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父性》一書中寫道: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45歲汪涵為孩子拒戲:

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是家庭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汪涵,作為國內知名度很高的主持人,一直給我們的印象是睿智、學識淵博、情商高。


早些年,林青霞與汪涵有過話劇合作,汪涵的表現可以用“演技炸裂”來形容,觀眾們很喜歡“演員汪涵”,但汪涵這麼多年來卻一直沒有在演藝圈出現過。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在近日熱播的綜藝節目《野生廚房2》中,汪涵終於談及自己不進軍演藝圈的深層原因——


當潘粵明問他為什麼不去拍戲、做更多的事情時。這個活得通透的45歲中年爸爸這樣說道:


未來5年,於我而言,最重要的一定不是觀眾,也不是節目。

我的父母現在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他們能活到85、90歲,那個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而我的孩子才5歲,未來5到10年,這個成長期太重要,我一定要陪著他。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上對父母如此,下對孩子更是如此。汪涵人生歷經45載風雨,他早已悟出——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最大底氣。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我們發現,汪涵雖是熒屏常客,但對於自己的家庭隱私卻保護得非常到位,妻子、兒子很少和他一起出現,主持節目時也對妻、兒避而不談。


這是因為他一直以來把家庭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陪伴孩子是他作為一個父親應盡的職責。


他和妻子楊樂樂因為共同主持節目而結緣,結婚11年來家庭穩定、感情和睦,二人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小沐沐。


汪涵在綜藝上開車帶嘉賓出行的時候,車載電臺製造了驚喜一幕,汪涵妻子楊樂樂的聲音突然傳來,調頻數字也非常有寓意“5201314”。


在連線節目聽眾的時候,這位聽眾更是讓人意想不到,原來是汪涵的兒子小沐沐!這是小沐沐首次出現在綜藝上,是熒屏首秀了。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小沐沐在提醒爸爸汪涵開車注意安全的時候,還當場“投訴”了爸爸。


原來汪涵以前曾帶著兒子去荷蘭旅行,但是兒子玩得太瘋,總是埋頭往前面衝,根本不管後面跟著的汪涵。因此汪涵故意躲了起來,就是為了教育兒子,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位置和爸爸的距離,不要出現意外。


從這些小細節可以看出,汪涵一家非常溫馨、幸福,他在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自己的獨家秘方。


而這一切,歸功於汪涵本人對家庭的重視,對陪伴孩子的重視。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事業如日中天的鄧超卻宣佈要“息影”:

原因只為多陪陪女兒


前段時間,網友被“鄧超決定息影”的消息震驚了!


點開消息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小花妹妹一直哭著不讓爸爸去工作,鄧超見女兒稀里嘩啦的哭狀實在不忍心: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鄧超此條微博引發大量轉發和點贊。因為透過這條微博網友看到的是,鄧超作為一位父親,對孩子滿滿的責任心和耐心的陪伴。


其實,關注鄧超和孫儷夫婦的微博,就會發現除了一些電視電影的宣傳外,幾乎都是有關孩子的,算得上是娛樂圈內最會陪伴兒女的育兒能手了。


鄧超在微博發了一本《摺紙大百科》和自己摺紙作品的照片,有栩栩如生的動物,嬌豔的花朵和可愛的蝴蝶結: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並配文:作為一名偉大的父親,為了孩子掌握一定的摺紙藝術又算什麼呢?


鄧超還曬出了各種故事書,要去等等和小花班裡講故事: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孫儷曾在微博上曬出鄧超陪孩子們玩耍的照片:


照片裡,孫儷帶著一雙兒女興致勃勃地用落葉把鄧超堆成“落葉人”,鄧超在微博下留言: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差點被垃圾車收走。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一家四口滿滿的幸福和溫暖。


陪伴孩子,鄧超從不吝嗇自己的時間,彷彿他總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陪孩子去瘋、去浪。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尹建莉曾經在微博上這樣說:

儘量陪伴孩子,並且好好愛他吧,童年不缺愛,人生才飽滿。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絕非是視頻電話的一個頭像,一個總是缺席家庭中的成員稱謂,他角色的這個作用,是家庭中任何成員都無法取代的。


而汪涵、鄧超就向許多父親展示了——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不是物質上的傾其所有,而是父親的用心陪伴。孩子成長最大的底氣,正是父親從不缺位。


而他們的這一大優點,正是很多中國父親所欠缺的。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父親缺位,後果很嚴重……


2013年,日本親情電影《如父如子》榮獲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影片的豆瓣評分也高達8.5分。


影片聚焦了兩個父親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探討和回答了要做一個好爸爸,並不僅僅只是給孩子生命和物質幫助這麼簡單,而是應該傾注儘可能多的養育過程和耐心陪伴。


該片導演是枝裕和在談到拍攝初衷時說:“我曾為了工作一個半月沒回家,再見到小女兒時,她對我十分生疏,甚至客套地讓我下次再來。


原來,即使是血脈相連的親人,若缺席了孩子的成長,也會變得如同陌生人。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父親的缺位或許可分為兩種:顯性缺位(不在孩子身邊)和隱形缺位(在孩子身邊,卻未承擔父親責任),導演是枝裕和對於女兒屬於前者。


而說到隱形缺位,艾老師想起之前爆火的電視連續劇《都挺好》。看了的人都知道,蘇明玉的童年一點都不好。


劇中蘇明玉的老爸蘇大強,就是一個典型的“隱形缺位父親”。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老婆苛待女兒,他選擇旁觀和逃避;老婆“砸鍋賣鐵”給倆兒子貼補,他選擇順從。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了,蘇明玉或許只能認命。然而,但凡父親蘇大強有一丁點兒責任心和是非觀,不那麼懦弱,女兒蘇明玉的童年也不至於那麼悽慘。(如果您想要諮詢關於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請撥打400-888-5281;或添加擇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為好友,進行一對一諮詢)


而蘇大強的軟弱和缺位,也間接導致了三個子女在人格發展上出現一大堆問題。大兒子屬於好面子的愚孝,二兒子是啃老的“媽寶”,小女兒則由於長期陷於缺愛環境對親情麻木。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正如《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一書中說:

父親的疼愛能促進孩子良好的長期發展,甚至超過母親疼愛的影響,它能減少兒童期和青少期的很多問題。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父親這個角色,

到底能帶給孩子什麼?


網上流行一句話:中國家庭現狀就是,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言語雖有些誇張,但無非是想更有力地強調,父親對於孩子成長的關鍵作用。


歐美等西方國家非常重視這點,他們有兩個比較成熟的支持系統,來探討、規定和約束父母各方的職責。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社會義工和心理諮詢。


比如聖經裡面有很多關於家庭生活和責任的描述。一個社區如果有一個很受尊重的牧師,他可能意識到這些問題,在每週日的禮拜會上去談論家庭教育、夫妻相處、親子關係的話題。(如果您想要諮詢關於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請撥打400-888-5281;或添加擇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為好友,進行一對一諮詢)


那麼,父親這個角色,到底能帶給孩子什麼?


一、角色示範


我們強調父親的“在位”,原因之一就是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示範作用。父親的缺位一方面會對夫妻關係產生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會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了一個男性角色榜樣,缺乏和一個成年男性互動的經驗。


如果是一個男孩,他沒有見過一個男性與一個他所愛的女性如何經營婚姻生活,他長大後會在婚姻中不自覺地扮演他父親的“缺失”或“沉默”角色。


對於女孩子也一樣,她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建立和父親的親密關係,也沒有看到父母之間的親密互動,那麼首先她會懷疑自己是否受男性喜歡,是否值得一個男性放下工作回家來陪她。


有數據顯示,65%的女孩會按照父親的模式選擇男友和丈夫,試想若父親缺位、無責任感,女孩便會在擇偶方面顯得麻木、甚至逃避。


二、品格塑造


一項研究成果也表明:一週接觸父親到6小時的男孩,與每天接觸2小時的男孩相比,他們更有男子漢氣質,他們更有進取精神,也更願意去冒險。


孩子從父親的身上,觀察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學會什麼叫獨立和勇敢。


豆瓣高分好評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父親就為兒子樹立了一個堅毅果敢、有信念、有夢想的父親形象。


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妻子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地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男主在逆境中的一言一行,每一種外露的珍貴品質,兒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還告訴兒子:“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45歲汪涵談家庭句句戳心:父親不缺位,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


角色和品格,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孩子是什麼樣的人,將在社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會形成哪些品格,是否被別人接受和喜歡,是否能成才……等等所有的”疑問“,都需要由父親來幫助孩子共同完成。


《父性》一書中寫道: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


因此,希望所有父親認識到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能兼顧家庭和工作,兼顧個人的情感喜好和為父應盡的責任,努力做一個稱職的好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