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裡?


依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全國新增確診病例78例,其中境外輸入74例,新增疑似病例35例。在全國嚴防輸入的情況下,為什麼數據依然這麼高呢?這是什麼原因呢?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呢?讓我們看看最新的一些案例,你就知道答案了。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裡?


案例一

3月17日自美國洛杉磯乘坐中國南方航空抵達瀋陽桃仙機場,瀋陽海關對其採樣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3月18日17點35分自瀋陽乘坐中國南方航空CZ6109次航班(座位號R53H)去北京,21點30分到達北京首都機場,隨後乘出租車到北京西站,在西客站附近滯留一晚。3月19日7點26分乘坐北京至福田的G71次列車(3車廂07D)回家,目的地是河南許昌。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裡?


試問;瀋陽採樣核酸檢測後,結果未出來,該病例怎麼能能乘坐國內航班去北京首都機場;另外首都機場在在沒有知道結果的狀態就一樣把人放出去了,這個哥們還自行乘坐出租車去北京西站並在西站滯留一晚!到達邢臺後才報告檢測結果為陽性。這一晃悠得多少人替他擔風險啊。

案例二

3月15日23時,患者抵達深圳機場入境;3月16日5時,患者被羅湖區專車送至羅湖區黨校採樣,採樣後專車送其回家,居家隔離。隨後咽拭子樣品檢測結果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經初步判定,患者在中國內地密切接觸者有5名,均已被集中隔離。疾控部門已對其住所等區域進行消殺。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裡?


目前暫未看到疑似人員情況,只是引起居民恐慌。疾控中心稱外國人不要求強制檢查核酸,難道外國人就不傳染了嗎?

例三:

18日,一架北京飛往長春的航班客座,承運國際中轉旅客74人。這些旅客都只是在各個流程點的測溫儀的體溫檢測,發現正常後航班起飛了,國航北京地服即按規定將轉機旅客信息通報長春機場。飛機在長春落地後,長春疾控中心人員上機對74名轉機旅客進行體溫排查,經瞭解,排查結果:未發現有發熱旅客。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裡?


目前全國對待湖北旅行史的人員,不問情況,一律隔離14天。為什麼境外回來的人的管理措施,就這麼測量體溫,而不進行隔離措施就可以離開了呢,要知道,現在全中國百姓都知道這個病的潛伏期是多麼長,潛伏期一樣可以傳染的。

應對措施

一,求所有出入境人員都必須進行健康申報。海關對所有出入境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措施。“三查”:100%查驗健康申報,全面開展體溫監測篩查,嚴密實施醫學巡查;“三排”:對“三查”中發現有症狀的,或是來自於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或地區,或是接觸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人員,嚴格實施流行病學排查、醫學排查以及實驗室檢測進行排查;“一轉運”:對“三排”當中判定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狀人員、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採取轉運、隔離、留觀等防控措施”

新增74境外例入,疑似35例,漏洞到底在哪裡?


二,那就只能指望海關各入境口岸加強措施了。在各個入口岸設置嚴格的檢查程序,檢查之後做好記錄,統一安排隔離區域,專人負責管理,進去隔離區域嚴格管理,就像目前武漢的措施一樣,只有這樣,採用徹底防止外擴。現在的漏洞跟篩子一樣多。

三,全國防疫情輸入一盤棋,各地無縫銜接。現在進來的人員必須提前申請流動行程安排,各個地方做好對接手續,每一次交接完畢後做好記錄在案,隨時可查,不能每個部門只管自己的位置,而不顧全國一盤棋統籌安排。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了,我們已經經歷過一次抗疫保衛戰了,再也折騰不起來第二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