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圈子越来越小,喜欢做“不合群”的人。

每个人都有年少轻狂的那一段时光,追求交友,追求热闹,喜欢拥挤在人群的中央。那个时候的你,不管身边的好友是否是真心待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不孤独就好。到了中年,你就会发现,你再也不害怕身边没有朋友,再也不害怕孤独,也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喜欢徘徊在人群当中。而是,渐渐地喜欢上一个人独处。

不合群的人,也有知心好友。

不合群就不代表他没有知心朋友,而是他们选择的交友圈和别人不一样。在这个交友圈里,可能只有那么两三个人,但是他们的感情肯定很深,而且始终都不会抛弃彼此。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鲁迅先生从不哈哈大笑,也很少和别人打交道,他那严肃地表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不合群”。而鲁迅先生这一生当中,知心好友并不多,但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蔡元培、宋庆龄、许寿裳等等。其中,蔡元培就是鲁迅这一生中的知己,他在北大当校长时,就将鲁迅调到北大当老师,有他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鲁迅在。而宋庆龄,他在鲁迅逝世的时候,亲自为鲁迅挑选墓地和棺材,并且承担了葬礼的所有费用。许寿裳和鲁迅是老乡,他们俩在日本认识之后就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他们在困难面前互帮互助,一起度过了难关。俗称“不合群”的鲁迅,却活出了别

人都羡慕的一生。

“不合群”才是最高级的人生!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周而不比。

独立的人生最精彩人生是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的,如果是独立的、优秀的人,自然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顺其自然多好。当一个人终于摆脱了没有用的圈子,开始变得“不合群”时,那么他就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渐渐地成为更好的自己。作家雪小禅说:“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样。”人到中年,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过自己理想的生活,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值得的人或者事上。人生苦短,对于那些融不进的圈子,就没有必要拼了命的挤进去。因为活得高级的人,往往都是享受孤独,享受“不合群”。

不合群可以,但不要妨碍沟通

当然,这只是从自己有没有独立的观点来阐述合群这个问题,但如果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合群的人可能在沟通上比较有优势。不合群可以,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但是,并不代表就要去排挤别人、不尊重他人。沟通多一点,问题少一点。了解多一点,朋友多一点。心平气和点,问题解决点。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感受别人的感觉如何,你就会知道该如何行事而不会把事情搞砸,这就是换角思考的好处了。另外,有时候不需要说很多,就当个聆听的角色,其实也是不错的,听别人的话,说不定也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最后就用墨菲定律当中的一句话总结:那些看起来不合群的人,只是很早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