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臭豆腐算什麼,你吃過臭豆腐煲嗎?

南京十八頻道《聽我韶韶》主持人老吳,常在節目中講一句俗語:“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聽多了,就要思考其涵義,我的理解是,有見怪不怪和感嘆的意思。

作為餐飲人,我深刻記得前些年對南京的餐飲中,有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即無論春夏秋冬,外地客來南京,店員必推一道“流行”名菜——臭豆腐煲。此菜推出之後得到很多的評價,也不知外地客人給面子恭維一下,還是出於好奇和刺激,都對這臭豆腐煲讚不絕口。我的態度如南京人口頭嬋:搞不懂。

吃過臭豆腐算什麼,你吃過臭豆腐煲嗎?

臭豆腐肥腸煲

我在Jun區大院機關美食園,或去ZS陵八號幫助工作,從不推薦使用臭豆腐或其他臭氣熏天的食材。你設想一下,若在機關為首長們服務時,端一砂鍋,菜未上席,臭味先飄到桌上,尤其是夏季空調包間內,圍坐一桌的領導,立馬不聽主賓的筵席開場白,紛紛掉頭張望,尋找臭氣之源,那會成什麼樣子,酒席的規格和隆重氛圍全沒了。

臭豆腐的臭要究之源頭,咱也不太清楚來路,也不敢冒然在這“搶”風頭,把這“異類”之味送到Jun政、省市領導面前。 但現實就是確實存在著這道菜,並且南京的大、中、小飯店,都賣瘋了,雖有不喜歡者,那也得跟風吧。

儘管明知流行不等於經典,但在市場面前,有時也得順勢為之。

現在俗文化當道,屌絲、慫包等詞彙在各類媒體上常見,有人誤以為,這樣掛在嘴上,是接地氣的時尚。我們既然阻止不了,那就說說它們吧。

常見的臭類食材有:南京的臭豆腐、安徽的屯溪臭鱖魚、浙江紹興寧波的臭莧菜杆、舟山的梅鰳鯗鹹魚、湖北大悟的毛百頁、浙江某山裡的臭屁湯(電視介紹的)、北京的豆汁和王致和臭豆腐等,這些具有比較濃烈味道的食材,既可以是主料,又能是輔料,或是調味料。它們各領風騷,各有各的消費群,並且此類嗜臭人群,在不斷壯大。有時,面對此現象,也困惑,問一下,為什麼?

南京的臭豆腐最早在85年左右,在太平南路八一醫院周圍,每天途經那裡,必有一陣油炸臭豆腐之味,偶爾停下來看一眼,竹籤插一串,用辣味汁澆一下入口,無論男女,仰臉入口的表情狀態如一週未吸到香菸的煙鬼,那樣的享受著,是炸的外脆之香,還是那辣汁的刺激?都不是,就那臭不可聞的味道在引誘人。

吃過臭豆腐算什麼,你吃過臭豆腐煲嗎?

臭豆腐

我去過魯迅的老家,在咸亨酒店門口,那小方塊臭豆乾,經炸後,放在通紅細鹹的辣醬中,蘸一下,記得還有小蔥花,遊客排著隊候著呢,就為了滿足那一口的心願,理解啊,那是紹興地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你愛吃臭豆腐嗎? (單選)
0人
0%
請用臭豆腐投餵我謝謝!
0人
0%
什麼鬼吃了會中毒吧???
0人
0%
臭豆腐是什麼東西(黑人問號)???
<button>投票/<button>


咸亨酒店,包括浙江杭州在南京開的幾家名店,張生記、紅泥、萬家燈火、向陽漁港等店,接二連三的推出臭莧菜杆子,我在浮橋一家店裡,記得是一大盤,下墊豆腐和鹹貨,上覆蓋一節節莧菜杆,蒸菜類,有人為我夾一根,入口用牙咬一下,從節中噴出液體,滿口臭味,轉頭望著友人,人家在享受著呢,我也不著聲了,忍著嚥下至今難以忘卻的淡綠色汁水,有人說它鮮,有人說它香,我不敢再碰了。

吃過臭豆腐算什麼,你吃過臭豆腐煲嗎?

臭莧菜杆子

為何如此之臭?細問加工流程,就是在淡鹽分之下,在原發酵老滷和適宜的溫度之下,產生的蛋白質的洐生物,由一種氨基酸發出的異氣而已。這臭味和臭氣,就如夏天雞蛋經蚊子叮食後腐敗產生出臭氣,同是一個原理,那主要元素,在化學上的術語,即為氫。

我在NFZ司令員家工作,首長特喜歡老家帶來的空心卷切成段的千張節。孔朝上,一排排豎放於用高梁杆編的雙層合併的圓形“盤子”上,梅雨季節,任其長滿白絨毛,這時那物已腐易碎,需輕輕移下鍋,用油兩面煎黃,裝盤上桌,任首長一人蘸著辣醬享受。

這屬於鄉愁之食。試想一個十多歲出來鬧革命的孤兒,家裡能有什麼吃的,試想那長滿白毛的千張,是因為不捨扔棄,加點鹽在鍋中幹烙,臭味可忍,食物可不能丟棄。我猜想,凡臭味獨特的食材,必有其故事,也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東西出現,必不是源於“朱門酒肉臭”之家,而是出自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

有人疑問,現在吃帶臭的食材之群體,哪有缺吃少穿的呢?那就是下面第三個要分析的。

人的審美和生活習俗,有的是先天性形成,有的是後天因素。古代有一成語,愛屋及烏,這與嗜臭不能說沒有關聯。

吃過臭豆腐算什麼,你吃過臭豆腐煲嗎?

黃山臭鱖魚

前幾年,香港明星潘某,自說三年沒換牛仔褲,但就那味,多少粉絲希望去嗅個夠,這方面,不好深入分析,只能引導大家去想象,臭的食材,臭的味型,還有臭的汗腺,有異味的部位,或多或少都有人去追逐,以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客觀的理解人的本性需求,屬於不可強求吧。

最後要說的是:臭,在烹飪加工方面,有時是單一食材味道,也有是複合味道之一,有加豬油、辣椒、肥腸、肉茸、鹹魚幹、乾貝等海腥味,來豐富或複合成全新的味道。國外知名香水,有許多不全是香氣物質,有的人為的加入臭氣元素,來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如中式月餅,甜味冰糖餡料中,加點椒鹽,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它是經典。

審美和調味,烹飪與選材,如李時珍用藥,不管你怎樣不理解,只要有人喜愛,就有其積極的意義。哲人曰:存在就是合理。就讓它和他們存在下去吧。

‌ 上述淺見,願與大家共同交流。不足淺顯的分析,還請業界友人指教。



排版:鬧市伙伕

【上述淺見,願與大家共同交流,請業界友人指教。本文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內容只供參考。已獲作者授權,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