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 既然能吃生活的苦,為什麼就不吃學習的苦?


我的上家公司是一家大型國有製造企業,生產車間有一個20歲的年輕人,因為工作對接的原因,我與他熟識。他是老上海本地人,中考失利,就沒有繼續讀書,以為終於解脫,不聽父母勸阻,渾渾噩噩到社會上混了兩年,卻發現日子過的並不如意,靠自己終於是撐不下去,再倔也倔不過現實。於是,他回到家,在父母的安排下,進了一所技術學校學習,畢業後,父母又花費了大精力才讓他進到這家企業,做一名一線生產工人——焊工。


在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的上海,能在大企業做名工人,就意味著只要踏實肯幹,這一輩子也就安穩了,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至少,在他父母看來確是如此。而他,似乎也已經認命,欣然的跟著父母的意願,過著這樣的人生。面對每週早晚輪班的工作制度,工作在極其惡劣的焊接環境下(無時無刻得忍受著生產車間的嘈雜的噪音與強輻射,三十多度的高溫下,依然得罩上一層厚厚的焊接服,焊上一個多小時也不得歇),也依然兢兢業業。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一線焊接工人的工作


其實他是一個非常活絡的人,聰明也肯吃苦,車間的老師傅都對他讚不絕口,待他就像待關門弟子一般。我便更加惋惜了,二十出頭的年紀,聰明靈活,踏實肯幹,在如今這個時代,他現在本該在象牙塔裡面待著,學習新時代的知識,畢業後,把學來的知識再反饋給社會,他本該踏上新時代的風口。


我時常在想,如果他把對待工作的精力和韌性用在學習上,考上一所好的學校,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決計不是按著老一輩的眼界,過著他們安排的、已經過時了的人生。既然能吃生活的苦,為什麼就不吃學習的苦呢?


  • 孩子的焦慮跟父母和老師有關?


現如今,一個孩子從一出生,至少就有六個人圍著他,全心全意的愛著他。人都有一種本能——回報的本能。我曾看到一個孩子跟奶奶說:“奶奶,我長大後賺錢給你用”,因為他覺得奶奶真的很愛他。可是等到他再大一點,他發現他沒法回報奶奶了,為什麼?因為大人們從來都不需要孩子用錢去回報,他們要的是,孩子讀個名牌大學。可名牌大學可又有多少人,擠破頭皮卻擠不上去呢。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國內部分211高校


現在的孩子除去有空前的學業壓力,還有隱性的東西在影響著他們。孩子們整天跟焦慮高危人群在一起,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老師。孩子在學校、在家裡都要面對一群焦慮的人,人人對孩子拉橡皮筋,老師在學校裡不停強調考試、學習,孩子回到家,家長也在強調考試、學習,孩子是在承受怎樣的壓力呢。跟焦慮的人在一起,會疲憊不堪。而越疲憊不堪,就越難去堅持完成某件事。


以上的原因來自孩子的長輩,而接下來我要說的另一個原因,就來自孩子自身了。不能堅持學習,就是不能自律。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吧,因為自律在某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那些堅持戒菸戒酒的,擁有了健康的精神面貌;那些堅持鍛鍊的,擁有了強壯的體魄;那些堅持學英語的,職場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往往,我都非常敬佩這樣的人,我渴望與這些優秀的人多溝通交流,因為,

執行力本來就與我們的本能背道而馳。


  •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古時祖逖聞雞起舞,蘇秦懸樑刺股一直流傳至今,正是因為這種刻苦的自律精神,一直激勵著世人。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一次採訪上說,他已經堅持跑步36年了,每天都必須留1個小時給跑步,堅決不變。堅持跑步帶來的強壯身體,正是那創作靈感不斷湧現的源泉。村上春樹的跑步思維方式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其實所有美好的事物,本質上都是反人性的。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村上春樹


那些跑步沒堅持下來的,難道不知道,堅持跑步意味著什麼嗎?那些早起讀英語沒堅持下來的,難道不知道學習的意義嗎?那些減肥、健身沒堅持下來的,難道不知道堅持下來能帶給他們什麼嗎?那些戒菸、戒酒沒成功的人,難道不知道他們每一天都在蠶食著自己的身體嗎?


其實道理都懂,只是太難“堅持”。喊口號的人太多,能堅持下來的實在太少。堅持一件事情,需要每天都為之付出;而放棄一件事情,只需要一秒鐘,一個瞬間,一個決定。縱容自己很簡單,吃垃圾食品,刷知識泡沫,熬夜看劇,停止思考,多麼輕鬆愜意。而節制收斂,則需要艱難的日復一日的自律過程。這樣比較下來,“堅持”很難,“放棄”還是太容易了。所以,當習慣享樂的“本能”妖孽現身時,我們需要以怎樣的思維去實現自律呢?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只有那些你深知一輩子都離不開的東西,才能堅持下去。你更早地領悟到某項事物逃不掉,就能更好地堅持它。這與毅力無關,僅僅是視野的差距。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優秀的家庭教育案例中,孩子尚在讀初中,就已經走過大半個地球了。

歌神張學友23開始零基礎拉韌帶,到46歲完全拉開,用了23年。不是他毅力強大每天苦撐,而是他認識到:他一輩子都將是歌手,舞臺是他一輩子的戰場,他不能只在舞臺上唱一輩子。23歲壓韌帶,當然晚了,但是他會在舞臺上唱到50歲60歲,他早晚要學跳舞,那麼晚下決心不如早下決心。堅持23年,靠的是他提前對人生的透徹認知。


那麼學習這種事,逃得掉嗎?逃不掉,一輩子也逃不掉。高考前需要學習,高考後還需要學習,大學畢業後依然要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只有透徹地認識到,某件事情是自己一生都避不開、逃不掉的,才有動力堅持做好它。


抱著“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態去做,總想著“挺過這段時間就不用學了”,就會變成硬撐,最後無奈放棄。這點放在高考上說,更是恰當,一些高考獲得極大成功的學生,過於關注短期目標以及與同學之間的競爭,缺乏源自於興趣與志向的內生動力,懼怕失敗,使他們喪失了應有的興趣、激情與思考,影響了他們的成長。所以,儘早的為孩子塑造大局觀及給到孩子良好的視野,才是家長們應該去做,且做好的。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能堅持學習?


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跟我說過,自控是一個難得的品質,我們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動力就是成為一個足夠好的人,那麼每當你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你就會放棄自控。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相信什麼,選擇自己要做什麼。所以,當我們視野裡有的是一個又一個更優秀的人時,那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度,便會無限的提高,去追求更大的進步。


深知學習能改變命運,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不能堅持學習?說到這裡,其實不難發現,答案只有兩個關鍵字:自律與視野。明白這些,希望能給到孩子最合適的教育。


END


• 文章內容為GEAR&PEAR齒輪梨原創,歡迎轉載和分享,請尊重原創註明來源;部分圖片和數據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