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大哥李孟森低調行事多年,最終暴露了自己陰奉陽違、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本性,父親李世勳察覺後,裝作不知,只在臨終前,親手交給小兒子李季藥一本古書(組合藥方加炮製方法),囑咐小兒子在自己死後連夜離家出逃京師,前往濟南府,躲避大哥的威脅。小兒子李季藥心領神會,在父親出殯後的當天晚上,懷揣著那本古書,帶著十幾兩銀子連夜出逃。在城內僱了一輛馬車,連夜出京師廣渠門向東直達四十里外的通州。因出逃心急如焚,粗心大意,忘記隨身攜帶住客棧必備的鋪蓋,一度陷入困境。幸虧,老車伕憑藉多年趕車經驗,早已察覺出李季藥的困境,併為其準備了一床鋪蓋。老車伕把鋪蓋送給逃難的李季藥。李季藥感恩戴德,無以回報,只能把感恩之情深深埋在心底,等到來日再報。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父親

李季藥得到老車伕的鋪蓋後,得以在通州夜宿一晚。天一亮,沿運河,少走陸路,多走水路,直達德州。在德州尋找客棧之時,出生醫藥世家的李季藥救了一位姓王名桂英的姑娘。姑娘,濟南府人,從小習武,來德州,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會會號稱德州第一查拳教頭的李恩星。因姑娘王桂英在濟南府時,就已聽聞“從南走到北,查拳要數李恩星”的口號,而她感覺李恩星有名無實。王桂英從小跟隨父親習武練功,又以腿功見長,而查拳中以彈腿為一絕。所以,王桂英想與李恩星較量一番,一試高下。怎奈天不遂人願,就在王桂英和兩個丫鬟,信心滿滿地要在德州戰出個“名堂”時,沒想到,一到德州地界,王桂英就得了“破傷風”,更不幸的是,丫鬟請了三個大夫,在看後,都搖頭嘆息而離開。此時的王桂英在別人看來,定是將死之人。最不幸的是,身上雖有銀子,客棧卻不會收留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在時人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晦氣,不是用幾兩或幾十兩銀子就能打發得了。即使在思想開放的現在,晦氣的觀念仍然佔有一定的分量。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晚清大夫看病

此時,就連王桂英身邊的兩個丫鬟也沒了念想,只能以哭哭啼啼的方式送姑娘最後一程。誰也不會想到,那個曾經有膽識,有頭腦,有一身武藝,又有些倔強,堅信巾幗不讓鬚眉的王桂英會有如此下場。然而,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帶有使命的,沒有完成使命之前,即使死神來了,也要向使命屈服。王桂英身上的使命還未完成,註定不會這樣匆匆而去。這時,一個人的出現,把王桂英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當然也冥冥之中賦予了王桂英一項終生的使命。不需多說,這個人就是出身醫藥世家,離家逃到德州的李季藥。李季藥僅用幾杯鴿子糞泡製的黃酒救了王桂英的命。(具體細節見上篇)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晚清姑娘和丫鬟

季藥救了王桂英的命,成了她的救命恩人,以王桂英的性格,有恩必會報。李季藥給了她重生的機會,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她知道,唯一的報答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一生,幫助恩人實現抱負,實現男人的理想。當然這是後話。有因必有果,因果之間,必有一段傳奇的過程。自從,李季藥救了王桂英,兩人之間也就有了不一般的緣分,互相之間初步的認識自然是理所當然的。更為巧合的是,兩人的起點雖不同,但終點卻同是濟南府。以王桂英直爽義氣的性格,知恩不報,心裡必定難安,然而,金錢的回報被恩人拒絕,那只有一路同行回濟南後,試探是否能從其他方面報恩。而李季藥也有不得不同行的理由,首先,自己身上的銀子不多了,其次,姑娘的病沒有完全痊癒,救人救到底,最後,誰讓自己有顆善良的內心呢。當然,一路同行的話,李季藥雖已是落魄逃難的少爺,但顧及男人的顏面,他自己是難以啟齒的。王桂英性格直爽,又急於報答恩人,先提出了一路同行的建議,李季藥故作鎮靜地勉強答應了。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李季藥

四個人僱了兩輛馬車,王桂英與兩個丫鬟一駕,李季藥獨自一駕。李季藥雖是王桂英的救命恩人,王桂英也不在乎什麼男女有別,但即使這樣,同坐一輛馬車的尷尬,也很難讓兩人接受。就這樣,四個人,兩輛馬車,整整用了五天的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濟南府。兩輛馬車先是在一座大宅院門前停下。王桂英讓一個丫鬟下車後,兩輛馬車又繼續向東走了一會,又在一座不大不小的宅門前停下。王桂英和丫鬟下了車,李季藥也隨即跳下車。這時,王桂英讓丫鬟給馬伕銀子,李季藥看到,嘴快手慢,一邊說著“我給銀子”,一邊向腰間掏,手在腰間翻著,丫鬟已把銀子給了馬車伕。李季藥把手放下,尷尬地向王桂英和丫鬟一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銀子肯定不夠付馬車錢。王桂英和丫鬟憋住了笑,讓李季藥到家裡坐。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晚清馬車

王桂英和李季藥聊著,順便把家裡的情況簡單說了一番。母親早早去世,自己由父親一手養大。這時,丫鬟也忙著端茶送水。不一會,另一位丫鬟在外面跑了回來,對王桂英說道“今天,老爺在外面放鴿子,晚會才能回來。”王桂英怕李季藥不懂,忙解釋道“父親在大宅門裡做鴿子把式,主要幫人家養鴿子。”沒想到,李季藥卻來了興致,忙說道“京師也有很多養鴿子的,北城王公府邸中,南城富商巨賈的大宅門裡,都養鴿子。有的鴿子幾吊錢,有的幾兩銀子,甚至還有幾十兩的呢。”一旁丫鬟插嘴道:“我家老爺,養著上千只鴿子,各式各樣,上百兩一隻的都有呢?”王桂英故作生氣地說了聲“多嘴。”但此話一出,也確實驚住了李季藥。因為,就連京師南城那些富人養的鴿子,上百兩一隻的,他也從未聽過,當然可能在京師北城的王公府邸中會有,只是自己孤陋寡聞而已。這也讓李季藥有了想見識見識上百兩一隻鴿子的衝動。王桂英看出了李季藥的心思,說道:“有人確實曾出百兩銀子要買我父親的一隻鴿子,但父親沒賣。”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過去的鴿子籠子

李季藥驚訝地問道:“何種鴿子如此的貴重,難道是金子做的不成。”王桂英和丫鬟聽了憋不住笑了,打趣地說道:“那種鴿子確實比金子貴呢,百兩銀子值五兩金子,那種鴿子也就五兩左右。”如果不是兩位姑娘在面前,有著京師宅門少爺身份的李季藥也要被驚得伸舌頭了。這更加勾起了李季藥想見見“金鴿子”的慾望。說著說著,只見一位四十歲上下的人走了進來,腳步輕快,利索,麻利,著地似無聲,卻有一股力道。王桂英看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丫鬟們迎了出來,喊道:“老爺回來了。”李季藥看到王桂英站起來也跟著站起來,又聽到丫鬟說老爺,知道這位就是王桂英的父親。就在李季藥心裡想著要怎樣說時,王鴿子把式輕快的步伐似跳非跳,似跑非跑地來到了李季藥的面前。王鴿子把式看了一眼閨女沒有大礙,激動地對李季藥說道“李少爺,您救了桂英的命,就是我王家的大恩人。在濟南地界,我王雨生還有些分量,您有什麼事,儘管吩咐。”李季藥雖是王桂英的救命恩人,也看出王老爺是個爽快人,但還是感到受寵若驚。李季藥本來救人就是出於救死扶傷的善心,根本沒有奢求別人的報答。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金子

王老爺和閨女王桂英一樣的脾性,知恩不報,他們會寢食難安,感覺心裡總是有個解不開的疙瘩。就這樣,李季藥也盛情難卻,只能在王家享受著吃穿住“一條龍服務”。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相處久了,王家父女的心,早已被李季藥看透,敢愛敢恨、直爽倔強,正義大方,做事很有分寸,能說的則說,不能說的絕口不提。但對李季藥這樣的恩人,王家父女似乎沒有任何可隱瞞的。李季藥本是一個聰明機靈、心地善良又謹慎小心的小夥子,但面對王家父女這樣的人,他也沒有了任何顧忌。

人與人相處正是如此,一顆時刻猜忌的心,註定與另一顆坦誠的心,難以相處,直到把那層猜忌去掉,兩顆心才能走在一起。兩顆坦誠相待的心,才能敞開心扉,無話不說。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濟南一景

李季藥把積聚在內心深處的憤懣和抱負統統講了出來。從父親李世勳到京師艱辛開創“濟世藥鋪”,到大哥李孟森低調行事多年,隱藏著陰奉陽違、陰險狡詐,欺騙父親的種種行為,最後父親不得不在臨終前,含淚讓自己連夜逃走,躲避大哥的陷害。李季藥講到這裡,回憶了過去的一幕幕,想起了父親臨終前的囑託,對大哥李孟森的恨,對父親的愛,都化作淚充斥在眼眶中。王家父女聽了,似乎表現的比李季藥更加憤怒。王雨生一個硬硬的拳頭打在了椅子旁邊的桌子上,怒氣之盛讓眼中瞬間紅得要發出怒火,咬牙切齒地從牙縫中擠出幾個字“你哥,真不是東西!”王桂英也因發怒,全身哆嗦,嘴角顫抖,狠狠地說道:“等我身體完全恢復,定讓這個李孟森好看。”餘怒未消,王雨生對眼中含著淚珠,忍住哭的李季藥說道:“你,今後有什麼打算?不如就和我一起養鴿子吧,我把本事都交給你。”李季藥搖搖頭,眼神盯著一個點,堅定地說道:“我要和父親一樣,開家救死扶傷的藥鋪。”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大哥

王雨生聽後,大喊道“好,就開藥鋪”,轉念一想,又洩了氣,搖著頭,弱弱地說道:“開藥鋪談何容易。”這時,李季藥從懷中掏出父親臨終前交給他的那本書,狠狠地說道:“有了它,再有銀子,一定能把藥鋪開起來。”王雨生眼前突然一亮,說道:“銀子好辦”,順手拿過李季藥手中的書,順便翻了幾頁。大字不識幾個的他雖然看不懂此書,但猜到這肯定是一本秘方。王桂英知道終於有機會報答恩人了,高興地說道“爹,快看看家裡還有多少銀子,不行就把你的那些珍貴的鴿子賣了。”王雨生剛要回女兒前半句,只說了兩個字“家裡”,當聽到女兒後半句讓他賣鴿子,他瞬間沉默不語了。想想當初,人家出一百兩買一隻鴿子,他都沒捨得賣,現在難道能賣嗎?王桂英知道父親一輩子玩鴿子,對於父親來說,鴿子就是他的“半條命”。王桂英不得不做出選擇,一邊是救命恩人的抱負與理想,一邊是鴿子,父親的“半條命”。王桂英似乎沒有猶豫,直接對沉默不語的父親說道“爹,你不賣,哪一天,你不注意,我讓它們全成為烤鴿子。”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藥方

父親聽到這話,在沉默中突然一激靈,好似被驚醒的夢中人。因為,女兒的脾性,王雨生最清楚不過了,說到做到,真到哪一天,自己辛苦培養的鴿子一個不剩成了烤鴿子,那真是要了他的老命。李季藥不想為難王家父女,知道自己沒錢,但也不忍心看到父女為此到了這種地步。李季藥忙說道“銀子的事,我自己再想想辦法,我知道鴿子對於喜愛鴿子的人有多麼的重要。”那一天,王雨生沒有輕易下決定,王桂英看到父親這樣,氣得和兩個丫鬟回到屋裡。李季藥感到因為自己讓父女倆這樣為難,實在不安,也回到屋裡。只剩下王雨生坐在大廳上,一邊嘆著氣,一邊用手不斷地拍著自己的腦門,口裡還不時地嘟囔著“鴿子啊,鴿子啊!”不知想了多長時間,王雨生起身離家向大宅門走去。很短的路,熟悉的道,憑著王雨生往常那輕快,麻利的腳步很快就能走到,但那一天,王雨生的腿好似灌了鉛一般,沉重地挪不動步,硬挺的身板,也因心中沉重,要癱了一般。那一天,他不知用了多長時間走到大宅門,走進後院的鴿子柵。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短嘴紫環

從出家門的那一刻,王雨生已經想好了。人家救了姑娘的命,難道姑娘的命還比不上幾隻鴿子。那一天,王雨生等到鴿柵中的鴿子餓了以後,像往常一樣一手拿著食盆撒食,此時趁鴿子不注意輕輕繞到鴿子後面,往前一伸腰,另一隻手向前一抄,精準地抄到了鴿子的腦袋。因為,王雨生從小習武,手腳相當靈活,尤其腿功更是一絕,所以王雨生逮鴿子可謂百抄百中。就這樣,王雨生逮了十隻最珍貴的紫纓尾,按一隻一百兩賣了。紫纓尾是王雨生自己培養出來的,這種鴿子全身是紫的,唯獨尾巴是白的,而且全身沒有一根雜毛。王雨生不確定在全國其他地方有沒有這種品種的鴿子,但在濟南,他肯定只有他這裡有。物以稀為貴,所以,紫纓尾相當珍貴,一百兩一隻,王雨生都不捨得賣,如果不是這次遇到情況。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黑點子

當時的王雨生手裡有紫纓尾、黑點子、墨點子、紫點子、紫環兒、墨環兒、紅翅白、紫翅白等等品種的鴿子,而就是紫纓尾是王雨生一手培養出來的,相當不容易,自然也是其中最珍貴的。在大宅門裡一共十五隻紫纓尾,其中五隻屬於大宅門的,十隻屬於自己的,所以他才有權利賣掉這十隻。王雨生賣了自己最珍貴的十隻紫纓尾換來了一千兩銀子,再加上家裡的一千兩,總共二千兩銀子,足夠在濟南開一家普通的藥鋪了。那一天,他拿著銀票回到家,並取出家中的銀票,把兩千兩的銀票交到女兒王桂英的手中。王桂英抱著父親哭了,她知道父親做了什麼。父親卻安慰起女兒,並出了一個主意,儘快讓李季藥為藥鋪起個名字,然後,他請濟南府致仕的老翰林寫藥鋪名字。王雨生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總喜歡附庸風雅。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晚清的一種銀票

王桂英把李季藥叫來,三人商量起藥鋪的名字。三人中也只有李季藥有學識,王桂英從小尚武不愛文,王雨生就更不需多說了。最終,李季藥說道:“父親在京師開的藥鋪叫‘濟世藥鋪’,那我在濟南就開一個‘濟民藥鋪。’”王雨生好奇地問道:“為何不叫濟世藥鋪呢?”李季藥回道“家父生前定下規矩,只有京師的藥鋪才能稱濟世藥鋪,為後代共有,而開的其他藥鋪不能再稱濟世藥鋪,誰開的誰可私人佔有。”王家父女同時點點頭,無話可說。之後,王雨生請了濟南府的一個致仕的老翰林寫了“濟民藥鋪”四個大字,並製成了一塊匾。有了錢,有了藥鋪名,開藥鋪指日可待。王雨生找熟人租了主街上的門店,而李季藥和王桂英前往祁州藥王廟購買藥材。兩個月後,濟南府“濟民藥鋪”正式開業。除了僅有的幾個人,誰也不會知道濟南府的“濟民藥鋪”與京師的“濟世藥鋪”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分別開的。隨之,在李季藥與王桂英等人的同心協力下,濟民藥鋪不斷壯大。

故事:一邊是恩人的抱負,一邊是父親“半條命”,姑娘毫不猶豫支持恩人

晚清濟南一條街

之後,一場牽扯著人力、物力、財力的激烈大戰,即將在這兩家藥店之間展開。濟民藥鋪是如何一步步壯大的,兩家藥鋪又是如何激烈大戰的,最後失敗者會怎樣,勝利者又會怎樣?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