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在北京某大學的育兒領域座談會,內容主題是孩子的教養問題,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講到孩子的不禮貌表現中,重點提及了"頂嘴"一項,但其結論和很多家長想的不一樣。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在很多人看來,孩子頂嘴是沒有教養的不禮貌的表現,家長應該從小時候就及時糾正,以免將來不好教育。但李教授卻表達了一個觀點,從兒童思維和心理發展角度來說,她支持孩子"頂嘴"的。孩子如果不愛頂嘴,不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我人格的建立,還阻礙思維邏輯的進步。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缺乏自主意識,人格不獨立

"孩子的天性並非是服從",李教授這話一出,立刻醍醐灌頂般讓很多家長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聽話懂事固然是優點,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並非如此。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在李教授的論點中,孩子在兩歲後就會進入到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被大家稱之為"可怕的兩歲",口頭禪成了"我不、不要",這正是自我意識崛起的標誌。家長如果可以正確引導,會很好地幫助孩子構建獨立人格,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有主見、敢作敢為的人。但若這個階段,家長選擇強權鎮壓,就可能把孩子培養成"服從式人格"。比起抗爭,他們更習慣於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長大後很容易成為沒有主見的人。在職場上逆來順受做應聲蟲,在生活中被朋友欺負當"冤大頭",感情中容易依賴別人,談戀愛成為大難題。生活事事不順,很難有出息。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不擅舉一反三、不利於創新

在成年人的職場中,爭論、辯論甚至是抬槓,都是思維發散的表現,更是工作能力的體現。沒有哪家公司的管理層是不愛抬槓的,或者換一種說法,事事喜歡較真、一天一個想法的人,入社會後更容易創業成功,或晉升公司高層。

對於這種現象,李玫瑾教授表示,喜歡"抬槓"的人小時候一定腦瓜很靈活,而這種靈活,就可能是靠著跟家長或者身邊人"對抗"所得到的。雖然很多家長從不肯承認,但每次孩子跟你頂嘴的時候,他們都在飛速轉動自己的小腦瓜,絞盡腦汁想要說服大人。而這種時候,就是孩子大腦飛速運轉的時刻。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只要不是惡意的、不禮貌的頂嘴,家長就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看小傢伙到底能說出什麼,通過"辯論式的頂嘴"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應變能力和語言能力。沒準兒下一個"奇葩之王"就在孩子和大人的"頂嘴"中誕生了呢。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對比之下,不愛頂嘴的孩子就有些"偷懶"了。畢竟家長也不是完美的,不可能永遠都對。如果孩子習慣了聽從大人指揮,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舉一反三的好習慣,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捉襟見肘。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3歲半到6歲時

,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孩子形成基礎的規則意識。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對孩子的規則意識的灌輸,是先從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坐地鐵乖乖安檢,等餐需排隊這些小事開始的。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大學教授:喜歡頂嘴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裡面的道理很科學

虛擬的東西終歸是華而不實,現實生活才是真正可以感知、可以觸摸、可以互動的環境。讓孩子對生活帶有希望和鬥志,孩子才會更加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