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滅明的李自成沒有什麼出名的手下,而滅秦的劉邦和滅元的朱元璋手下那麼多名人?

小小棣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們知道,當年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也是充滿了坎坷,首先是在面對秦軍的時候,那種夾縫生存的感覺,然後秦國被推翻之後,面對強壓一頭的項羽,後來也在謀士陳平、蕭何、張良及武將韓信等等的相助下,奪得了天下。

我們再看看明朝,朱元璋起家的時候,做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頂著大光頭參加了義軍,後來娶了馬大腳,再加上自己會辦事,一步步平步青雲,後來得到了大將徐達、常遇春、李善長、李文忠、劉伯溫等等才逐步奪得了天下,那麼為何李自成沒有什麼出名的手下在說書人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沒有奪得天下,剩者為王敗者為寇

我們知道,但凡得天下者,坐上王座之後,便是開始論功行賞,雖後來會出現走狗烹良弓藏的情況,但是往往後世也會修碑立傳,哪怕你是一個很壞的人,李自成沒有做到這一點。

本為曇花一現,清朝初建,大明為正宗,李自成頂多是個匪徒

明史是清朝的官員修撰的,在那個時候,明朝才為正統,李自成頂多是個山野匪徒,沒有資格在史書上多做編撰,更別說他的部眾手下,在清人看來,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北派說書人


這真是一種錯覺,李自成又不是光桿司令,當時對明朝不滿的大有人在,這些人自然而然投奔義軍,所以李自成也有謀士武將。

為什麼大家感覺沒有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李自成沒能坐穩龍庭。如果他像劉邦、朱元璋一樣坐穩了,他的手下也就出名了。

劉邦有張良、陳平、蕭何、韓信,朱元璋有常遇春、徐達、李善長等等,要謀略有謀略,要戰力有戰力,人才濟濟。神奇的是,劉邦和朱元璋的心腹干將幾乎都是他們的老鄉,這讓人不得不問一句,莫非李自成的家鄉沒有能人?當然不是。

李自成也有劉宗敏、李巖、牛金星、宋獻策等手下。

雖然劉宗敏是個專門壞事的,有勇無謀,居功自傲,李巖卻是出色的謀士。正是他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為李自成聚攏百萬大軍,他還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

但這樣一位目光長遠的有識之士,李自成卻防備他,最終在牛金星的攛掇下殺了李巖及其兄弟。

至於牛金星,本事是有的,卻心胸狹窄,只因李巖比他有能耐,他就把李巖視為仇敵。而且為人功利,熱衷於登極禮儀,不斷勸進李自成登基為帝,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製造了藉口。後投靠清廷為官。

宋獻策本是牛金星推薦入夥的,但他和牛金星不是一路人,反而和李巖成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李巖被殺後,宋獻策憤而出走,下落不明。

由此可見,李自成軍中不是沒有能人,而是他不能知人善用。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正是說的這種情況。

李自成、劉邦、朱元璋都是出身於草根的起義者,但李自成和劉邦、朱元璋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的。我們可以從時間、過程、結果來比較。

從時間來看,李自成於崇禎二年起義,崇禎十七年弄垮明朝,用時15年;劉邦公元前209年10月起義,公元前202年2月舉行登基大典,正式稱帝,用時不到7年;朱元璋1353年加入義軍,1368年稱帝,也用了15年時間。

從過程來看,劉邦和朱元璋不管起事時有多麼艱難,一旦成了氣候,就沒有被徹底打下去的時候,李自成則不然,好幾次差點被滅,最慘的時候,只剩下17個人。但實際上,劉邦和朱元璋所處的環境,比李自成更為複雜艱難。

大部分時候,李自成只有明軍這一個對手,劉邦除了和秦軍打,還要對付項羽及其它諸侯;朱元璋也如此,除了剿滅元軍,還得和張士誠、陳友諒等“友軍”交戰,敵人更多;

從結果來看,劉邦打敗秦軍和項羽,建立強盛的漢朝,使“漢”之名傳揚至今;朱元璋打敗元軍和其他義軍,建立傳承兩百多年的明朝;而李自成雖然覆滅了明朝,卻沒有主宰天下的實力,很快被清軍和吳三桂打敗,不知所跡。

總之,李自成無識人用人之能,也缺乏帝王該有的雄才大略,因而失敗。而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的手下也就不為人所知。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你的感覺非常正確

李自成能攻進北京城,實不是他的團隊有多厲害,而是大明朝爛得實在不能再爛了。

若不是崇禎疑心重,喜歡殺大將,自毀長城的話,李自成根本贏不了

從史料上看,李自成手底下的幾個人

沒文化的:劉宗敏

劉宗敏,陝西藍田人,跟李自成是老鄉。劉宗敏是打鐵出身,身材非常魁梧,打仗從來不怕死。在李自成成功的路上,劉宗敏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李自成在潼關被圍的時候,劉宗敏可以說是一直在李自成身邊,跟他一起突圍。所以,李自成對劉宗敏非常器重,把他看成好兄弟,兩人之間更像是兄弟關係,而不是上下級的關係。劉宗敏掌握著大順軍最精銳的部隊,在軍隊中很有號召力,雖然他沒什麼文化,說話直來直去,但是在軍隊中他穩坐第二把交椅。

沒有文化註定了劉宗敏的能力有天花板


有一點文化的:李巖、宋獻策

宋獻策的卜卦人。宋獻策身高不滿三尺,精通河洛之術

李巖,原名李信,些二人在李自成營中算是有才能的人,比較有遠見,但他們的意見早期還能被皮被採納,後期就不行了。

剛進北京城,李巖便向李自成提出,要嚴肅軍紀,不要擾民、儘快招撫吳三桂父子,這些重要建議。李自成早就被勝利衝昏頭腦,即批“知道了”,但並不採納,更不執行。


牛金星

牛金星在李自成的隊伍裡,成為了二號首長。就連最早李自成以“但得宋某一人,免屠城”迫降的宋企郊,雖貴為六尚書之首的吏政府尚書,也屈居下位。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牛金星以左輔兼天祐殿大學士。但他心胸狹窄,又是一個典型的權力控,進北京城後以宰相弄權,每天導演登極禮儀,勸進李自成稱帝,卻不想辦法正確招撫坐擁數十萬大軍的吳三桂。

最後還挑唆李自成殺死了李巖,趕走了宋獻策。他應該是李自成兵敗的罪魁禍首。


戰鬥力低下

比如李自成親率的數十萬精銳部隊,攻克北京前夜,被周遇吉在寧武關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城中缺糧,其他地方的明軍見死不救的話,根本也打不進北京城。李自成軍隊在最強的時候,戰鬥力也就是如此水平。

郟縣之戰初期,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也是被名將孫傳庭率領的幾萬人殺得潰不成軍。李自成賬下的幾位親信和將領,竟然都想抓李自成嚮明軍投降。

倘若不是崇禎皇帝關鍵時候瞎指揮,而葬送了大好局面,估計李自成很可能被部下捆了扭送到大明朝。


總而言之,李自成的部隊,始終不能稱為正規軍,最多算是一群合夥的散兵遊勇、烏合之眾。真的沒有什麼戰鬥力,後來被清朝八旗兵追著打,絲毫不奇怪。



沒有可執行的政治綱領

所提出了政治口號:“闖王來了不納糧”,但是糧食從哪來呢?

自己又沒有什麼什麼解決方案,只能採取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吃大戶。軍隊所到之處,專抓豪強、王公、地主,也就是“收其籽粒(家產)來餉軍”。


因此,也無法得到中低產階級的支持,更不要說地主階級了。


“走一路吃一路”的辦法,短期能解決問題,如果不生產,只是搜刮,坐吃山空是遲早的事,人心遲早被“吃盡”。

所以李自成山海關兵敗,北京城的百姓不但不支持,反而都行動組織起來,追打大順國的士兵,那些大順佔領地的老百姓也紛紛響應,把李自成派來的官員殺死趕跑。這就是民心向背,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勝者王侯敗者寇

李自成敗了,所以他手底下人的名氣自然大不到哪去了


國內ERP專題


李自成和劉邦,朱元璋三人出身都差不多,都是低層人,可是他們的素質卻差太多了,李自成跟劉邦和朱元璋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有什麼樣統帥就有什麼樣的手下,你李自成都不強,手下也強不到哪裡去!



把明朝滅掉的李自成就不能說李自成有多強,那是因為明朝爛到頭了,白給了李自成一個便宜!李自成的軍隊純粹就是土匪和流氓的軍隊,加入進去的農民後來都變成了流氓,這樣的軍隊欺負一下老百姓還可以,跟正規軍打那就不行了!當初李自成謀反開始時,日薄西山的明朝派出孫傳庭官軍剿匪,那是打的李自成屁滾尿流,丟盔棄甲,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再要把李自成給滅了的時候,滿清攪局,明朝軍隊不得不去東北防守滿清,沒有滿清的幫忙,李自成早死了!由於明朝被滿清消耗了精力,同時內部腐敗墮落,才給李自成撿了個大便宜,李自成進軍北京,在寧武關被明朝官軍周遇吉生生阻擋!幾十萬農民軍被小小的寧武關打的損失慘重,要不是明朝沒有援軍,李自成是拿不下寧武關的,打的李自成都差點放棄進攻北京城。後來因為其他城鎮聽到寧武關失守,紛紛投降,所以李自成才有信心攻打北京城!李自成的軍隊沒碰到過什麼強敵,能跟劉邦和朱元璋那樣戰勝過無數強悍對手的人比嗎,沒有名氣也就很正常了!



當然還是有文人投奔李自成的,比如李巖,宋獻策,牛金星等人,只是這些人的素質還是比不過劉邦手下張良,蕭何,韓信等人,連朱元璋手下的劉伯溫也不能相比!能拿的出手的謀臣就李巖一個。攻破北京城之後,李巖就告訴李自成早嚴肅軍紀,善待百姓,招降吳三桂,結果就是李自成什麼都不聽,大肆搜刮百姓,扣押吳三桂家人,最後李巖因為內訌而死!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和滿清聯合,在一片石把李自成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倉皇而逃,足以證明李自成的軍隊就是土匪流寇,戰鬥力不強,碰上強點的官軍都打不過,更不用說更強的滿人騎兵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了!所以說名聲好點就說李自成是農民起義的先鋒,差點就是土匪流氓嘛!你說李自成能有什麼好名聲呢,李自成最拿得出手的就是“闖王來了不納糧”口號,只是這個口號也是虛的,不納糧吃什麼啊,所以李自成是靠搶掠地主,後來連百姓都搶了,才有糧食維持軍隊的發展,這樣的人和跟在他手下混的人能有什麼名氣呢,李自成眼光短淺,手下的謀士也強不到哪裡去,有眼光的謀士不會投奔沒有眼光的李自成啦,能投奔李自成的都是文人投機分子,順便坐個便車撈一筆富貴罷了,能有什麼名氣呢!



所謂君主選謀臣,謀臣也選君主,你李自成就不是什麼賢明的君主,就農民一個,沒有謀略眼光的人,能吸引什麼頂級的人才做幕僚呢!也許你會說因為李自成失敗了,所以沒有什麼名氣,如果李自成成功了成了開國君主,就有名氣,道理是這個道理,只是李自成最後還是失敗了,就證明他強不到哪裡去,不是強人哪有什麼名氣,手下自然就沒有什麼名氣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嘛,勝利者自然名氣大了,這是很正常的道理,歷史是屬於強者的!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李自成起家,依靠陝西籍將領拼死相隨,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劉宗敏、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李過五人,他們在大順政權成立之後,都被封為權將軍和侯爵,劉宗敏成為眾臣之首。

等到李自成兵到河南,陸續有一些地主文人前來投降,包括烏有先生李巖等,文臣中,以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為主。大順的鼎盛之際,擁有軍隊50萬人,權將軍、制將軍、果毅將軍以上數十人,乃至百人。可是,我們發現這些人中,缺乏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那樣的名將,更不要說韓信、李靖一流的人物。

我以為,大順政權之所以遭遇失敗,政策的失敗是第一位的,這其中用人政策又是主要的。李自成和朱元璋都出自草莽,讀書不多。他們分別在戰爭中,逐漸增加了閱歷。

相比而言,在招攬人才上,朱元璋更勝一籌,從朱元璋延攬劉基、宋江濂、朱升等人,就能看出朱元璋的高明之處。而且,朱洪武善於培養大將,徐達等人從發現到重用,並非偶然,在這一點上,李自成顯然遜色得多。

劉宗敏號稱第二號人物,獨當一面的作戰能力,似乎並不可觀。當然,這和李自成軍隊集團作戰有關,明史上只說劉宗敏勇武有力,並不談及其人有謀略。

反觀徐達其人,朱元璋說徐達是“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雖說也有溢美的成分,還是基本符合事實的,比如徐達否定李善長等人緩攻張士誠的那番見解,以及平定大都之後的舉措,便知道名將之稱呼,並非浪得。

在這方面,劉宗敏自然就不行了。進入北京後,追贓主要是劉宗敏在負責,現在看來,這個政策本來就帶有一定的偏激,如果等到政權穩固時再使用,或許負面的東西會有所降低。在人心思定的背景之下,劉宗敏有所擴大化,自然是見識的問題。以後,有人勸說劉宗敏不要因而激起民變,劉宗敏居然說,不怕民變,只怕軍變。儼然是槍桿子決定一切的口吻。

田見秀是僅次於劉宗敏的又一大將,有時候,班列還在劉宗敏之上。然而,此人在滿洲豫親王多鐸追擊李自成到西安,李自成親口告訴他,要把糧食燒了時,田見秀以“秦人飢”為由,居然沒有照辦。結果,多鐸大軍很快利用這批糧草補充給養,得以日夜兼程,追殺農民軍。以後,田見秀投降清軍,比較劉宗敏不屈而死,就更可恥了。

再來看牛金星。牛金星是李自成、劉宗敏以下的第三號人物,大順政權的天佑閣大學士,實際上的宰相,然而,此人對於李自成的政權建設,似乎沒有起到什麼積極的作用,當然,可以歸納為他在大順政權內部的發言權有限。可是,到了北京,他不但沒有從正面給予李自成一定的建議,相反,還擺出太平宰相的架子,忙著招納門生,以後,竟然躲到兒子那裡。他的兒子早就做了清朝的知府,可見其人不正,才能不行,連道德品質也是值得懷疑的。

反觀劉基、李善長,一個善於奇謀,一個善於料理內務,在朱元璋爭奪天下的時候,二人相得益彰,成為朱洪武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其他大將,如李過、高一功、劉芳亮、袁宗第等,在李自成死後的轉戰中,除了忠心耿耿之外,乏善可陳。顧誠在論述李自成和張獻忠二人的優缺點時,就指出,李自成在培養軍事幹部上,不如張獻忠。這一點,從孫可望,李定國營造大後方,就能看出來。再有,像李定國這樣難得的名將,在李自成的陣營中,我們沒有能夠看到。

古往今來,任何一位成功的政治家,身邊都聚集著很多優秀的人才,像房玄齡、杜如晦之於李世民,徐達、劉基之於朱元璋,韓信、蕭何、張良之於劉邦等。我們感到惋惜的是,在李自成身邊就沒有看到。從這一點上說,他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