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白色瘟疫”的惡性傳染病,這些人最易感!

今天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說到結核類疾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肺結核了吧,實際上不止肺部,人體其他部位也有可能感染這類疾病。

上世紀90年代,結核病仍然是全球性的大流行病。近年來,結核病的防治依然不容忽視。

那麼,結核病是什麼?如何預防這類疾病?今天壇妹就跟大家聊聊。

被稱為“白色瘟疫”的惡性傳染病,這些人最易感!

●結核病的前世今生●

1、結核病是什麼?

結核病屬於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其中肺結核病最為常見。歷史上,結核病曾與天花、鼠疫和霍亂等傳染病一樣,在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行。早年間,肺結核還被成為“白色瘟疫”、“肺癆”等。這種未知的疾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直到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宣佈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才給防治結核病帶來突破。此後,隨著抗結核藥物研製成功,結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並在一些地區絕跡。

2、結核病有哪些症狀?

肺結核早期症狀不典型,很多病人誤以為是感冒,長期不明原因的低燒、消瘦、乏力都是其早期症狀。專家表示,如果沒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連續咳嗽半個月以上,就要考慮結核感染可能,應當到相關醫院進行檢查。

而病情繼續發展,則可能出現咳嗽且痰中常混有血絲。

其他肺外結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統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狀,個別病人無任何症狀,偶爾體檢時才發現。

被稱為“白色瘟疫”的惡性傳染病,這些人最易感!

●如何防範結核病●

一、減少飛沫傳播。結核病人使勁咳嗽、咳痰、打噴嚏,或者大聲說話的時候,會把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播散到空氣中,這些飛沫被周圍人群吸入將會造成感染。傳染期患者應當停工、休學,隔離治療,獨居一室,避免去公共場所,尤其是封閉場所。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或肘部掩住口鼻,避免直接面對他人,減少結核病菌的傳播。

二、如何避免被傳染

1、接種疫苗。

這是預防疾病的很有利的武器,我們國家的政策是在新生兒時免費接種卡介苗,這可以有效預防兒童重症結核病的發生,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被傳染。

2、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尤其是人員密集的場所,比如教室、集體宿舍等。

3、當要進入較高危險場所時,比如醫院、結核科門診,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

4、雖然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很多人都被感染結核菌,但被感染者一生髮生結核病的幾率為10%。發病與否與機體的免疫力密切相關,所以,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做到飲食均衡,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保持愉悅的心情,增強自身免疫力;一旦患有影響免疫力的疾病,一定要定期篩查結核病。

被稱為“白色瘟疫”的惡性傳染病,這些人最易感!

●結核病防治誤區●

誤區一:結核病距離我們很遙遠。

以北京為例。2017年,北京報告肺結核患者7114例,報告發病率為32.7/10萬,雖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仍是首都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僅次於痢疾位居甲乙類傳染病的第二位。

誤區二:結核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結核病是由人體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傳染病,是由細菌引起的而非病毒。

誤區三:感染結核菌就會發生肺結核。

結核菌感染是發病的前提,其感染為“一日感染,終生感染”,但是並不是感染了結核菌就會發病。結核菌感染後發病的概率為5%~10%,結核菌感染者至發病一般呈較長時間的慢性過程,短則3周、數月,長則數年至數十年,70%以上在感染後兩年發病。

誤區四:結核病沒有症狀可以停藥。

結核沒有症狀也不能隨便停藥,不充分治療導致的耐藥突變的自然選擇將會使結核分枝桿菌變成耐藥菌株,隨著敏感結核菌被非最佳方案殺死後,耐藥突變菌株變成優勢菌株。“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傳播的是耐藥菌,感染者發病即為“耐多藥肺結核”,據研究,耐多藥結核病絕大多是是有傳播所致,且超過40%患者為近期傳播。全球2016年有60萬新發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我國為7.3萬例。

誤區五:結核病只能發生在肺部。

我們最常聽到的結核病就是肺結核,80%以上結核發生在肺部,但除了無血液供應的器官如頭髮和指甲外,其他部位均可發生結核病。

誤區六:結核病可以自愈。

結核病病程遷延,至少需要規律治療六個月以上,患者自愈可能性很小。一旦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嚴重可危及生命。

壇妹小貼士:

老年人;艾滋病病人(80%的艾滋病人死於艾滋病合併結核病);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比如剛做過大手術或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糖尿病人;學生、工人等常群居生活的人是結核病的高危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