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的“玉”就是“欲”?

王國維關於文學評論《紅樓夢》之精神第二章,對寶玉的解釋,“玉”其實就是人生的慾望而已。最後,寶玉把玉還給了僧道,也就是“還欲”了。賈寶玉出家是解脫,是自然的,人類的,美術的,悲感的,壯美的,文學的,詩歌的,小說的。

總之,紅樓夢是一部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人性最大的悲劇是慾望,慾望沒了,人就解脫了。

寶玉的“玉”就是“欲”?


關於這個玉(欲)呢,有出世和入世兩種。

出世者,拒絕一切生活的慾望。這樣的生活雖然逃脫了慾望帶來的苦痛,但沒有什麼意義的,最後也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我們在生活當中,對生活、對慾望是無窮盡的,因為達不到自己的慾望,而去自殺者,也沒有真正的解脫。

那對於紅樓夢中的人物來說,金釧跳井,司琪撞牆,潘又安自殺,都沒有搞明白生活和生命,這樣並沒有解決問題,這只是為得不到而自殺而已。為了生活中得不到的滿足而死,這不是真正的解脫。

寶玉的“玉”就是“欲”?


然後還有一種出世,像賈寶玉、惜春、紫鵑這三人他們算是真正的解脫。他們三個人又分為兩種形式:

一是看見別人的痛苦而覺醒;一是存在於自己心底的苦痛。惜春、紫鵑的出世不是常人能夠辦到的;鴛鴦的死是因為境遇,她不得不死,這不是解脫;而賈寶玉出世,苦痛對於他來說是閱歷,是經歷,是看見,是知識。

本來痛苦與慾望就是孿生兄弟,人一生都在與這兩者打交道。

寶玉的“玉”就是“欲”?


人之慾望,男女之慾,飲食之慾。而男女之慾強於飲食之慾。前者是有無限的,後者是有限的。《紅樓夢》一書,苦痛對於寶玉來說,說他自找的,最後也要他自己去尋求解脫。

不論是那種慾望,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而不滿足讓慾望越加強烈,又因為強烈的慾望更加得不到滿足而陷入失望。當一個人一直處於這種境遇之中,她的痛苦會排山倒海而來,這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幻境!

寶玉的“玉”就是“欲”?


生活是爐子,苦痛為碳,燃燒鑄為鼎。

因此,忘記掉我們的幻境,你得不到的滿足和慾望就是你的幻境。這些幻境是我們對自我犯了錯,自己懲罰自己,我們要自我懺悔,自我解脫。我們在這桎梏世界為了生活的慾望而爭鬥,要想有暫時的平和,那就是文學的目的。

正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他陷入慾望最深。

因為自己失意未曾有補天之才,悲歡落寞。靠著自己的一股子毅力,通了靈性,它自來自去,可大可小。但由此更加苦痛:我也是一塊補天之石,可就我沒有去補天,我比它們差在哪裡?這是石頭產生了幻境。從而循環往復這樣的幻境,不停地暗示自己,有才未去補蒼天。

寶玉的“玉”就是“欲”?


於是,它想去“昌明隆盛之都,詩禮簪殷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這是石頭的慾望,慾望是與生俱來的,且讓人墮落。

慾望越多,也是種下瞭解脫的種子。其實,寶玉的苦痛是我們所有人的苦痛,他解脫了,也就是我們暫時性的得到釋放,得到暫時性的平衡,這是文學的目的,美學的目的。

所以說呢,紅樓夢的主人公就是賈寶玉。

寶玉的“玉”就是“欲”?


因為他的慾望才有了這樣一部書,因為有了他的幻境,《紅樓夢》第五回,他在太虛幻境裡看見金陵十二釵及副冊又副冊的名單,或許賈寶玉一直就是幻境而已。因為他的慾望根深,才有了慧根,最後他得到了解脫。

我們能讀到《紅樓夢》此書,要怎樣才能表明滿足感謝之意?一部這樣的大著述的作者不敢自署其名?由此可見,我們沉溺於生活的慾望而缺乏對美術的鑑賞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