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瓷器的胎質特徵,主要取決於窯口燒瓷使用的原料和燒製工藝的變化。在古代,燒製瓷器使用的胎土,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由於各地土質不一,不同窯口出產的瓷器的胎質也各有不同。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越窯:

越窯始於漢,興於唐,衰落於宋。越窯地處南方,南方盛產瓷石。由於胎土中的鐵和鈦的含量較高,越窯瓷胎呈淺灰色。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邢窯:

邢窯始於北齊,興於隋唐,衰落於宋。邢窯地處北方,北方盛產高鋁土。與越窯的胎土相比,邢窯所用胎土鐵和鈦的含量較低,因此能燒製出白瓷。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汝窯:

汝窯始於北宋,由於戰亂等歷史原因,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燒製歷史。汝窯瓷胎大致呈現為兩種顏色,多數為灰白色的香灰胎,少數為土黃色。窯爐內還原氣氛越強,溫度越高,瓷胎越易呈現灰白色,而還原氣氛越弱,溫度越低,瓷胎越易呈現土黃色。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哥窯:

哥窯窯址不明,但由現存哥窯瓷器可發現,瓷胎顏色受胎土中的三氧化二鐵元素所影響,在淺灰和深灰之間變化。少數瓷胎由於還原氣氛較弱,也有呈黃色的現象。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鈞窯:

鈞窯位於河南,始於唐,興於宋,衰落於元。由於鈞窯瓷器的燒製溫度和胎土中的含鐵量均高於汝窯瓷器,所以鈞窯瓷胎瓷化程度高,瓷胎顏色多為灰色或深灰。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定窯:

位處河北,始於唐,興於宋,衰落於元。胎土成分與邢窯基本相同,由氧化焰燒成,瓷胎呈白色。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龍泉窯:

龍泉窯始於南北朝,興於南宋,衰落於清代。與其他南方窯口同樣使用高硅低鋁的胎土燒製瓷器。北宋時期的龍泉窯胎土二氧化硅較多,南宋時對胎土使用的瓷石進行了淘洗精煉,使得二氧化硅含量降低,提高了龍泉窯瓷器的質量。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建窯:

建窯位於福建,始於唐晚期,興於宋,衰落於元。建窯胎土特點是三氧化二鐵含量偏高,瓷胎偏黑灰色。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景德鎮窯:

位於江西省,始於五代,興盛於元明清。使用高嶺土作為胎土。從元代開始使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

瓷器鑑定|從胎質顏色,判定瓷器出產的窯口

以胎質顏色來辨別瓷器的窯口,只是鑑定瓷器的一個方面。完整的鑑別瓷器,還要從胎釉、器形、修足、紋飾、色彩等方面共同鑑定,才更具準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