊昂:總是這麼痛苦

疫情下我的工作在經歷哪些動盪?(AI輔助工具分享)

成年人的世界就沒有容易兩個字,所以等待和忍耐是沒有結果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能力提升的比大部分人快,才不會為工作擔心。


那麼我們提升的方向在哪?


第一、毫無疑問的就是架構師方向,但是內行人肯定都懂,開發行業的人才基數超過了650萬,但是架構師崗位需求其實才不到10萬,很多人技術層次達到了架構師,但是對應的工作也很難找到。況且35歲之後還是會被企業嫌棄“高薪低能”。如果企業優化,可能會被“低薪高能”的年輕一輩取代,這種事情我想在互聯網行業應該是很長的。

第二、就是學習人工智能技術,這樣你的選擇就會多很多。

1.成為中高級算法工程師,不必考慮35歲以後面臨的企業優化,因為算法工程師類似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加班和寫代碼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思維能力和模型的優化和應用,所以經驗越豐富越值錢。

2.與目前的工作結合,目前人工智能其實落地的產品已經很多了,但是缺少那些會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人員將模型進行部署或者是根據自身企業需求,進行數據標註或者模型訓練。

3.作為技術儲備,應對目前這種環境下的突發情況,給自己更多的選擇權利,同時開發工程師有編程基礎和互聯網項目的工程能力,更加受企業青睞。

最後

給大家推薦一個好用的人工智能可視化工具,即使不會人工智能技術也能落地出一個AI產品,而且與市面上只能整體調用模型的工具相比,這個工具能模塊化拖動,不但能根據需求進行模型的配置還能方便自學的人根據模塊理解代碼含義。

目前工具還在內測階段,私信回覆我“邀請碼”即可獲取工具內測鏈接和邀請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