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共度的疫情时光,慢些走吧!

和母亲共度的疫情时光,慢些走吧!

为了躲疫,这些年来难得第一次和年老的母亲在一起,待了那么长的时间。


也因此,得以有机会近距离体察母亲的生活。


这段时光,对于我,就像一段天堂般的时光。


01

感谢这一段时间,

能让我慢下来去陪伴母亲


微博上有个网友向我倾诉抱怨:这段躲疫情的时光,让他太难受了。每天宅在家里,像困兽犹斗。


他说再宅下去,宅着宅着就阳气尽失。


还有,每天满耳都是父亲母亲唠叨的声音,不能睡懒觉,不能晚睡,一日三餐过得像个老年人一样。


他说,这段疫情期间,你和你的家人怎么过的?


我当然要说,有一段时间,我也每天看着满屏的疫情消息感到焦虑,每天被困住的日常生活感到郁闷。


离家不远的湖边的野花开了,不能去欣赏。


和母亲共度的疫情时光,慢些走吧!


很多朋友变成了只是微信上的一个个头像,那些呼朋唤友的好日子去哪里了?


只不过,后来,一个月下来,我越来越感谢有这一段时间,我可以慢下来,去体会平时体会不到的细腻情感。


比如,我和母亲相处的这段时间,圆了我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


记得以前看龙应台写的《天长地久》时,看到那句话:这一生,美君是对我恩情最大的人,如今她老了,所以我要回到花莲乡下,去陪伴她,照顾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就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放下北京所有的工作,回去陪伴老母亲。


从1994年去北京求学、工作,到今年已整整二十五年时光了。


其间,逢年过节都会回家。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呆的时间最长也不过半个月。


然后,二十五年过去了,自己也近中年。其间,经历了父亲去世的变故。


一晃之间,母亲也到了八十岁高龄。


这几年,开始不断提醒自己,母亲是真的老了,要多回去陪伴她。


古人语,人生有很多遗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遗憾是:子欲养而亲不在。


所以要珍惜在一起相处的时光;要知道时间不等人,岁月匆匆;要尽量少给自己留遗憾。


特别是有时候回家,看着母亲头上新添的白发,看着她外出散步时,走在前面蹒跚的背影,心里有时候就酸酸的。


和母亲共度的疫情时光,慢些走吧!


有一种时光啊,让我的母亲一天天变老,我却对她的衰老无能为力。


所以2019年,利用各种可能的工作假期,我回了六趟老家。


然而,因为工作紧张的原因,每次回家待的时间还是很短,那种找机会放下工作、在家陪伴母亲一年半载的愿望,好像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始终不能实现。


直到今年的疫情期间。


02

母亲这一代人对饥饿的恐惧,

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了解


我的家乡——湖北小城浠水,是在1月23日的下午发出通知:禁止一切人员流动——像武汉一样,封城了!


既然明确知道无法外出了,那一瞬间,我反倒心安了。觉得索性不如安静地呆在家里,陪伴母亲。


我提前先和母亲清点了一下家里的生活物品储备。


还好,感觉吃半个月的粮食、肉类等都有。


那时,虽然小城已经封城,但超市还没有关闭。


母亲先是有些恐慌,问会不会到时买不到吃的?还说现在不比以前,万一没吃的,在城里连野菜也挖不到。


她经历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饥荒,对当时的饥饿刻骨铭心。


所以,任何一点类似社会恐慌,都会让她第一时间想起万一再没有粮食吃怎么办?


我自然是安慰她,依今日中国之现状,再也回不到当年那种可怕的状况了。


上午,我正在写作,转头就不见母亲了。


满屋找,不见她的身影。我又去楼下喊。也不见。


正寻思着这一会儿功夫她去哪里了时,母亲提着一袋米,远远地走回来。


我一通埋怨,说这么危险,跑到人群聚集的超市去干什么?


再说她这么高龄,免疫力差,万一传染上了怎么办,真是不要命了。


母亲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被我一通急吼后,涨红了脸,说她怕万一抢购,超市买不到米,所以先去囤一些。


我没有想到母亲这么恐惧,再想起新闻里看到的武汉超市里的一些老年人争抢粮菜的一些场面,想,我们这代人也许永远都不了解她们这一代人对于饥饿的恐惧。


于是,为了打消母亲的顾虑,我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超市补充食品。


03

回家的路,

母亲一直没有忘记


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不能出小区门了。


家里的一切生活用品都靠代购。唯一能够去放风的地方就是楼顶。


天气晴好的时候,我挽扶着母亲上楼。


她的身体不错,从三楼到六楼的楼顶,中间只要歇口气,就能再一鼓作气爬上去。


南方故乡的三月初,惊蜇刚过。


我坐在楼顶的石阶上,吊着双腿,在春日暖阳下,惬意地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远处的县城全貌。


母亲也安静地坐在一边,神情让我想起了侯孝贤导演拍的电影《童年往事》中阿孝的祖母。


那种感觉,让我恍然回到了小时候。


疫情期间,县城安静至极。只听得见远处大街上的广播,飘过来有关防疫的各种通知声音。


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许多人将被罩床单晒在阳台上,花花绿绿的,在阳光下飞舞。


有人搬出牌桌,一家几口围坐在在阳台上,晒着太阳。也有人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我近二十多年前离开家乡小城,这好像是第一次那么全景地、安静地仔细打量故乡小城。


它四面环山,一条河穿城而过。


阳光照射下的雾气升腾上来时,有一种苍茫的感觉,显得有些破旧的老城和外围鳞次栉比的新楼交相呼应。


我经常和母亲久久地坐在那里,有时不发一言。


母亲在阳光下安静的背影,就像《东京物语》中老夫妇安静看海的背影一样。


有时,我和母亲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和母亲共度的疫情时光,慢些走吧!


小时候,在乡村长大,后来搬到县城。


疫情期间,母亲总念叨农村如果有一间地基屋那该多好,说可以屋前屋后地种菜,不用为吃菜发愁。


还说不用这样天天待在家里,至少可以家门口四处走动。


我问母亲,她还记不记得回农村家乡的路?


母亲就在高楼顶上仔细向远处看了看,然后大概指了指——是那个方向吧。


我知道,母亲一直没有忘记回家的路。


04

教母亲唱歌、跳舞,

只为让她适度忙起来


宅家里久了,我也担心母亲会闷出病来,于是想着办法找乐子。


有一天,央视三套综艺节目里,有一位舞者在教跳街舞。我让母亲跟着一起跳。


她手舞足蹈的样子,比划着,跳得还蛮像回事。


十多年前,母亲刚搬到县城上来时,县城正兴起广播舞热潮。


每天晚上夜幕时分,广场上、商场门口等开阔地带,中年妇女们带着音响,三五成群地热舞欢歌。


那时,晚饭后,去看别人跳广场舞,是母亲最重要的娱乐之一。


有时,看着她羡慕别人的眼神,我也鼓励她去跳。


但母亲害羞,总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跳得没有别人好,怕别人笑话。


我怂恿了几句,看她坚决不去,作罢。


除了在家里带领母亲跳舞,我还教母亲唱歌。


以前看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书,在反常识讲座里,他提到,千万不要以为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各处设限,比如养老院要建在人气冷落的郊区,老年人要循规蹈矩,成天除了坐着,不能有太多运动。


恰恰相反,他建议,如果有条件,养老院要建设在热闹的市中心。


老人们不能成天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外就无所事事。要让老人们适度忙起来,运动起来,心情舒畅。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在这近两个月的禁足期间,教母亲唱歌、跳舞。


效果如何?


有一天和姐姐她们视频,都说母亲这两个月养胖了,气色更好了。


和母亲共度的疫情时光,慢些走吧!

05

她恋家,恋自己习惯了的老房子


躲疫赋闲在家的日子里,时间经常显得那么漫长。


有时,一日三餐之余,年老的母亲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长椅上或者沙发上打瞌睡。


她年纪大了,不能长时间看电视,眼睛疼。


又没有其他爱好,一天天便变得特别漫长。


有时天气好的时候,我和她,一人分坐阳台两侧,坐在木椅上打盹。


我小睡一会儿就醒过来,看见她还在靠板椅上有节律地摇摇晃晃。


窗外,封城期间的街道上,偶尔有一辆小车驶过。


时光寂廖,她年纪大了,瞌睡多。


我问她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她一个人怎么打发一天漫长的时光?


她说她上午都在家做些杂务,下午午睡起来,就去楼下逛逛。


有时,碰到几个老太太,邀上三五成群地走一段路。


下午五点左右就吃完晚饭,然后七点左右就上床睡觉,这样周而复始的一天。


曾经,我劝她平时去住养老院,等到节假日的时候,再将她接回家。或者再不济,给她请个保姆照顾一日三餐。


但是母亲一提到去养老院,头就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她说还能自理,坚决不去养老院,她恋家,恋自己习惯了的老房子。


至于请保姆,她心疼钱——即使那钱,我们完全出得起。


有时,夜里,她早早上床睡觉。


我在自己的屋子里写作,写着写着就忍不住去看看她,替她将被子盖好。


这时候,她在黑暗中安静地躺着,我替她掖好被角,关上房门,悄悄离开。


屋外,小城月光如水。


06

不妨,趁疫情按下生活的暂停键


当年的牛顿在乡下躲疫,写出了许多著作,思考人生,那是他的一段最好的时光。


而今年这段躲疫的日子,却成全了我找一段时间好好陪伴母亲的心愿。


在这些日子里,我好像前所未有地细细打量母亲的一切,用心体会母亲的老年生活。


多年后,我想我一定不会忘记这样的时光。


在今年这场特殊的疫情期间,祸中得幸的是,有多少中国人会趁机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好好陪伴父母,去体会奔忙时代里鲜有体会过的细腻情感?


时代终归会战胜这场疫情,生活依旧会奔腾向前,而那时,留在我们回忆中的,除了疫情,还会有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